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决定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的阅读方法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方法.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细读文本显得尤为重要.披文入情,带领学生品读文本,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带领学生品读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写作上的妙处,理解作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生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往往都是借助于教师的精讲细说,或者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获取的.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也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思想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的,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不是学生自主去获取这种情感体验的,所以这种理解不深刻,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的自主朗读.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意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呢? 一、个性化品读——彰显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实,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走入文本的,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品读,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刘敏惠 《成才之路》2022,(10):76-7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并引导学生在共情的基础上对文本主题和内容进行思辨性解读."三层批注"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并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共情,实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从原始阅读下的预习批注、共鸣阅读下的圈画批注、思辨阅读...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上说,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在课堂中,学生当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不能绝对自由地进入阅读文本,学生的阅读和对文本的理解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但这种帮助并不是老师简单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诠释,然后再灌输到学生那里的过程,而是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能够在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程教学学习氛围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导入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还能够不断激活自身的学习思维,提高学习效果.注重课堂教学导入,能够在调动学生语言学习感官思维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  相似文献   

7.
对话教学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简单对话.对话教学应该在教师、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赋予文本语言以生命,搭建生命体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交互式的对话,启迪学生英语思维,理解英语文本的文字信息和文学信息,从而实现对文本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深度阅读,是指个体在阅读文本中,能够潜心会文,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即能对文本加以个性化的、合理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以苏教版三上《哪吒闹海》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规定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明确了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挥.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异读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放手让学生随意解读课文,学生在没有理解原文的情况下任意发挥;教师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理解为"随意解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偏离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的根应当生长在文本之中,不应突破文本自身价值取向的"底线",一旦突破这一底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就会出现偏差,产生"误读"现象.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者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或者"置之不理",就很容易挫伤学生进一步深入研读文本的积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当教者发现学生对文本理解不合理甚至是"误读"时,应采取理解、宽容、善待的态度,并及时给予引导.例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多数学生认为艄公是一位"勇敢、细心、机智、聪明"的人,值得敬佩.这时,有个学生说:"我觉得艄公是一位自不量力的人.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相似文献   

11.
课堂挫折是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脱节.具体表现为学生不能理解文本知识和教师对于文本知识的启发点拨,学生学习表现偏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暂时失去对课堂的驾驭控制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正>1.Comprehend——理解所谓"整体理解",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语篇当做一个整体对待,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阅读时能整体理解完整的语言概念。它要求学生从语篇整体的角度上对文本进行考察与理解,这样的理解并非让学生理解出文本的每一层意思,而是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快速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所有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核心.学生阅读学习策略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文本语言素材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如阅读前、中后各环节能围绕文本特征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文本特征在文本解读中的引领作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方法有:利用文本特征,走进文本解读,深入文本解读和升华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5.
新高考无论是对文本的内容的考查还是对文本特征的考查,都离不开对考生文本理解能力的考查.而词语与句子的理解题型正是理解能力考查的最基础的部分.目前,学生的答题情况存在很多问题,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必要探究词句理解的路径,来提升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卡片的制作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思路,回味文本内容,概括文本要点,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阅读理解的程度、视角和问题的难度,引导他们制作阅读卡片,了解他们对文本内容理解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切理解都是以前理解为基础的,这是现代哲学解释学中被公认的命题。它告诉我们:每一个读者对文本的理解都受文本及读者的制约,受读者原有图式的制约,任何理解都不是从空白开始的。要促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继而与文本进行对话,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原有图式,以适切的情景、开放的问题让学生一下子与文本建立起意义联系,产生阅读的张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思想注重学生阅读时对文本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只有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克分尊重文本,通过自能阅读,彰显文本本色;通过体验阅读,感悟文本情思;通过个性阅读,点燃文本智慧;通过延伸阅读.超越文本境界;通过拓展阅读,升华文本精神,从而引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富有实效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基于课堂又高于课堂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文本理解的价值在于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实现对文本建设性的体验,实现文本育人的终极价值.文本解渎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个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20.
课堂设计突出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交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鉴赏、表达等能力.课堂由“感情主线”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感情的变化;学生在读中理文脉,在读中涵泳鉴赏;教师点拨指导,评价激励.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和自我等多重对话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