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如何救助弱势群体、以什么态度对待弱势群体等问题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会关怀他们。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职业教育救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我国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在对农村弱势群体职业教育救助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文章结合我国弱势群体职业教育救助的现状,对如何构建职业教育救助体系,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5,(6):17-21
为了保护农村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府和社会制定了对农村进行救助的框架与方法。经过近20年的发展,农村社会救助虽然在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肥东县农村社会救助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医疗救助、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等进行探讨,思考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农村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绝对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许多依靠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政府及整个社会的救助。发展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把非政府组织的救助作为政府救助的重要补充,可以提高农村残疾人的救助效率。结合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和近年残联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残疾人救助的实际状况,并对如何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残疾人救助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原则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过去20多年时间里,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受到了一定忽略,但在目前"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目标指导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根据我国农村当前的特点,应该注重建立比较完整的、制度协调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尤其是应该尽快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五保户制度的农村基本生活救助体系.在现阶段建立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应该遵从政府承担基本责任的原则、普遍性与特殊困难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制度协调性原则和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弱势群体的伦理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救助是指运用伦理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心理与生理、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道德关怀和帮助,并积极开发救助对象自身的道德资源,提高其自主、自立能力,培养其自尊、自强的伦理精神,最终使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的一种社会救助。伦理救助有两个层面:一是救助手段和方式的伦理化,二是救助内容的伦理化。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中伦理救助缺失,应从构建伦理制度、规范救助行为、加强教育支持、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四个方面加强弱势群体的伦理救助。  相似文献   

7.
成人弱势群体教育救助是运用教育、培训的方法对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弱势地位的成人群体进行救助,帮助他们获得相应的素质与能力,转变自己生活境遇的救助途径。与适龄人群教育救助相比,成人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原则、目标与方式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为了达到成人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目的,可采取把成人弱势群体教育救助与劳动技能提升、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以及成人继续教育改革相结合的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弱势群体遭受社会排斥、被边缘化的问题日渐显露,并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人教育是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本,解决和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有效途径,应通过出台成人教育的政策与措施,大力开展成人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成人教育环境、拓展成人教育的功能、培养农村弱势群体的自强意识等等途径,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石家庄市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着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弱势群体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保障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为此,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10.
农村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校中农村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状况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创新型和谐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大量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加强和有效地对农村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弱势群体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帮扶群体,其亟需等待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同时社会救助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存在诸多需要完善之处。韩非的"公正"、"分配适度"、"正明法"等"期利民"的社会关怀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同大学生强势群体相比较而言的概念,主要包括经济弱势群体、思想弱势群体、学业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就业弱势群体、健康弱势群体等。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建设应包括:设立专门的机构或指定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及时筛选、界定、登记、跟踪;整合、协调学校、政府、社会的各种资源,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施助;拓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领域,争取更多的经济救助渠道;利用社区家庭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与中小企业合作进行就业援助等。  相似文献   

13.
自我救助是农村弱势群体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职业培训则是农村弱势群体实现自我救助的主要路径之一。农村弱势群体的致弱原因是多维的,然而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不强则是"致弱"的核心原因。农村弱势群体致弱的自身因素主要体现在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自卑心理重、就业能力弱等方面。未能接受良好的职业培训则是影响农村弱势群体进行有效自我救助的现实原因。通过职业培训来提升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的能力,首先要引导农村弱势群体更新观念,积极接受职业培训,同时要引导并帮助农村弱势群体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其次,要全方位构建面向农村弱势群体的职业培训保障体系。最后,要分型和分层锁定相应的农村弱势群体,并开设相应的职业培训项目,以提升职业培训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5,(4):25-27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农民在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研究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于改善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从农村医疗救助的内在价值出发,在分析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完善健全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浅谈当前社会"弱势群体"的思想状况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中的"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改革中其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人群共同体.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弱势群体"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已成为我国一个独特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弱势群体"的具体客观情况,决定了目前他们的思想状况具有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因此,当前全社会都应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组织状态等不同侧面描绘了弱势群体令人堪忧的生存现状,提出了救助,保护弱势群体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它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并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石,对于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农村低保家庭实行政府救助制度的时间还不长,一些配套措施还跟不上,制度还需不断完善。基于全国范围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宏观背景,剖析玉林市农村低保制度微观管理工作的成绩、经验以及出现的负面环节,开展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研究,不论在理论还是实际运用的层面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弱势群体实质上是环境弱势群体,表现为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弱势等.环境劣势使农民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制约了农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扶助农村弱势群体在于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着眼,制定保护农民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建立农民利益诉求与维权的机构和机制,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  相似文献   

19.
从构建和谐社会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应由贫困性社会救助、灾害性社会救助、疾病性社会救助和互助性社会救助四个方面构成。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就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如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单项救助工作;加快农村社会救助的立法;建立资源供给系统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组织状态等不同侧面描绘了弱势群体令人堪忧的生存现状,提出了救助,保护弱势群体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