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学科教育》2000,(11):32-35
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师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是化学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根本途径。“讨论-实验”和“情境性问题解决”教学法探讨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种学科特点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化学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笔者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主要是靠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展开,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为主转为以“探究知识”为主,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过去的“封闭式教学”转…  相似文献   

3.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战场。新教材对每个化学教师都是全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化学教师提供了一块绝好的"创新教育"舞台,使我们的化学基础教育教学焕发出了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4.
自制创新教具 ,是由教师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 ,教师积极参与自制创新教具活动 ,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 ,通过自制创新教具的教学实践活动 ,激发教师创造欲望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在长期的自制创新教具的教育实践中 ,我们坚持了“三定”、“四落实”。一、自制创新教具 ,突出“四落实”。自制创新教具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是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自制创新教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  相似文献   

5.
略论创新教育的教学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但教学改革是关键。本文就创新教育的教学实施,略谈浅见。 一、转变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1,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或者说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似乎是教育发展中的永久性课题。在理论上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批判教师中心论,但实际上,我们今天的课堂多数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有学者提出判断是否为教师…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文根据有关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理论,阐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化学课堂教学的特征,使化学教师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希望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化学课堂教学在...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   首先,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 ,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知识结构合理、智能结构良好、个性特征积极的创造型人才,以适应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需要。尚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的中学化学教育,应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实践证明,以弘扬创新为主旨,实现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才是实施创新教育最可靠的途径。一、改变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式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听、记、抄、背达到学习目的。不应否认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能帮助学生理清教材体系,掌握大量的书本知识,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几个例子的讨论,强调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质心”概念,以及“质心参考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语教学中忽视了审美教育。语教学中审美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信心和审美情趣开始。从阅读、欣赏、写作训练等方面着手,达到提高青年学生审美、创造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会。章从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深化主体的审美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方面论述了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并提出审美心理机制的运作须特别关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变”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就人格权条款的制订提出了专家建议稿,确认了一般人格权,规定了人格权的效力和保护,完善了具体人格权类型,规定了人格利益的延伸保护,其中的智慧之光有目共证。另一方面,由于未采取独立成编的立法例,受篇幅局限,相关规定较为简单粗略,未承认法人人格权,未规定人格权行使和保护的基本原则,一些重要的具体人格权未予规定,已有的具体人格权条款内容欠完善。反思和借鉴建议稿中有益成果,铸就人格权立法史上的新篇章,这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人翘首期盼的。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7.
心理理论主要有两个研究范式:意外地点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随着心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方向也在不断扩展。目前,对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主要有理论论、模拟论和模块论3种。作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理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一般认为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有关心理理论的研究还可以在毕生发展观、不同人群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政治冲突的扩散性是政治冲突中的一种自发的不可抑制的自然趋势,就象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一样,它是个不可控的政治过程。不过,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的扩散虽然具有自发性,但可以通过政治设计予以控制冲突的范围,而不是排斥理性的政治设计。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范围与政治冲突结果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政治冲突范围增大或缩小对于政治冲突的结局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甚至使人无法根据原有的政治冲突对比对政治竞赛格局进行预测。针对政治主体对政治冲突范围及其路径整合的需要,谢茨施奈德对现有政治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新的政治系统设计,企图使两者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是一次高扬创新精神的大会,首先是指导思想的创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次是奋斗目标的创新,从现在起20年之内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次是发展思路的创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的发展必须有全新的思路;最后是党建工程的创新和思想路线的创新,党建工程的创新核心是执政的共产党怎样保持先进性的问题,思想路线的创新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0.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高考制度改革进行跨学科的理论探讨甚少。论文尝试应用教育生态学原理尤其是其中的限制因子法则、"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耐度定律和适度原则等四大基本原理分析我国高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在这个基础上阐述我国高考制度在考试观念、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