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一条长河,奔腾不息,每一个波澜都是生命的跃动,每一朵浪花都是生命的欢歌。新课程给予了语文人自由的翅膀,也给了生命个性飞扬的天空。刻板的模式化的语文教学方式只是一潭死水,万紫千红才能使春色满园。语文教学呼唤个性的凸显。提倡个性化语文教学不仅是改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也是老师体现自身价值的有益尝试,使师生在教与学中彰显出各自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个性与语文教学 个性是蕴藏在生命本质中的并通过生命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个性独特特征。语文教学是语言和文学的表现形式。语文教师如果个性化强,能够有意识地追求教学艺术化,就会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个性的风采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崇尚个性、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语文教学已不可抗拒地面临这个时代。语文教改的曲折历程可以证明,压抑语文教育的个性,就是堵塞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呼唤语文教育的个性,正是为了引一渠活水清流,让语文教学呈现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4.
薛晓 《考试周刊》2013,(30):36-37
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几乎每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无不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讴歌、对正义的弘扬、对罪恶的鞭挞……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以情感打动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洁 《现代语文》2005,(2):115-116
21世纪应该是关注生命发展质量的时代,也是闪烁生命光辉、注重个性发展的时代。社会越文明越需要独立思考,越需要关注个性。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一直被专制化、共性化的理念与行为所统治,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想象力被阉割,创造力被扼杀。他们没有快乐,没有灵气,没有真知灼见。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理念。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为学生打造个性化阅读的平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  相似文献   

6.
人的发展核心是个性的和惜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语文教育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读写听说思能力和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形成的重任。因为“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语文教学不仅着眼于使学生获得适应现实生活必需的基本语文能力,而且致力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人格意识的培植、创造精神的激发,使学生在精神生活的成长中不断地追问人生和生活的成长中不断地追问人生和生命的意义,寻找新生活的可能,创造人生的价值。为了培养出在本世纪国际竞争中立于不于之地的人才,语文教学应按照个性培养的要求,达到高层次的教学和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本文拟就为什么能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绽放个性,乐享生命"是语文分享教学的核心理念。以绽放个性为使命,以乐享生命为尊严,这是素质教育的追求!策略,是一个新理念能否被应用于实施的核心内容。笔者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探究了如下的实施策略。当然,这些策略本身应是一个系统,分而论之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1.个性:语文分享教学的基石在新课标中,提到"个性"的就有14处之多。个性,是一个人优点的集中绽放,充分展示和绽放自己的个性,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语文分享教学中,不仅强调学生的个性绽放,同时也强调老师的个性绽放。因为老师的个性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  相似文献   

8.
个性虽然一直被教育界所关注,可是真正实践起来却很难。“语文分享教学”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分”中关注个性。生命的成长莫过于乐享生命。在乐享中学习,学习会更容易和生命融合。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从学海无涯苦作舟中走出,苦可作舟,乐更可作舟。语文分享教学旨在尊重学生生命,尊重学生个性,尊重语文本真,乐享教学过程,让学为教学主体,学和教互换互融。  相似文献   

9.
早在民国时期的国文老课本上就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敏感,对任何生命都具有悲悯之心,但以往语文学科教学却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或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生命意识的培养、生命价值的树立。在语文教学越来越追求动态生成,对教材进行多元化解读的今天,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更应提倡师生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生命的敏感和尊重,生命意识应该成为语文个性教学的应有追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 语文教学应当“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这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个性,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是生命的色彩。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影响其素质,还对其文化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创造发展起着控制、约束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国文课本上就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敏感,对任何生命都具悲悯之心.但以往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却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或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生命意识的培养、生命价值的树立.在语文教学越来越追求动态生成、对教材进行多元化解读的今天,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更应提倡师生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生命的敏感和尊重,生命意识应该成为语文个性教学的应有追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由于是对言语生命的顺应和养护,对学生内在言说欲的唤醒和激发,因此,对他们言语天性、潜质、个性等的辨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不可否认,多数教师在辨析上有困难。这体现了长期应试写作教育对写作主体的忽视导致语文教师教育能力的欠缺。今后这样的教师恐怕不能算是称职的语文教师。因为这一能力是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创意的好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充实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是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思路。这一基本要求与思路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再思考,有的认同,有的反对,也有思考后的建议,众说不一,但都有理有据,让人折服。当然,也有的思考缺乏说服力,读后让人觉得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教学在知识传授、道德熏陶、智能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诸方面都肩负着重要使命,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对完成这些使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教学中逐步形成独特的个性,用充满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本文试图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语文中见生命,守候中见阳光。《语文新课程》已经解放了人的思想,彰显了人的个性,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利用语文课堂去扶助一个个正在成长的生命。字词句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流淌了生命的血液。只有用生命的意识去影响学生,看待教育对象,才会在语文教学中完善学生人格,让每位学生迸发出无限的丰富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教学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的。那么,  相似文献   

17.
任莹 《四川教育》2006,(7):33-33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我们的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怎样既引导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内涵得以正确地解读和建构,把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来体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运动和成长本质呢?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脚印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主体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探索活动,确立发展的过程.把语文学习看作是一种学生主体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是生命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增加了“注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等要求。可见,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要注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