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提出了“村村办学”的模式。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口号感召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全国各地的农村建起了一座座乡村学校。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在政府的倡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集资办学热潮。"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少仁人志士纷纷慷慨解囊,向学校捐钱捐物,就是一些经济状况并不好的家庭,也十元百元,表示爱心。这一举措对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当时,一些学校为了不忘捐助者,也为了教育、激励后人,建起了"爱心碑"、"荣誉室"、"爱心墙"之类的纪念物。而当前,学校经费不断好转,校园建设不断升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我们也发现,这项工作开展得很不平衡,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得轰轰烈烈,但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的许多学校还是一片空白.为了促进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期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为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九五"期间北京市地方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建立在1995—2000年北京市地方教育经费统计分析基础上,从教育经费投入、来源结构、“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实施情况,以及预算内教育经费使用结构等4个方面就北京市地方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情况,以便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我们设计了《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涉及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及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对于教学中应用教学媒体的态度以及学校领导对于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等几个方面。本次问卷调查于2004年5月-8月在辽宁省农村范围内51所中小学校中进行。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  相似文献   

6.
1989年10月,湘南边城郴州喜气洋洋。参加全国燎原计划与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县工作会议的代表们参观了长沙、汨罗职业学校后,又来到这里考察。湖南农村教育围绕经济建设需要所开拓的崭新思路与殷殷实绩使代表们深受启发,而郴县“廉政兴教”、“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精神,更令大家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在政府的倡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集资办学热潮."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少仁人志士纷纷慷慨解囊,向学校捐钱捐物,就是一些经济状况并不好的家庭,也十元百元,表示爱心.这一举措对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当时,一些学校为了不忘捐助者,也为了教育、激励后人,建起了"爱心碑"、"荣誉室"、"爱心墙"之类的纪念物.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当前农村教育系统的财力是很不充足的,农村学校办公经费和国家投资于每个学生的教育经费数量极少。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紧缺,发展农村教育的难度极大。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至今仍有很多的教学场所需要进行危房改造,教学仪器、实验设备需要更新、图书资料急需增补等。  相似文献   

9.
学校有很多墙,不同的墙应有不同的文化。外界看到最多的是学校的围墙,所以很多学校都在校门口的围墙上涂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之类的标语。因为主要面对外界,所以要强调教育的重要,希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观察学校的围墙文化,雷同的太多,体现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撤并后,出现的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家长负担加重、学校管理和建设跟不上撤并速度等一系列问题,从政府加强扶持和指导、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实施多元办学模式和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四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育向来为国人所重视,有“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之说。学校常被人们看作象牙宝塔、圣洁之地;从教者亦受人敬仰爱戴,古有“天地君亲师”之列,今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誉。学校和从教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但随着金钱至上观念的日益渗透人心,学校也难保完全干净,成了一块被污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在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后,取得了很大成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教育资源的集中和合理配置。但在偏远山区,教学点仍然是无法替代的重要办学形式,它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和顺利接受义务教育。据调查,大量教学点师资条件很差,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点的教育质量,不利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3.
廖锦 《贵州教育》2010,(21):1-1
由于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关心、重视,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教育经费逐步增加,为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学校办学条件再好,如果管理跟不上,也不能成为一所好学校,甚至可能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在具备一定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管理。只有加强学校管理,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些地方学费昂贵到家长无法供孩子上学,那么作为收费方的学校,境况应该不错吧?但事实上,在记者采访的一些县里,穷的恰恰是教育,苦的恰恰是孩子。在谈到农村教育的不景气时,许多人最常引用的一个解释是:政府投入不足。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即使政府对教育投入到位,那些投入可能也并没有被用到教育上,而是被挪用到了其他所谓的“刀刃”上。教育经费的短缺,使得一些农村学校在艰难中挣扎,勒紧裤带过日子是其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据了解,为保证“一费制”的顺利实行,各地都出台了一些配套措施,旨在解决农村学校的资金困难。但是,这些配套措施在一些地区,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并没有被真正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持续开展,其在西北农村地区的作用逐渐凸显。寄宿制学校较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和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着资金不足、缺少生活教师、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关注等问题。只有立足于西北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切实处理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保证这一办学方式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小学教育尤其是农村山区小学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调、教育资源使用率失衡、教师培训与需求不符、个别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与农村学校学生近几年锐减、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投资不够平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教学需求不相符等有直接关系。要走出困境,应从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多渠道拓宽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筹集渠道、有序加强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等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村学校的办学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关注。虽然许多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师资、生源等问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但农村乡镇初中教育仍处于一种较为艰难和尴尬的状态。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学生大多选择到县城中学就读,农村初中生源大幅减少,部分乡镇初中只好停办或者合并,能够坚守在这些学校的教师也大都送自己的子女到县城就读。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汇》2013,(3):29-29
关于教育有一句响亮的口号:“穷,不能穷教育;苦,不能苦孩子”。可在一些地区,却是另外的一种景象。报道称广东省吴川市个别地区,一些孩子去学校读书,除了要背着书包,还要自买一套课桌椅带着。无独有偶,湖北麻城等地也曾被曝出一些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情况。这些现象不能不令人反思一些地方教育基础设施的“欠账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8月28日至9月1日,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余益中带领有关处室负责人到贵港市、梧州市、玉林市等地就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余益中一行先后深入港南区、港北区、藤县、苍梧县、岑溪市、容县、北流市、兴业县进行调研。每到一地,余益中一行都认真听取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教育工作,并且深入县城中学、职业学校、乡镇中小学、村级完小调查了解情况,听取学校领导汇报,与学校领导、教师和乡村干部进行交谈,倾听他们诉说农村教育工作的苦与乐,了解他们对发展农村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详细了解学校办学情况、教育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20.
胡先云  龙小林 《教师》2008,(4):61-6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教师给予了关注。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农村教师在校业余生活状况的关注。笔者采用田野调查法,对湖南省某农村初中学校教师业余生活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观察。在此基础上,比较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农村学校教师业余生活状况及其原因,探讨了农村学校教师业余生活的不良状况给教师本人、学生和学校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农村学校教师业余生活的不良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