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救赎叙事不仅拓展了文学的言说空间,也为文学意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价值参照。宗教救赎叙事进入到文学创作中,使得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文学形态,这无疑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粗略的比较来探讨宗教救赎主题的定义和表现形式;以宗教救赎主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发展概况为例,探讨宗教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学创作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宗教救赎主题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题,希望能够通过全民族的共同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凝聚人心,形成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邱华栋的都市小说描绘都市中产阶级的生活,展示大量时尚消费场景,无处不在的“欲望”成为文本绝对的主人公。在紧贴都市欲望化生活的叙事背后臆含着救赎的主题:男性对于女性的救赎以及男性通过女性来寻找对自身的救赎。邱华栋力求写出大城市背景下中国人的精神处境,救赎的主题显示了他的创作诉求,同时男性和女性在其文本话语中不同的精神状态也说明了作者男性视域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沈晓妮 《文教资料》2012,(21):12-13
奥康纳这位公认的"南方文学的先知",以其故事的启示主义的宗教主题以及距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而迥别于其他作家。她像一位诗人一样用心灵来描述和体会人类精神的困境,同时运用诗歌中象征性及隐喻等艺术手法唤起人们对这个世界及人生的感悟,最终带领人面对上帝的救恩,完成生命的救赎。她的短篇故事无论在创作主题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带有诗性特征,她的故事总是充满了诗意。  相似文献   

5.
迪斯尼倾力打造的动画大片《狮子王》和《超能陆战队》承载着浓厚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从英雄成长、英雄合作、英雄斗争、英雄救赎及自我救赎四大方面来比较两部影片中英雄主题,揭示了20年来美国英雄文化和英雄主义变迁和继承。  相似文献   

6.
贺亚男 《海外英语》2012,(14):174-175,177
正统观念中,基督教的救赎是通过上帝之子耶稣的殉难来实现的,但从更抽象、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救赎可以通过时间、死亡和挚爱来变相获得。《麦克白》中时间救赎的主题非常明显,即通过使过去、现在、将来达到与上帝时间的永恒合一,来拯救处于世俗时间中的人。结合奥古斯丁关于时间和人类思维(记忆与期望)的关系,可以看出,麦克白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高尚的人因为性格缺陷而走向自我毁灭,而是在于他在犯了罪的同时,关上了自己的救赎之门。  相似文献   

7.
精神救赎是外国文学的永恒主题,在基督教文化的渲染下,精神救赎是外国文化中表现最多的主题。《追风筝的人》就是一部典型的以精神救赎为主题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以阿米尔为主人公,以它的经历为线索,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背叛与救赎的故事。该书成书以后风靡世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主人公在经历了内心痛苦的挣扎和漫长的寻觅之旅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救赎。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文学作品中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8.
救赎是基督教的核心观念之一,也是西方悲剧艺术乐于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当这个主题进入悲剧之后,它立刻被处于不同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人生经验的艺术家们进行了重新思考和探索,从而形成了西方悲剧艺术中的救赎探索、救赎履践、无可救赎三大主题,并因此获得了与其信仰价值完全不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山祭》塑造了宋老师、冬花、姚子怀、庞聋得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对比,来审视人性和人道.小说以宋老师为第一视角,通过他在观音山的工作生活经历,展现艰苦的自然环境对人性的考验以及荒唐的政治运动对人心、人性和人道的摧残.宋老师经历了由善良到堕落,再通过自我救赎重新找回人性的过程.小说试图通过这样一个主要人物形象来揭露人性,同时又通过他成功的自我救赎来赞美人性,呼唤人性美.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你们在写作文时,想过用什么来打动读者的心吗?也许你会说:用深刻的主题、用真挚的情感、用华丽的语言、用跌宕的情节、用精巧的结构……不错!不过,这里要告诉你,用典型的事例也可以打动人心!让我们来看一篇佳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苦难与救赎概括为余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两大主题话语。进入90年代,余华小说中的苦难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人生磨难和人生本原则性悲剧。人在这样的苦难中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以“活着”的乐观和坚韧的生存态度从苦难中拯救自己,人生在人性危机和沉沦中得到了救赎。苦难和救赎这两大主题还共同体现出余华小说所具有的在终极意义上的对人类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营利性广告,推动着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它推销的是抽象的观念,富于人情味可引起受众共鸣,增强耐读性,达到情理交融,较易劝服。人情味创作中应讲究化适应原则,选择有时代性的主题,用细节来触动人心,注重意境的创作手法,还可在其审美功能上做章。  相似文献   

13.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关于救赎的电影。影片中因为诸多象征手段的运用,才赋予了"救赎"以深刻意义。主人公安迪的隐忍、睿智和坚忍不拔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狱友、监狱乃至社会。"救赎"的主题在影片中贯穿始终,是热爱生活,永不放弃的一种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处女作《收藏家》以其新颖的表现手法,复杂的主题在西方广大读者和评论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隐藏在作品中的深层主题——人性的罪恶,向读者展示恶的残暴与卑劣,从而让人们看清罪恶的本质,走上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众多经典美文中,在论及对人性的拷问与救赎这一主题上,要数巴金的《小狗包弟》做得最好,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他不靠驾驭文字的本领,他靠的是感情。的确,也只有人性的东西才能征服人心,即使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还是有所敬畏的,那就是看似简单朴素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你们在写作时,想过用什么来打动读者的心吗?也许你们会说:用深刻的主题,用真挚的情感,用华丽的语言,用跌宕的情节,用精巧的结构……不错!不过,在这里耿老师要告诉你,用典型的事例也可以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7.
<红字>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凝浓重的霍桑式的宗教死亡意识,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经由犯罪、通过死亡而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本文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命运的分析来探讨<红字>的死亡与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18.
颜志华 《学苑教育》2012,(20):35-35
记叙文在初中生作文中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它是所有文章的基础,此类记叙文在叙述时要重点突出事件的过程,尽可能详细地描写事件中的细节,强化主题,达到启发读者、打动人心的目的。具体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挖掘出事件的主题意义;二、借助环境描写来渲染事件;三、精彩的细节描写: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9.
民歌源于生活。自古以来,世界各国人民就用民歌的形式艺术地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正如中国古代音乐专著烁记&;#183;乐本篇》中所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千百年来,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都使用这一共同的语言来歌颂自己的生活,寄托自己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人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怎样认识学校中的人,认识学校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不同的管理理论有不同的观点。在科学主义看来,人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手段,因此,必须用客观的、标准的和统一的方式来管理。在人主义看来,人是学校管理目的本身,由于每个人的愿望、需要、个性都是不同的,因此只能用个别化的、有差异的和艺术化的方式来管理。在理解教育看来,这两种管理方式都有一定的偏颇,人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存在,这种历史存在不仅对他未来的生命意义加以限制,也为其筹划未来生命的意义创造条件。意义在于价值,价值在于人心,因此,人心是学校管理的资源,也是学校管理的手段,还是学校管理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型学校管理实际上是人心管理,它可以具体地展开为“识人心、用人心、得人心”三个方面,可简称为“三心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