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点击】这篇课文以荔枝为题,是否主要是在写荔枝,如果不是,那它主要写什么?【解决方案】乍看题目,文章似要介绍荔枝,但细读过后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思人,托物寄情。通过第一次买荔枝、与母亲吃荔枝以及在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回忆,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难点提示】你能说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的话外之音吗?【解决方案】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而我那慈爱的母亲却再也看不见、尝不到她最喜欢吃的荔枝了。我多么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也有如此鲜灵的荔枝,能让母亲好好地享受一番啊!【素养提升】1.北大荒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2.
【重点点击】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美在什么地方?从文中找出表现其特点的句子。【解决方案】因为桂林的山美,水也美。写水时,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相对比,写出漓江的水静(“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写山时,通过与泰山、香山的对比,写出桂林的山的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素养提升】1.结合课内外知…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尽量让学生用心去欣赏感受色彩,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识,以便让学生把色彩知识的学习运用与自己的生活感受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尽量让学生用心去欣赏感受色彩,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识,以便让学生把色彩知识的学习运用与自己的生活感受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尽量让学生用心去欣赏感受色彩,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识,以便让学生把色彩知识的学习运用与自己的生活感受相结合。由于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运用色彩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阶段。在教学过  相似文献   

6.
阅读出招: 巴甫洛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忙些什么?读了这篇短文,你想说些什么?阅读接招: 巴甫洛夫一直密切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糟的身体状况,忙着把自身生命衰变的感觉留作科学研究的材料。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去说一说。阅读扩展:  相似文献   

7.
师:(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基础训练8》。这个训练共安排了七项训练内容。今天我们练习前五项。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能把题目的要求读一遍,然后说说这道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学生读要求)。这道题要求我们先读拼音儿歌,注意轻声的读法,并画出轻声音节。  相似文献   

8.
教学准备:在生物园地进行教学选好四个观察区域。 ①、直立茎的代表品种:向日葵、杨树、芙蓉树。 ②、缠绕茎代表品种:汤菜、刀豆。 ③、攀援茎代表品种:野葡萄。 ④、匍匐茎代表品种:甘薯。 小黑板一块(架设在园地的一  相似文献   

9.
课文分析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讲读课文,通过记叙王若飞同志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英勇斗争,表现了王若飞为党的事业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让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时,重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重点 :1.认识及运用“……的……的……的……都是……”的句式。2 .认识说明文。3.学习分析说明文。4 .运用不同的方法与别人沟通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步骤 :教学程序时限教学内容教具(一 )通过观看图片及讨论 ,进入课业情境1.引起动机 4′  请同学做动作 ,让其他同学猜是什么意思 ,有些动作容易猜 ,有些不容易猜 ;有些意思容易利用动作表达 ,有些较难表达 ,让学生自由分享。2 .观看图片 4′   讨论 :学生说出喜欢别人用什么方法跟自己沟通 ,如 :图像、文字、动作、说话 (学生报告讨论结果 )。3.默读课文 3′  老师让学生仔细地…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全套教材采用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合册的形式,其中阅读和写作分别分为互相联系的三个阶段,口语训练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99年春季即将在两省一市试验使用的第四册,阅读和写作均...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是依据教育部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编写的。第一册和第二册分别于1997年秋季和1998年春季在天津市、江西省和山西省试用。第三、四册与前两册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独立理解发问在求知、明理、创造中的重要性。2.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所学的论证方法迁移到写作中去。老师:同学们,据我了解,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思维很活跃,课上课下总要向老师提出问题,直至把老师问住了还不罢休(同学们得意地窃笑),但是,同学们...  相似文献   

14.
上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桥”。 仔细看着这个字,感受一下,谁愿意读读?  相似文献   

15.
上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桥". 仔细看着这个字,感受一下,谁愿意读读?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语文应该教什么?著名学者郭志明在《江苏教教育研究》2010.7上撰文说,主要教以下置点:1.学生不懂的东西,教师要让学生懂;2.作品写作的技巧,教师要点拨;3.文本独特的亮点,教师要提醒。这个观点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与钱梦龙、魏书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7.
18.
《热空气》(“九义”教材人教版第五课)是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了空气的存在和认识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去感知和认识热空气的存在,再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归纳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理性认识,完成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同时了解人类从古至今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为人类服务的事例。  相似文献   

19.
【课例简析】《丰碑》一课讲述了一位军需处长在红军行军途中被严寒夺去了宝贵生命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军需处长(革命老前辈)为了革命、为了他人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全文语言朴实无华,层次分明,富有极强的感染力。采用“创设情境、塑造形象、抓住词句、落实训练”的教学方法能让孩  相似文献   

20.
《平衡》(第四册第十二课)是让儿童通过对杠杆尺的操作,感知什么是平衡,什么是不平衡,从不平衡达到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多次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并经过集体研讨归纳概括出使杠杆尺平衡的一个条件——左右距离一样长,挂得一样多,才能平衡。一、设计游戏,激发兴趣。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一上课就出示一特制的小型跷跷板,再拿几个玩具小动物——长颈鹿、小狗、骆驼等来坐跷跷板。学生会发现,在小动物们“坐”跷跷板的过程中,有的动物如长颈鹿和骆驼“站”在跷跷板上,跷跷板一样平,而当一些动物如小狗和长颈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