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随着课程标准的更新,广大教师对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探讨越来越多。通过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探究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提出"生动课堂"这一术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表内除法"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余数除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学生初次接触"余数",认识竖式计算除法,更是以后学习复杂余数除法的基础,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教好"有余数的除法"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教"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除法试商的方法,并且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则。有效的教学强调的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用。通过这部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  相似文献   

4.
在刘德武老师"有余数除法练习"的课堂上,学生欢欣鼓舞,跃跃欲试,兴致盎然,直至下课仍面露眷恋之色。这是因为刘老师能跳出数学教数学,他打破思维定式,教会学生反思、深究,关注学生"近期发展"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人教版修订教材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学习内容由三年级上册下移到了二年级下册。二年级的学生会如何理解这一学习内容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研讨。一、研讨情况在对教材进行研读之后,我们发现,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的难点分散到了四个例题中。例题1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例题2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题3学习除法竖式;例题4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例题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是没有问题的。如何进行教学呢?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  相似文献   

6.
在一节“有余数的除法”新授课上,教师提倡自主学习,强调“要有自己的发现”。结果,不仅出现“我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还有学生提出“我还发现余数也比被除数小”,引得几人赞同。还有学生顺势发展,“我还发现余数也比商数小”,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解读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新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两部分。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在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是大量的。把这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这就为以后学习除法试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中先讲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使学生学会试商方法,然后再讲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应用题的学习,是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心"这一因素,尤其是我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更感到了语文教学的"心"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学生是坐到了课堂里,可学生的"心"在课堂吗?即使"心"在课堂,学生的心有没有用到学习上呢?学生的心是用到了学习上,可他(她)是不是在专心地听授课教师的讲授呢?如果他(她)没用心的话,授课教师讲的再好也是徒劳。为此,我再次强调语文教学"心"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首次接触不能整除的除法,讲清“余数”概念在这节课至关重要。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余数的除法”,教材首先用平均分梨恰好分完和分不完两种情况对比,让学生认识余数,掌握余数的概念及其特点。因此,直观演示分梨  相似文献   

10.
上学期为了探究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有效性,我对《有余数除法》的复习课进行了教学尝试。首先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其次对教学目标作了调整,在熟练计算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增加了有关周期计算的知识,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后续和扩展,这两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具有互补性,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多位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的产生,在自我探究中把问题符号化、表征化,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切身感受到"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结论的合理性,从而自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讲有余数除法时,通过例题的讲解,总结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道理。但是学生在做题时,往往还是忘记检查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因而出现错误。为此我编了如下歌诀:“除法题,看仔细,余数是除数的小弟弟。”由于比嘛形象,学生印象  相似文献   

13.
一我曾听过一堂作文指导的公开课。沪版初中语文书中有"学会质疑"这一内容。可惜那位老师在课堂上始终未能举出一个例子告诉学生什么是质疑。我想,如果我是一名学生,上了这堂课,对什么是质疑还是稀里糊涂的,更别说对质疑能力的培养了。我还曾遇到过一件事。有个学生对吴晗的《谈骨气》这篇课文质疑,可他的老师却批评说是"钻牛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常出现"老师,不是不是,我还有……""这样做太麻烦了,我有更简单的……""得数错了,是……"等"插嘴"现象。这种"插嘴"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课堂"插嘴"这一现象,有着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在:一是课堂插嘴,证明学生思维的灵动。插嘴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是积极参  相似文献   

15.
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有余数的除法"为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实效的途径:借助学生错误资源,融错教学;通过多元表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比,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把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需要有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的欲望。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课本和教师都告诉学生检验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在课堂练习时有些同学提出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也能检验有余数的除法做得是否正确,我知道这种方法不适应所有的有余数的除法,但我还是表示出很兴奋的样子说:“是吗…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在教与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一主体参与的教学思想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下谈一谈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摆学具”与“课堂讨论”做法的一些体会。一、摆放学具。笔者在教“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时,一改过去把“余数”这一抽象概念直接告诉学生的做法,而是通过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事例中亲身经历“余数”这一概念得出的过程。第一个问题:用8根火柴棒摆正方形,能摆出几个?学生通过动手摆,4根棒摆一个,8内恰巧含…  相似文献   

19.
<正>开学的时候,常听到其他老师问我:"这届一年级闹啊?"我挺得意地回答说:"不错,这届一年级还是挺安静的。"这就是这届一年级给我的第一感受。好景不长,当学完数字,开始需要学生大量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课堂气氛不亚于六年级课堂的气氛,那种沉闷常常让我出现幻觉,难道他们真的是一年级吗?一、课堂上需要举手回答问题吗?"课堂上需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吗?让他们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课后我产生这样两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知识不是  相似文献   

20.
<正>经常会听到有老师抱怨:"这些内容(题目)在课堂上我都讲过了,学生仍是一问三不知。"我同样也有过这样的怨气。但是静下心来,我进行了反思,学生是一块块璞玉,能否打磨出来,光用蛮力是不行的,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巧手,这"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