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鄂东方言口语中大量存在"量名"结构独立使用的现象,与普通话不同的是,"量名"结构不仅可以出现在宾语位置,而且可以出现在主语位置,表现出有定、无定、类指等多种指称属性。本文认为鄂东方言"量名"结构表示有定是指示词在语境中被省略的结果,表示无定、类指或周遍意义是数词省略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粤方言“量+名”结构的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 ,对粤语“量 +名”结构有无定指功能 ,是否省略形式 ,是否“底层遗存”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石柱方言的“名数量”语序为出发点,列举相关方言事实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从方言系统中厘清此现象的本质和溯源。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语义上较为相近的表达形式:“名一量”和“一量名”,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但有时互换,语感上又会难以接受。经过对大量的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名一量”结构要求“名词”具有一定附属义。同时,二者在指称方面均可以充当非指称成分,这时“名一量”和“一量名”可以互换;但又因为“名一量”结构要求“名词”具有一定附属义,因此二者互换之后语感上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5.
6.
梁蓓 《华章》2012,(16)
中国有给孩子起“乳名”的习俗,乳名不仅包含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更彰显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从“方言人名”入手研究文化,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方法.“方言人名”中包含了太多古代人的原始崇拜,本文就人名中所包含的对自然的敬畏,对动物的崇拜,对人口的重视以及对鬼神的恐惧几个方面进行了整合和归纳.  相似文献   

7.
"‘一’+量词+‘的’+名词"(简称为"一量的名")结构多数情况下表达主观大量,但有些情况下又不表达主观大量,主要与量词的量级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安徽怀远方言中,"可"有两种读音,一种是在普通话中的读音[k‘?~(214)],另一种是在怀远方言中常用的读音,即[k?~(212)],如"可行""可管",这种声调的变形与怀远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有关。本文主要讨论怀远方言中"可"所表示的特殊读音[k?~(212)]与意义,并分析与"可"有关的特殊结构的用法。一方面,怀远方言中的"可"既可以作为疑问副词来使用,也可以充当语气副词;另一方面,由"‘可’+VP"所形成的附加式问句,在怀远方言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荆州方言中的“卯”及其相关结构可分为副词和动词两大类,“卯”所有的结构都或明或暗地表露出“某人鼓足了劲做某事或强烈且坚定选择某事”的意味,其副词用法也依然具有一定的动词意味。荆州方言中的“卯”相较于传世文献和普通话中的“卯”,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语用上都有较大差别,从概念隐喻推测出的词义引申路径来看,荆州方言中的“卯”的意义发展更活跃更快。  相似文献   

10.
"一量名"和"X量名"(X表示二和二以上的数目)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在句法上,做主语,"一量名"和"X量名"表现为有标记与无标记的差异;做宾语,表现为有省略与无省略的差异;做谓语,表现为有泛化与无泛化的差异。在语义上,"一量名"和"X量名"存在着单量与多量、本用与转用、指实与指虚的差异。在语用上,"一量名"和"X量名"存在着焦点位置的差异和话题功能的差异。"一量名"和"X量名"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一"的虚化造成的,但同时也和二或二以上数词的集合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襄樊方言中,“给”字有如下用法:“给1”:动词,表示“给予”、“致使”、“容许”等义;“给2”:介词,引出施事表示被动,也可用“叫、让”;“给3”:介词,引出受事,表示处置,也可用“叫(教)”;“给4”:介词,引出对象;“给5”:助词。襄樊方言的“给”在历史上是有其来源的。通过比较襄樊方言和周边方言的标记词分布特点,可以大致确定襄樊方言的分区类型。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汉语复合词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和句法结构一致的,都是按主谓(陈述)、述宾(支配)、述补(补充)、偏正(修饰)、并列(联合)等五种结构来组成的.“名十量”结构虽然不是述补式,但确实是后语素补充前语素的补充式,而在句法结构里却找不到这种补充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在拙作《试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①的基础上,对有关"名·名"结构的问题再作一些探讨.内容包括:"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纷繁复杂的原因:正确而全面掌握"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对阅读古书的作用:"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的变化和运用同构词和修辞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数)量 名”是现代汉语词语构成的常规语序,“名 量”结构也是语言运用中经常出现的。本文从结构、语义变化、搭配习惯等方面通过对较为广泛的例子,讨论了量 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可逆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的"量名"结构丰富,通常被认为是"一量名"结构省略"一"的形式。本文列举"量名"结构的几种类型,通过一般式和否定式的比较将其与"一量名"结构区别开,从类型学视角对汉语中的"量名"结构进行分析解读,研究这一结构的句法分布和指称用法,揭示背后的蕴含共性。  相似文献   

16.
从“人口发胖”谈到名量式合成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3月22日《中国环境报》载《世界人口在发胖》一文,文内还有“世界人口正在增加腰围”, “在美国,55%的入口过于肥胖”两句,连同题目上的那一句共三句。这三句都使人读起来感到别扭:觉得“人”可以发胖,也可以“正在增加腰围”,更可以“过于肥胖”:怎能说“人口在发胖”?又怎能说“人口正在增加腰围”?说“人口过于肥胖”也难以讲通。此三句的正确表达法应是: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占有充分的方言材料的基础上,指出阳泉方言存在着子变韵子变调现象,并系统分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子尾词与阳泉方言对应词语的构词方式。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由于……使”等句子有语病(参见拙文《我看“由于……使”》,《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3期)。对此,程贯珠老师有不同看法,在《约定俗成,承认现实》(《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这种句子表达不产生歧义,使用无别扭之感,生命力极强,已约定俗成,应当承认现实,摘掉这类句子“患病”的帽子。程老师还举出了几例来表明其“生命力强”:①由于骄傲,使他听不进不同意见。②由于保守思想的影响,使这里的人们长期不能脱贫。③由于天气闷热,使人们无法入睡。④由于长期坚持锻炼,使他的身体非常健壮…  相似文献   

19.
汉语"数·量·名"结构产生于先秦时期,其过程经过了两条途径:一是在甲骨文、金文中,"名·数·量"经过了"名·量"、"量·名"两个阶段,进而转化为"数·量·名"结构;二是金文以后,"名·数·量"经过"数·量·之·名"阶段而过渡为"数·量·名"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有幸拜读了《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一书中的《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孔乙己)教学实录与反思》一。通读之后,受益颇多,亦引发了我对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的思考:问题可否分类?什么样的问题更适用于课堂并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