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语文>诗歌教学中诗情教育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传情,品读诗歌语言美;想象生情,领悟诗歌意境美;品味悟情,欣赏诗歌主题美. 相似文献
2.
3.
倪金升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3):271-272
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小敏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3,(12):95-96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诗歌在当今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正在人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如何挽回经典的地位,如何在初中课堂重拾诗歌阅读的魅力,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从诗歌的形式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古诗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6.
7.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金典儿童诗集》分为两卷,分别精选了中外著名儿童诗作各两百余首,其中不乏儿童文学大家,如冰心、朱自清、叶圣陶、郑振铎。同时也收录当代名家金波、高洪波等人的作品。还有以日本著名儿童诗人金子美铃为代表的一众外国诗人,可谓蔚为大观。借用本书编者的话,我们希望能让"孩子们用诗的眼睛、诗的耳朵、诗的心灵、诗的情态去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让孩子们拥有特别的‘诗想’,永葆心灵的清纯与灵动"。 相似文献
9.
邹瑞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6):28-29
杜甫诗歌的价值和魅力,不仅表现为诗歌的内容具有“诗史”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广泛流传的杜甫名诗为例,分析其意境美的具体特点:高度概括,凝练集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力求创新,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10.
11.
何国治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4):52-56
屈诗意境结构之美学特色:严密有序之系统整体性、灵活自如之空间开放性、节奏强劲之时间动态性;意境空间之美学特色:高远寥廓、广阔无垠、大气磅礴、流动劲健。 相似文献
12.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在他们的认知体系中,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风儿会说话,小鸟会唱歌,雨点会跳舞,星星眨眼睛……儿童是天生的诗人。透过儿童的眼睛,万事万物都有喜怒哀乐;经过童心的诠释,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纯真和爱的力量。在文学创作中,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称为儿童诗。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说:儿童诗首先是美的诗。它发掘出人的心灵中丰富的普遍存在的美,去陶冶儿童稚嫩的心灵,是儿童感情上的营养品。儿童诗通过文学的、艺术的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进而形成稳固的道德品质,并在提升其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美好入诗,教育无痕。让我们一起走入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诗世界。 相似文献
13.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小学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激活儿童的主体意识、遵从儿童的自由精神、唤醒儿童的游戏精神,培养儿童感知诗歌、理解诗歌、吟赋诗歌的慧心,从而点亮诗歌教学的底色。 相似文献
14.
15.
教师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品味诗歌的意境关。这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其对关的鉴赏力,而且能够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相似文献
16.
王小玲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1,16(1):29-30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情与景的交融 ;二是形与神的统一 ;三是虚与实的协调。在这三个方面中 ,情与景的交融是关键。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能引人遐思 ,让人寻索不已 ,玩味不止 ,获得极浓极烈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7.
童年的记忆总是让人品味和遐想,而串起美好时光的恰恰是我们那些或多或少顽皮淘气的事例。顽皮,是童年率真的天性表达,而顽皮幼儿却往往是家长和教师的头疼对象。 相似文献
18.
19.
鲍致远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靠意境来体现美的.而意境的创造,最讲究的就是含蓄.含蓄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也是文学的基本特征.诗是最具文学性的文学门类.诗的美正美在其含蓄.无论是赏读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应该从含蓄入手.在诗歌创作中,要做到含蓄,手法多样,比如空白、虚实.现代新诗更应注重含蓄,应以创造含蓄的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和目的.但含蓄不同于朦胧.不能因过分追求朦胧而戕害诗意.含蓄应是在易懂基础上的含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这部长书中,儿童文学被真正提出只在一个世纪以前,而伴随着它发展的是风雨兼程的一百年。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儿童诗歌以它独有的纯真撼动人们的心灵。在每一个从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