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教育智慧并不神秘与玄虚,实际上,教育智慧就是教师的言行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与教学情境的匹配程度,是教师在特定时空中说了恰当的话、做了合适的事而已。倘若从教师成长的人生轨迹和教育价值实现的程度来看,那么教育智慧至少可分为四重境界:教育见习智慧、教育理性智慧、教育实践智慧与教育信仰智慧。对教育智慧四重境界的阐释,则可以让那些有志追寻教育智慧的教师循着教育智慧之阶梯,渐次抵达教育智慧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   总被引:97,自引:0,他引:97  
当今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缺少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映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是教师多方面素质个性化的综合体现。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教师习惯工作方式等因素影响了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应采取如下措施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境: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关注教师的实践,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淡化教育改革及科研的功利性,关注教师的职业情感、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3.
智慧型教师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智慧型教师的培育是时代赋予教师教育的历史使命。揭示智慧型教师的表现特征、实践样态与成长规律,能为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发现,与一般教师相比,智慧型教师的情意品质呈现出了一种共性,即拥有更为虔诚的敬业精神与更为炙热的爱生情愫;突出表现了积极、坚持、开放、幽默、个性的人格特质;具有担当责任、崇尚民主、怀抱良心的伦理情怀;具有热爱生命、坚守信仰、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形成对智慧型教师情意品质的内在认同,是促进教师情意品质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对智慧型教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师实践智慧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才能,具有生成性、内隐性、个体性、综合性和伦理性。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呼唤教师实践智慧,课堂教学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也对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提出了要求。所以,我们应该特别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和实践性反思中实践智慧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张建文 《考试周刊》2013,(20):13-13
教学是充满爱心的职业,教师要做爱的天使,这是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智慧相伴。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的,是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深刻的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成为有"智慧"的教师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实践智慧及生成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解读教师的实践智慧一般而言,教育智慧可分为教育理论智慧和教育实践智慧。教育理论智慧是指教师对教育理论、教学理念的学习、理解和感悟。教育理论智慧,既包括公共的教育理念,其主要是教师在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中获得的,也包括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认识,经由个人领悟上升为个人教育理念,是教师根据某些外在标准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浅析智慧型教师的内涵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型教师"是集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为一体的典范,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一种新境界.本文通过对"智慧型教师"的概念、特征等方面的讨论,分析了"智慧型教师"生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具有民主性、开放性和科学性三大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把新课程理念融汇贯通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的一门艺术,也是新型教师要努力追求的一种目标,有了这样的教学艺术和目标,教师就具备了一种超人的能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9.
时代发展呼唤智慧型教师,智慧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达到卓越的标志,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把教师从沉重的教学压力和繁忙事物中解放出来的理性追求。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和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0.
李明远 《教师》2010,(25):58-59
教育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教师的教育智慧反映的是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魅力、一种追求。那么如何走出教师缺乏智慧的困境.使课堂精彩纷呈、智如泉涌,也使教师不断向智慧型方向发展?教育智慧又从何而来以引领教师自主专业成长呢?笔者结合自身体验做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吉林、于永正等大师们的课堂教学智慧和艺术,不知倾倒多少教师!有时我们也在学习、借鉴大师们的一招一式,但往往"形似"都很难,更不要说 "神似"。因此,我首先要追问的是:大师们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说:"智慧"是一种态度,是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善良"感,是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从教师的培养开始直到教师光荣地退休。这一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智慧在不断地学习中和教育实践中获取,经过教师个人反思,从熟练掌握到潜移默化地运用于实践。按照教师成长的特点,教师教育智慧可分为:教育准备,即教育理论智慧的获得;教育实践,即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并且获得教育实践智慧;教育反思,在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对理论和实践的超越,形成个人风格,也就是教育智慧的真正获得。  相似文献   

13.
智慧教育引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大力推广智慧教育是高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当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中还存在智慧教育的理念融入不足、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信息化教学培训机会和培训迁移动机等问题。为了适应智慧教育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智慧教学理念,学校要深入挖掘和开发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完善层次分明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建立教师信息化学习共同体,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自我效能,营造良好的培训迁移氛围,重视对教学应用结果的评价,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智慧教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举措,解决中小学教师智慧教学何以为能的问题,成为了智慧教育理念落地的关键。文章首先通过对TPACK和胜任力理论、国内外代表性教师能力标准、已有教学实践评价成果的分析与梳理,初步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中小学教师智慧教学能力评价模型。随后,文章采用模糊德尔菲法,检验并修改模型中的相关指标。最后,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中小学教师智慧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的研究回应了中小学教师智慧教学何以为能的问题,可有效融合智慧教育的价值观念和实践操作,形成良好的智慧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着智慧型教师的生成,智慧型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体现为智慧性教学,这种智慧型教学包括教学解读的智慧、教学互动的智慧、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的智慧。在实践中,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途径是多方面的,因而,英语教师必须从多层面、多途径生成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6.
陈向如 《天中学刊》2006,21(3):17-19
教育智慧是教育的一种良好品质,表现为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教育状态。教育智慧有利于教师领会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从而促使新课程有效实施;教育智慧能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领悟能力,从而促进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福建教育》2007,(6):63-63
本书是“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作者紧扣“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研究”这一丛书定位,就其中一个基本问题——教师智慧的类型及其获得途径——展开。作者认为,“实践”有“操作性实践”和“反思性实践”两种,教师实践应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教师的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只能在实践中养成。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的一种品质,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合统一,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新境界。教师教育智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人文精神的缺失、创造力的缺失与教育机智的缺失。树立生命创造的教育本质观,不断丰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走出这一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教育时机做出决策和选择,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教师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智慧是教师步入成熟境界的一个显著标志。但何谓教师教育智慧,其内涵构成究竟有哪些要素?学术界一直语焉不详。笔者经过一番探究梳理认为,所谓教师教育智慧,是指教师在其专业领域深刻体验与执著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本质与教育过程所持有的一种深刻洞察、精确理解、迅速判断等成熟完善的心智思维品质。其内涵基本构成为:知识为前提、经验为根基、思考为钥匙、情感为动力、能力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