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司马指汉代词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相似文献   

2.
2001年武警学院考试语文试题的“两司马”使许多考生吃了大亏,可见考生对作家并称掌握的并不牢固,笔者对此作一辑录,以飨读者。屈宋,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班马,也称“马班”,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相似文献   

3.
作家并称     
1.两司马: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文学家司马迁。2.三曹: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汉魏时期诗人。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初唐诗人。4.王孟:王维和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5.高岭:高适和岑参,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6.李杜:李白和杜甫,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派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4.
可恩 《中文自修》2007,(2):9-11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如同汉代文学天空中两颗璀璨的明星,辉耀着那个意气风发的时代,也为后世留下了文采飞扬的千古名篇。较之于司马迁的沉郁沧桑,司马相如更显自由潇洒,他的一生是那样多姿多彩,以至于本身就足以成为一部浪漫的传奇。历代文人常常以能够“文似相如”为傲,同样让他们津津乐道的还有与相如连缀在一起的一个个故事——它们甚至已经凝结成了成语。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齐名并称的作家,主要有: 屈宋:指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宋玉。 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相似文献   

6.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两司马之一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汉武帝时太史令,其著作《史记》代表了汉代散文最高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司马相如分别代表了汉代散文和辞赋的最高成就。两人都是怀才不遇的士子。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相如的赋,虽各有千秋,但都是大一统时代的产物;都有“全”、“大”的特点;都运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他们共同昭示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文学常识考点在冷落了三年后,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又重新将其列入高考内容,为此,笔者将文学常识的重要内容加以整理,以飨读者。中国作家并称1.屈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2.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散文家司马迁。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由来谈到中原汉族文化对云南的影响,往往在文章中读到或口头上听到这样的说法:远在西汉,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就到过云南,在大理讲学;张叔从相如受经,盛览从相如学赋,盛览的《赋心》四卷是滇人著述之首。两司马到过大理之说,首见明代李元阳的万历《云南通志》(以下简称“万历  相似文献   

10.
《反骚》浅识及今译罗显荣扬雄,字子云(公元前53-18年)。蜀郡成都人。成年后自蜀中游学到京师,途经当令绵阳,寓居当时的涪县钟阳镇(今绵阳市涪城区新皂乡),至今留有他勤奋治学的“洗墨池”、“读书台”等遗址。作为与司马相如齐名的汉代大文学家,“他的盛名...  相似文献   

11.
二南:《周南》、《召南》的合称。二雅:《小雅》、《大雅》的合称。二司马:西汉司马相如、司马迁的并称。二陆:西晋陆机、陆云兄弟二入(均为文学家)。二潘:西晋潘岳、潘尼(叔侄二人皆为文学家)。二王:三差之、王献之(父子是东晋书法家)。二晏:晏殊、晏几道的并称(父子皆为宋初词入)。二程:程额、程颐(兄弟二人为北宋哲学家)。宋词两派:豪放派、婉约派。元散曲两大家:乔吉、张可夫。古代诗史双壁:(木兰诗)、朽L雀东南飞)。明传奇创作两派:吴江派、临江派(分别以沈王景、汤显祖为代表)。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相似文献   

12.
张楠 《现代语文》2005,(1):14-14
“读史使人明智”,而读我国的史书,首先应该读《史记》。其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7-公元前877),字子长,汉朝龙门(今陕两韩城市)人,主要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足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散文家。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可视为汉代首位赋论家,其赋论散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屈原贾生列传》《司马相如列传》之中。司马迁赋论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以“辞”泛指楚辞,以“辞赋”泛指汉初赋作,以“赋”特指楚辞或汉赋之单篇作品,体现了乱中寓整的辞赋观;其二,受“《诗》之风谏”的影响,提出了赋以讽谏的赋用论;其三,兼顾赋之思想性、艺术性,倡导文质并重的赋艺论。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论司马相如赋是以“风谏”立义.“风谏”主要是传达讯息,由读者“推显至隐”,与东周“赋诗言志”的传统以及汉代“铺陈其事以直言之”的“六义”之赋有相承和相似之处,而与后世所谓“不敢直言”“微言婉词”的“讽谏”内涵不相涉.从“风谏”到“讽谏”的变化,反映了汉代赋学批评从偏重劝谏的内容和目的到偏重其技巧和效果的变化.“风”在汉代有“风教”“风谏”“委婉”“风兴”等意义,而后世赋学批评中的“风”义也在这几个含义中辗转纠缠.风义的流转,反映了赋学观念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一.作家并称1.两司马: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文学家司马迁。2.三曹: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汉魏时期诗人。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初唐诗人。4.王孟:王维和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5.高岑:高适和岑参,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6.李杜:李白和杜甫,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派的杰出代表。7.韩柳:韩愈和柳宗元,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8.元白:元镇和白居易,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9.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晚唐诗人。10.三李:盛唐诗人李白、中唐诗人李贺和晚唐诗人李商隐。11.唐宋八大家:唐代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  相似文献   

16.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指出:“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随后介绍了山东、山西和龙门碣石以北的地理范围.但江南是何处?课文却没有说明。  相似文献   

17.
以司马迁及《史记》为研究对象的“史记学”,与现实社会有密切关系。本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史记》与汉代社会现实;(二)“史记学”与当代人精神;(三)“史记学”与当代经济;(四)“史记学”与当代学术。  相似文献   

18.
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不仅是西汉一代辞宗,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司马相如的人生充满传奇,佳人配才子,卓文君夜奔相如,历史以为美谈;《子虚》、《上林》两赋是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也是汉赋的极品;司马相如出使巴蜀通西夷,在政治活动中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笔,产生了《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两篇流传千古的政论文。司马相如为史学大家司马迁所宗仰,在《史记》中特为之立大传,收载他的文学作品,给予崇高评价。但司马迁之后,历来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偏离正轨,毁多誉少。  相似文献   

19.
“少年的司马迁,曾把长安当成龙门.青壮年的时候,他把宫廷当成龙门,他一直都在尝试跃过龙门,一直到父亲死去,他才清楚地看到——《史记》才是他真正的龙门!”想起在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的点滴,我发现自己似乎和司马迁一样经历了三个时期,找到了“三重门”,才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20.
巍峨壮观的西汉陵群 西汉王朝,自高祖至平帝共历十一个皇帝,时经214年。他们君临天下的岁月,居处豪奢。死后人间威福虽已丧尽,但仍眷恋地上的富贵,于是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地宫。 西汉帝陵,就其布局而言,大体分为两大陵区。一为渭河北岸咸阳原帝陵区;一为京师东南白鹿原、杜东原帝陵区。葬于咸阳原区的帝陵有九座,西自兴平南位乡向东至高陵马家湾乡,绵延达百里之遥,一线排开,最西为武帝茂陵(今兴平豆马西北)、次昭帝平陵(今咸阳市南刘村东北)、成帝延陵(今咸阳市秦都区)、平帝康陵(今咸阳市大寨东村)、元帝渭陵(今咸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