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笔者通过批阅试卷,进一步思考了怎样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现将有关事宜记录如下:测试人数:193人测试中有一试题:在平面内不同半径的两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交、相外切、相内切、内含五种情况.任意写出:(1)圆心都在x轴上且相离的两个圆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第七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一年级第二试第21题,专家们所给的标准解答是不完备的,其解答是错误的,其中遗漏部分的隐蔽性很强,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特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七月二日全省师范院校《数学分析》统测中,渭南师专牛怀岗、孙民成等同学在解答第九题时,用设辅助函数的方法,解法新颖,步骤完整,证明正确。超出本题参考答案,表现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一份小学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选择题引起了阅卷老师的争论。这道题是这样的;“(只有、只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道试题:甲从A地出发到B地,乙从B地出发到A地,若甲先行2千米,则又经2小时后在AB的中点处与乙相遇;若同时出发,则相遇后,甲再走2(1/2)小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四年江苏省南通市六个郊县高中、中专统一招生数学试卷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甲从A地出发到B地,乙从B地出发到A地。甲先行2公里,则又经2小时后在AB的中点处与乙相遇;若同时出发,则相遇后甲再走2(1/2)小时到达B地,乙再走1(3/5)小时到达A地。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此题参考解答和评分标准中给出的答案是甲每小时走4公里,乙每小时走5公里,但有些考生作出的解答答案却是甲每小时走24公里,  相似文献   

7.
2000年8月12日,在巴伦支海参加军事演习的俄罗斯北方舰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意外沉没,所有舱室都灌满了海水,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节内容重在渗透方程思想,是在正向思维的基础上,找出相等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进行解方程,强化方程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也与中学的代数知识接轨,是教材编排的一个亮点。然而,在笔者辛辛苦苦备好课上好课的时候,到学生练习作业中,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列方程解,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用方程去做。第一年如此也就罢了,第二年还是这样,我只好向同学们咨询,是不是我哪里教得不好,你们没有学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2001年中考试题第34题:一个内部含有石块的冰块放在密度为ρ0=0.95×103kg/m3的液体中恰好能悬浮。一个底面积为S=1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将这个含有石块的冰块放入水中后,容器中的水面较原来升高了h1=2.09cm。待冰熔化后,水面又下降了h2=0.1cm。求冰块内石块的密度为多少(冰的密度为0.9×103kg/m3)。这道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密度、浮力、二力平衡、压强、压力等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该题为学生独立创设新的物理问题情景,创造性地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育改革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利用作图法解决一道物理竞赛题,总结了作图法的实用范围,并举例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一些概念理解不全面、不完整,解题时方法局限,只能用某一知识点解决某一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认识不够。不会或不去探索某一类问题的其他解决方法,思维受到限制,常用收敛性思维分析和考虑问题,从而影响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已知事物的反思,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极为不利。为此我用一道习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荆长城 《物理教师》2003,24(5):55-55
读过高中地理的学生都知道 ,风化侵蚀的产物有可能被风、流水、冰川和海浪夹带而离开原位置 ,地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搬运” ,在比较湿润的地区 ,流水的搬运作用非常显著 .1 995年出版的《地理》课本 1 5 3页写道 :“流水推动物体的力量和水的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实验证明 ,在水中被搬运的物体的重力与水流速度的 6次方成正比 .如果某河流的水流速度是原来的 2倍 ,则它推动的物体重力是原来的 64倍 ;如果某河流的水流速度是原来的 1 /2 ,则它携带的物体重力是原来的 1 /64.”已知流体力学已经证明 :水流作用于跟水流方向垂直的平板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已成为当前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实际问题。学生思考能力差,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潜能的一大障碍。本文由一道高考数学题谈起,力图从一个侧面揭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一般途径和方法,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问题解答的方法与技巧,体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文试就94年全国高考上海立体几何试题(23题)的解法,谈谈对学生创造思维特征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要求。 这道立几试题是:如图(1)在梯形ABCD  相似文献   

15.
1.题目(选自参考文献[1]) 数列及数列的前n项和均可以看成特殊的函数,同样具备单调性.若f(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f(n)单调递减的充要条件是( )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广东省教育厅为了2016届高三学生高考尽快适应全国新课标试卷,特地举行2016年广东省适应性测试.其中文科数学第9题如下: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150°,AB=AC=1,则→AB·→BC=()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高二的数学考试中,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已知H为△ABC的垂心,BC=a,A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并且a、AH、2R成等差数列。求证:5a=6R 阅卷时,发现一个学生的解法不仅解法简捷,且有新意.现将他的证明略述如下:作△ABC的外接圆O,并作直径CG.连结AO、BG,易证AHBG是平行四边形。则有  相似文献   

18.
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的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生命,也是教学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在纸笔考试评价中则体现为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摆脱思维误区,运用创新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南京市中考数学第25题如下:题目如图1,AD是00的切线,切点为A,AB是00的弦.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高三“理科综合”考卷上有这么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