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模点1:“厘米”模型 所属内容:第2页-第4页的例1、例2、例3及相应“做一做” 教材简析: 例1呈现古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测量长度必须要有标准——长度单位。通过学生和老师同样用柞量同样长度的课桌,所得的测量结果却不一样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虽然都用“拃”来量,但由于不同人一柞的长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不同,进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建模点1:计数单位“十”的建构 所属内容:信息窗1(第76—79页)教材简析 信息窗1呈现的是小朋友欢迎海鸥回来的情境,借助问题“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产生数海鸥个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建模点1:分数意义的建构所属内容:信息窗1(第89—92页) 教材简析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次突破。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  相似文献   

4.
本刊在2011年7-8期、2012年1-2期和本期中以备课指导的形式编发12篇文章分别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每册教材中的主要数学建模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简洁的教学建议。数学建模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着重强调的课程改革内容之一,是世界数学教育发展的前瞻性问题,也是困扰广大一线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大难题。为了和广大教师共同突破这一难点,本刊从前年开始即开设了热议数学建模这一专栏,对数学建模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国内数学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反响。为了将这一活动继续引向深入,本刊特请广大读者围绕上述12篇文章,依据不同教材版本,对各册数学教材的建模点进行发掘、分析、引申与探究,并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科学的教学设计和鲜活的课堂教学纪实与评析。来稿请注明数学建模研究,以便及时审阅。  相似文献   

5.
建模点1:用两步解决问题模型。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的内容,包括例1、例2、例3。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建构用两步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结构模型。并让学生学会从  相似文献   

6.
本册的建模点大致有:①大数的概念模型;②大数的读法模型;③大数的写法模型;④近似数的概念模型;⑤凑整的模型;⑥角的记法与度量模型;⑦度的意义模型;⑧角的拓展与系统化模型;⑨三位数乘两位数用模;⑩积、商的变化规律模型;  相似文献   

7.
李起争 《山东教育》2013,(Z1):79-80
模型思想是2011版新课标中增加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课程标准(2011版)》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建模的过程简化成三个环节:首先是"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建模的起点。然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在这一步中,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选择、判断等数学活动,完成抽象过程,得到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二年级上册的建模点很多,要建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模型,数轴模型,线段、直线、射线模型,加法竖式的写法、减法竖式的写法模型,角、直角、锐角、钝角模型,乘法算式、乘号、乘法口诀模型、初步的三视图模型、初步的轴对称模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模型、排列组合、简单推理模型等等。下面结合几个主要建模点对所建模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位置”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了如何根据行或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中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学习,知道了在平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角度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册教材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教学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为初中学习“图形与坐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井远红 《山东教育》2012,(Z1):77-79
建模点1:负数模型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负数简要分析:负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课标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同时也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  相似文献   

11.
常网 《山东教育》2011,(7):66-67
确定“标准”是人类深化对事物认识的思维活动中重要而基础的工作。多少、长短、轻重等相对概念的建立。无一不是在标准建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没有标准的确立就没有上述概念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刘仍轩 《山东教育》2013,(Z1):71-73
一、单元教材简析1.教学内容信息窗1(浇花)——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信息窗2(给小树挂牌)——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信息窗3(绿色回收)——学习"比多比少"问题的解决、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信息窗4(绿色家园图画展)——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2.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口算乘法 1.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1个例题,其中第(1)小题(16×3)教学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第(2)小题(160×3)教学口算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这两部分内容,是在学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后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打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静 《山东教育》2012,(Z1):71-72
建模点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模型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1—例5简要分析:四则运算是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而在一道试题中含有两种或是两种以上运算的称作四则混合运算。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严格地讲本单元课题应为四则混合运算。对于混合运算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  相似文献   

16.
高莹 《山东教育》2012,(Z1):69-70
建模点1:认识平面图上的方位模型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例1、例2、例5简要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初步建立了方位模型。本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学生经历画平面图,统一平面图产生的矛盾冲突,明确统一方向的必要性,理解为什么人们要约定俗成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画平面图形,并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同时建立认识平面图上的  相似文献   

17.
张云萍 《山东教育》2013,(Z1):74-76
一、单元教材解读1.教学内容信息窗1(来到城市):计数单位千的认识,千与百的关系,千以内数的读写。信息窗2(参观学校):计数单位万的认识,万与千的关系,万以内数的读写。信息窗3(走进农村):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认识近似数。信息窗4(体验生活):估计。信息窗5(美好回忆):整百(千)数加减法,几千几百(整百数)加减几百。2.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18.
胡桂霞 《山东教育》2013,(Z1):76-78
本单元主要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较大的面积单位。其结构如下: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为认知基础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蒋卉 《小学语文》2008,(1):111-115
一、教材编排意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承接四年级上册“我的发现”的编排特点,本册依然主要通过两个小学习伙伴对话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与一至三年级相比,内容由以前的发现字、词特点为主,逐步转向以发现句、段、篇的特点为主。教材共安排了八次学习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