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谈到神童的故事,一些人就眉飞色舞、神情激昂。被称为神童孩子的智商超过140,在法国大约有40万,在美国大约有150万。这些宝贝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太聪明了,有的2岁开始读笛卡尔的著作,3岁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不到5岁就开始对欧几里德的公理刨根问底了。中国的孩子也不比洋娃娃差,有的9岁读完了高中,12岁就大学毕业了,有的两三岁能识千字。这些孩子对知识理解得快,掌握得  相似文献   

2.
于淑华 《山东教育》2009,(10):17-17
在网上游游荡荡数日,寻找育儿经验。 我真的有点失望。 中文网站上除了空洞的说教,就是盲目的早教观念。看看早教专家的标准,我家小宠物都快错过早教的时机了。比比一批又一批的神童,有的两岁就会26个英文字母,有的两岁就开始背论语、三字经,我家小宠物简直就是生活在混沌时代。  相似文献   

3.
更好的结局     
<正>两年一度的神童记忆比赛开始了,赛场上,神童们个个表现非凡,已经上场的选手,最大的12岁,最小的4岁,他们有的当场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2000位数字,有的背诵了中国各个省、市、县、镇、乡村的名字,还有个小姑娘,叫罗莉,80多万字的《红楼梦》,你任意翻开一页,读出一句,她都能一字不差地接着背下去。正当记者们将镜头对准了罗莉,准备采访的时候,主持人报下一个选手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喜欢发现并制造神童的国度,尤其是在提倡早期幼教的眼下,超常儿童、特异神童不断被创造出来,成为家庭教育的楷模和现代教育的试验品。于是世风更加浮躁,求学力求捷径,神童成了传媒追踪的热点。结果,神童在吹捧中逐渐失去了自我,超常智商变成沉重的包袱,未来的求知之途反倒扑朔迷离,有的乃至从波峰走了低谷,成为普普通通的一员。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小山村的张满意,3岁会算账,5岁上小学,不到6岁,读《三国演义》,11岁升入高中。中考离重点分数线仅差两分,本想再读一年初中,让知识更扎实一点儿,但校方决定破…  相似文献   

5.
写字的秘诀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他七八岁时就能写出一手好字,大家都十分喜爱他。有的说:“献之,你真了不起!”有的说:“他简直是神童!”他被夸奖得骄傲起来,练字也没有以前那样认真了。  相似文献   

6.
<正>曾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著名的《滕王阁序》的作者、"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能赋诗,被誉为"神童"。一次,他父亲的一位朱姓朋友生了儿子,他随父前往祝贺。朱家客人想试试这个神童,就指着门上的珠帘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有名的神童即智力超常儿童是很多的。但是真正做出杰出贡献的并不多。究其半途夭折的原因,有的是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如中国宋朝的方仲永;有的是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如法国的伽罗华(1811—1832),一生屡遭磨难,在22岁时就被反动派枪杀了;还有的是受不了环境的压迫,吃不了苦而自暴自弃了,如美国的西迪斯(1895—?)就是如此。当然,历史上还是有些著名的神童最后成才了。如德国的来布尼兹(1647—1716)是有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英国的塞谬尔·巴特勒(1835—1902)是一位小说家;美国的神童诺伯特·维纳(1894—1964)成年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阅读》2007,(12):33-35
现代社会,神童并不多见,而在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却出现了3个神童,而且这些神童分别在15岁、14岁甚至在仅仅9岁的年龄便被世界名牌大学录取,这不能不让人称赞这个家庭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 2007年8月,随着9岁的沈诗钧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为本硕连读的大学生,成为华人世界有史以来最小的大学生,这个神童之家才为世人所知晓。这个家庭奇迹的创造者叫沈振雄,沈振雄本人就是一个神童,大儿子沈怡谋更是14岁即入读著名的牛津大学。沈振雄这个“老神童”是如何实现神童接力,让两个儿子也成为“小神童”的呢?  相似文献   

9.
对智力早熟的儿童,中国的传统称为神童。神童虽不常见,但无论在中国和外国,过去和现在,也时有发现。从大量的资料中,我发现不少神童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过早成熟的智力智力早熟,是神童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几岁的儿童,智力已类成年人甚至超过成年人,他们常常在某个领域起步早,进步快,远远超出一般儿童。唐太宗的妃子徐惠,生下来五个月就会说话,四岁通《论语》、《诗经》,八岁能文。她的父亲试着让她模拟《离骚》写《小山篇》,她提笔写下:“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后来唐太宗听说了召为才人。唐代著名诗…  相似文献   

10.
更好的结局     
两年一度的神童记忆比赛开始了。赛场上,神童们个个表现非凡,他们有的当场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两千位数字,有的背诵了中国各个省市县镇乡村的名字;还有个最厉害的选手,叫罗莉,八十多万字的《红楼梦》,你任意翻开哪一页,读出一句,她就能一字不差地接着背下去。记者们马上将镜头对准了罗莉。就在这时,主持人报出了下一个选手的名字:“接下来有请我们最年轻的选手--1岁半的杰克逊!他来自大洋彼岸,掌声欢迎……”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公众对神童教育给予了太多的关注,当时关于神童的宣传报道甚嚣尘上。后来,由于许多神童的后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神童教育也常常被人诟病,这些宣传也就慢慢淡了。这几年,“神童现象”似乎又热了起来。不同的是,以前宣传的那些神童基本上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科学技术型的神童,如大学少年班的学生,而现在则多数是文艺界的,如:上海的初中生韩寒、广东9岁的张蒙蒙、江苏7岁的窦蔻,还有天津的“著名小孩”———5岁的刘小源。毋庸置疑,这些孩子都是神童,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才艺。对于这些…  相似文献   

12.
扫描     
两神童被“责令退学”日前,两起“神童退学事件”相继被媒体曝光: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的魏永康,19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14岁考入沈阳工业大学的王思涵,却因为多门成绩0分,也被学校“责令退学”。魏永康2岁掌握了1000多个字,8岁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在大学4年里,魏永康的妈妈曾学梅一直都在学校陪他。17岁的魏永康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这一次魏妈妈不能跟在他身边,魏永康离开妈妈后,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神童”盛行的时代,似乎也是一个造就“神童”的时代,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关于“神童”的报道和消息:13岁“神童”以674的高分被清华录取,15岁即放弃学业全心练球的台球“神童”破格读上海交大,接着还有走钢丝的杂技“神童”、横渡海峡的游泳“神童”,甚至还有在父母的“指导”下去参加内衣模特大赛的模特“神童”……不知从何时起,形形色色的“神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呈现出一种迅速向低龄化发展的态势。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使其朝着“神童”的方向发展。有人对这种超常教育乐此不疲,就有人持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神童”教育是到了该瘦身的时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14.
神童悲剧     
宁铂出家了。这个25年前曾经家喻户晓的神童,竟然要靠遁入空门,来消解长久以来积淀于内心的苦闷。而在宁铂的背后,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失意人生的神童们,正像春天的韭菜,一茬又一茬。25年前,从那个被称为宁铂和谢彦波的“神童时代”开始,像这两个主人公一样,许多神童在“中科大少年班”经过漫漫求学生涯后,最后多归于常人;4年前,以14岁的年龄和高考成绩572分的超高分数,东北神童王思涵考入了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今年本应从大学毕业,但却因大学期间多门学科考试成绩零分,被学校责令退学;神童魏永康,1993年出生,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  相似文献   

15.
6岁,当许多同龄人刚学会写自己名字的时候,他迈进了中学的大门;12岁,当许多同龄人进入初中的时候,他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大学四年,在经历了从“神童”到凡人的种种挫折后,他再次演绎“神童”奇迹,2004年3月,16岁的他考上了研究生,再次轰动教育界。在许多人的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神童”,但是在这个“神童”光环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他内心深处曾经的孤独……  相似文献   

16.
6岁,当许多同龄人刚学会写自己名字的时候,他迈进了中学的大门;12岁,当许多同龄人进入初中的时候,他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大学四年,在经历了从“神童”到凡人的种种挫折后,他再次演绎“神童”奇迹,2004年3月,16岁的他考上了研究生,再次轰动教育界。在许多人的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神童”,但是在“神童”光环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他内心深处曾经的孤独……  相似文献   

17.
头脑风暴     
曾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著名的《滕王阁序》的作者、"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能赋诗,被誉为"神童"。一次,他父亲的一位朱姓朋友生了儿子,他随父前往祝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连不断地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方案”、“ 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的著作,拍着胸脯自我吹嘘什么“揭开了神童 之迷”云云,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 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 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 是神童 “批发站”。其实,这完全是自吹自擂,是在制造“神话”,鼓吹“现代迷信”, 是根本无法兑现的虚…  相似文献   

19.
滕朝阳 《教育》2011,(28):11
神童的新闻年年有,今年似乎格外多。天津大学最小的新生年仅14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大一新生许恒瑞则只有11岁。比许恒瑞更神的,是香港的"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3岁便硕士毕业,如今已赴美深造。这仿佛表明,如今已是一个神童辈出的年代,而且上大学年龄越小,就越值得人们赞叹。  相似文献   

20.
“我现在能脱口而出400句英文,一般能脱口而出500句英文就能在美国生活了。”——张正“神童——业绩惊人”张正,12岁,承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十五班学生。两岁开始学习使用电脑; 三岁半通读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毛泽东诗词全集,四岁通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