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反思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它并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第一个对反思问题作较系统论述的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认为反思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收集和探究的行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反恩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坚持下来的事情。它是伴随着每一个人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3.
回想起来 ,从事一线教学十余年了 ,我还真的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 :不是为了评优 ,不是为了示范 ,甚至完全不了解学生(只是满耳“差学校的差学生”的善意提醒 ) ,仅仅是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现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以学定教”、“以评促教”、“教评相长”的理念 ,同时通过细致的课堂教学观察记录、“2 +2式”的评价及授课者的教学反思来体验一种“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评价标准”———一种着眼于授课者和听课者共同发展的评价标准。教学过程回顾及初步反思初二 (下 )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名人传记 ,“写作、口语交际”中也有“…  相似文献   

4.
杨光辉 《甘肃教育》2008,(17):21-21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不是工作总结,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并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和“反思意识”,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堂利用有效情境创设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驾驭“科学探究”教学的复杂性,避免探究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泛化和异化, 需要教师站在比科学探究本身更高的层次上,以一种反思与超越的视角来研究和认识。从科学哲学的视角,以辩证的观点来看,探究始于“问题”,但不是“简单问题”;“假说”是探究中的“复杂性”要素,不是必需的;实验是“假说”真理性的根本判据,但不是绝对和充分的。  相似文献   

7.
二、反思性教学操作的问题链 既然反思性教学是具有反思性质的教学实践而不是一种教学的方法,那么,其操作问题并不是一个反思性教学模式问题,而是一个教学反思的操作思路问题。我们认为,无论反思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之前、之中还是之后,无论是对教学目标的反思还是对教学手段的反思,都存在着一个内在的教学反思的逻辑。本主要关注教学行动的反思操作,以此为例,说明’一个教学反思逻辑的客观存在。我们发现教学行动反思逻辑的展开,就是一个问题链:“我做了什么——我的做有效吗——我的做自身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做。”  相似文献   

8.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当教学反思在四平八稳地作惯性运行,或是成为了教学时尚,都容易造成对“教学反思”的遮蔽,致使我们的“教学反思”在喧嚣与死寂之间游走。此刻,我们需要对教学反思的内涵进行重新审视与准确把握,以一种基于重构的深刻洞察、激扬的心态,更加自觉地“激活”教学反思中的“教学因子”,从而把教学反思这种“静态化”的理念具体化为“动态生成”的现实教学策略和教学形态。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与实践中,“反思”一词是经常被提及和研究的,这一现象的意义,不仅是话语方式的转换,更是一种观念和行动的体现。人们所获得的一个基本的共性的认识是: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性。“反思”在其基本意义上不是简单地回头看,也不是单纯找问题,更不是一味地自我批评,而是教师基于对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事件及其价值与意义的自我理解与发现,对新的教育生活的重新建构过程。“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蕴义,是非常生动和丰富的。也正是这种生动与丰富的特性,使得“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也可以…  相似文献   

10.
我在参与林惠生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反思与发展型教学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曾受他两个观点的影响较大:一是从教育哲学层面来看,“教学反思”是为了“教学发展”,而且使教学更加“科学发展”。所以,教学反思与教学发展是一种互相统一的关系,即相辅相成的,为了教学发展而进行教学反思才有意义,才有方向和思路;二是在教学反思活动中,不仅有教师“教”的反思,也要有对学生“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不是在教学中进行了回顾就是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质是一种依赖合作群体支持的个体研究活动。它不仅需要智力加工,而且需要虚心、负责任和全心全意的态度等情感因素的支持,不仅需要反思技术,更应该反思教学的价值取向。它既是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对从上到下的教学改革模式的改革。它以常规教学实践为基础,操作性很强。  相似文献   

12.
不少老师在谈及教学反思时表现出难以尽言的困惑:我经常反思我的教学,可是反思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教学还是老样子。可见,要想使教学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陈陈相因的困窘,就必须学会反思。一、要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教学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它离不开具体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不是在教学中进行了回顾就是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质是一种依赖合作群体支持的个体研究活动。它不仅需要智力加工,而且需要虚心、负责任和全心全意的态度等情感因素的支持,不仅需要反思技术,更应该反思教学的价值取向。它既是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对从上到下的教学改革模式的改革。它以常规教学实践为基础,操作性很强。  相似文献   

14.
谈教学反思     
孟凡花 《新课程研究》2007,(7):15-15,20
人们对教学反思几乎有个共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核心因素”。正如俄罗斯著名学者季米良捷夫所言:“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我们需要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时代呼唤教师具有反思素养。也象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说的:“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的有心人。”既然反思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有何作用,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本文就此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5.
储冬生 《中国教师》2005,(12):27-29
“教学反思”是这几年被不断强调和凸显的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古人说,“每日三省吾身”,强调的就是内省。但仅仅知道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教师教学反思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我觉得不少老师的教学反思都存在“自欺”或“自虐”这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都源于肤浅、源于急功近利、源于为“反思而反思”,都源于对于教学反思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下面我就截取几个片段,说说我对于教学反思的认识。反思之一:是什么带来了教师的转变?有一段时间学校要求我们上好每一节…  相似文献   

16.
雷永锋 《教师》2008,(13):77-78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方式,是指教师以一种怎么样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语言,直接反映了师生之间互动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更不是“会耍嘴皮子”的某种技巧手段。要考察教师的教学用语,固然应该看在课堂上说了些什么,说得好不好,但更重要的应是看教师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在“言说”。反思教学语言的方式,实质上就是在反思教师的观念世界。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它将教学过程、体验和反思融合起来从而发现教学经验,既关注教育的“理”与“逻辑”,又关注“事”与“情节”,还关注“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包含四个要素:教学思想、教学主题、教学情节、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桑加丽  田俊 《课外阅读》2011,(11):185-185
时下,写教学反思成了教师的“必修课”,但很多教师似乎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认为写教学反思是画蛇添足,课都上完了,反思何用?是啊,从表面上看,写教学反思似乎有些浪费时间,因为它发生于学过程之后,“木已成舟”再做反思岂不是“覆水难收”。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认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简单的“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这一主动建构的重要方式是学习反思。经过反思,当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相符时,就被同化、吸收并储存,否则就会被排斥或经“修正”、“重组”后再吸收。因此,反思既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反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