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夏国锋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3):17-19,24
文章试图粗线条式地勾勒清末之前、清末及民国时期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治变迁图景,其隐含着秉持了现代国家建构是对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结构变迁的一个外来主导力量的前提假设,即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在逻辑必然导致乡村政治结构的变化。描绘了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如何改变乡村政治结构及带来乡村政治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3.
现代国家建构与农业财政的终结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免除农业税是对以农业财政支撑国家体系的传统时代终结,也是建立以工商业为支撑的公共财政新时代的开始。终结农业财政既是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结果,更是建构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为此,需要在终结农业财政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与现代国家建构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现代性是现代国家的文化规定,现代国家是现代性外在表现形式。在当今世界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性因各国国情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差异,因而在现代国家的建构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现代性具有中国的文化特点,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在总体上有相适应的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张力,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两者之间的协调必将促进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对社会动员与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是当今我国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之一,对此问题,应将社会动员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下来讨论当下社会动员所具有的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意义。传统的社会动员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多元化以及社会民主化的现实。社会动员所带来的政治参与要求是现代国家建构和政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而关键是改变对社会动员的管控思维方式,将社会动员纳入到现代国家建构的政治参与制度化与法治化的轨道上,从而避免非制度化与非法治化的社会动员所导致的冲突、对立和混乱。  相似文献   

7.
自国家诞生之日起,语言与国家就建立了不解之缘。民族国家兴起之后,语言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的语言成为民族国家建构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并且发展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理想民族国家形态。然而,由于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语言分布的多样性、交叉性,如何处理国内外各种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世界各民族国家建构必须面对的“语言问题”。因此,国家的语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至关重要,国家通用语言政策是国家整合的方式和手段。纵观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通过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等术语的使用可以发现,建立“国家通用语”是历朝历代中央政府的追求。当前,我国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需要继续发挥国家通用语言的作用,不断增强国家认同、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家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路径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实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增强一国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国内外研究中国软实力的文献大幅增加.其中关于中国软实力建设路径的探讨,对促进我国软实力科学发展最富借鉴意义.本文在重点梳理中国软实力建设优势、约束条件与推进路径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做了简要评析,并从现代国家建设与和平发展战略的高度,初步探讨了推进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被迫卷入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世界,为了摆脱边缘地位,中国开启了民族独立与寻求富强的现代化之路。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而且还要求一个现代国家的形塑。在后发国家现代化的视域下审视,整个近代中国,就是一部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清末立宪与袁氏当国开启了依托政府力量进行现代国家建构的尝试。虽然袁世凯采取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措施力图进行中央一元化权威的重塑,但随着称帝失败,导致袁氏政府现代国家建构的失败。袁氏死后,北洋军人和社会力量合作形成的军绅体制,成为了国家现代化的第二代主导力量,他们希图通过联省自治的方式,实现国家联邦制的重塑。但是由于军绅体制的固有缺陷,虽然现代国家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付出的巨大成本也导致军绅体制国家建构尝试的破产。国民党通过学习苏联政党—国家体系(party—state system),开启了由政党主导的现代国家建构模式,但是由于在意识形态、政治愿景战略、组织、党内精英等方面的制度移植并不彻底,导致国民党政党—国家体系的衰朽和国家建构的失败。而只有中国共产党在结合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基础上,走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终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乡村治理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问题,也是一个争论颇多的难题。主要困难在于缺乏必要的学理背景和基础。每个人都可以就事论事,发表一番议论,甚至以没有多少知识增量的争议为乐趣。你说南,我就偏说北,以与你不同,并显示出其“自主性”。这种状况只能导致研究水平的低水平重复。“标新立异”的观点多,经得起推敲的学问少。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心近几年一直在试图运用国家建构理论分析和研究乡村治理问题,以此建构起学理探讨的平台。当下的乡村治理问题是在现代化背景下发生的。现代国家既是现代化的产物,又是现代化的动力。现代国家有两…  相似文献   

11.
对近代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农民家庭在经营农业的同时经营手工业,这是他们惟一合理的选择,近代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主要性质已不是封建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给自足性生产,而是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紧密联系的商品性生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不仅没有阻碍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促进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随着族群意识日益增强,潮人开始留心研究地方文化。潮籍学生尝试撰写《潮州文学史》,进行"潮州"文化的建构。然而,建构之初,在潮人内部便存在不同声音。尽管此一时期的文化建构活动在规模、深度及持续时间上均有限,但此一历史事件所呈现出来的若干面相,对今天的区域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渠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单一的大班教学不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也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多媒体网络的兴起为推行特朗普制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特朗普制教学模式是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结合,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运用这一模式,能够在优势互补的理念下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支撑。而要建设好现代企业文化,除了要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优秀文化,还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继承和发扬其中优秀成分,以达到现代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本文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义利并重等优秀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梁景和先生新著《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一书,史料丰富,结构严谨,叙述清晰,第一次廓清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论辩的体系与脉络。书中的整体分析与个案点评以及研究思路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与创新性,也显示出作者治史的公正立场、敏锐眼光与卓越见识。虽在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现代化”论等问题上似着力不足,但瑕不掩瑜,该书仍是继续探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及其论辩不可回避的重要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手段对教师进行师资培训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本文针对农村师资建设现状,分析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农村师资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使农村师资培训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率先提出了礼法思想,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模式。从秩序建构的角度来看,荀子的礼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央集权”的政体模式、“德主刑辅”的法制模式、“混合型”的礼法运行模式,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秩序建构理论体系。荀子的礼法秩序建构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秩序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要准确理解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正确处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开展专题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贯彻历史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介绍20世纪温籍数学家群体的主要成就和他们在中国现代数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公文传递方式由相对简单到多元化,最终又从多元化趋于简单化,从这两次转变中,我们可清晰地看到社会性质的改变,政治体制的变更对公文传递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