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10月,全国大型企业报理论研讨会在湖北十堰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新闻界知名人士、部分企业家以及近50家企业报的总编辑、社长等70余人。在这次会议上,胡绩伟同志作了一个长篇讲话,题为:《企业家办大报和办大型企业报》,在新闻界特别是企业报界引起了反响和议论。经过1989年的政治风波,全国新闻界的同行们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现在,再回过头来认真分析一  相似文献   

2.
全国大型企业报研讨会于10月10日至14日在湖北十堰召开。来自全国65家大型企业报和其他新闻单位的代表共86人出席了会议。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会长胡绩伟、副会长李普、钱辛波、樊坤等同志参加了会议。研讨会通过大会交流、小组讨论,和集体对话等方式,总结了企业报十年改革的成绩、经验和教  相似文献   

3.
(记者罗菱)10月28日至11月1日,全国大型企业报第五次经验交流会在江苏连云港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记协委托中国企业报记协和研究会筹备,由江苏省盐业公司《江苏盐业报》社承办的。来自全国各省市近40家大型企业报的负责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企业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化企业报新闻改革、把企业报办好办活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此次经验交流会于10月28目在连云港江苏盐业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40家大型企业报的负责人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交流了企业报在新闻改革、服务企业、将报纸办好办活办出特色等方面的经验,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报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纸张危机!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胡绩伟等委员发出了解决新闻纸危机的紧急呼吁。据《新闻出版报》和《文艺报》等报刊报道,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到《现代家庭》《上海法苑》,刊物主编终日愁虑的是纸源紧缺,纸价上涨;如今,他们东奔西走主要已不是忙于约稿,而是筹集资金和纸张。作为全国第一大报的人  相似文献   

6.
办《报刊文摘》是受当时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的启发。1979年春,党中央召开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他在讲话中提出,希望首都的一家大报能办一张“报中报”,选登全国各级报纸上的好材料,并加以评论。我觉得他这个立意很好,但过了半年,还不见...  相似文献   

7.
如何把企业报办出自己的特色?这不仅是企业报读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更是企业报编采人员经常思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探求的问题。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企业报,无论规模上、报道的范围上,还是从发行数量和受众人数上,都难以与社会上大报相比。但它有着社会大报不可取代的作用。企业报在体现报纸的共性功能的同时,起到深化社会大报对本企业的宣传报道所起不到的作用,加大报道频率,适应和满足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信息     
《企业家报》改由广州图强电器厂投资办元月25日,广州图强电器厂与《企业家报》签约,由图强电器厂投资办《企业家报》。《企业家报》是去年7月由广州市经委创办的。在人手少、办报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出版了十二期,发行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为了探索办《企业家报》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也为了迅速改善办报条件,企业家报社与广州图强电器厂签定了协议:电器厂向企业家报社提供一定的经费,《企业家报》每月免费为图强电器厂刊登广告一次,并在每期报头最下端加印“本报总投资:广州市图强电器厂”的字样。此外,图强电器厂还派代表参加企业家报社董事会,研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信息     
《企业家报》改由广州图强电器厂投资办元月25日,广州图强电器厂与《企业家报》签约,由图强电器厂投资办《企业家报》。《企业家报》是去年7月由广州市经委创办的,在人手少、办报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出版了十二期,发行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沪上小报因缘际会,风起云涌.从大处看,是以众力撑起了新闻界的半壁江山.对此,陈灵犀曾总结说: 上海的小型报,有了三四十年的悠久历史,和崇高至上的地位,对于舆论文化,负起了艰巨的责任,也缔造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功绩,博得“敢言”的好评.它在新闻界,不但辅助了大报的不足,并且做了许多大报所不曾做到的事,具有相当的权威.(《自话·整理小型报》,《社会日报》1943.1.12) 陈氏是知名小报《社会日报》的主编.  相似文献   

11.
1990年,笔者曾就企业报的新闻摄影等问题,撰写了《试论企业报的新闻摄影》一文,并被收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编撰的《全国企业报论文集》一书。 时间过去5年多了,企业报的新闻摄影现状如何呢?就整体而言,企业报的新闻摄影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各报的总编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新闻摄影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图片和文字是报纸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才能使报纸办的更吸引读者,更具特色。但是,与整个新闻界的发展趋势来比较,企业报的新闻摄影还比较落后,与新闻界的飞速发展尚有距离。笔者想就这一问题,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胡绩伟同志关于党性与人民性、新闻自由、舆论监督等新闻观点,在新闻界尤其是青年编辑,记者中有较大影响。那时,在我的印象里,胡绩伟是个新闻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胡绩伟在去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中种种表现,彻底剥去了他的伪装。我逐渐认识到,胡绩伟所说的“新闻改革”与广大新闻工作者所企望的新闻改革,无论是性  相似文献   

13.
今天报纸强调“贴近群众”,这很好,报纸本来是办给群众看的;这也激起了我对边区群众报的一些回忆。边区群众报是1940年3月25日创刊,今年是它的49周年。边区群众报就曾以贴近群众而名震解放区,受到党中央和西北局的表扬。办边区群众报的大多是从蒋管区的湖南、四川、关中一带来的知识青年。主编就是胡绩伟。为了实现  相似文献   

14.
衡量报纸宣传质量高低的尺码,贵在“精品”量占有的多少。这一点,新闻界已形成了共识。为了多出精品,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县(市)委机关报,在出“精品”上是不敢落后,也不甘落后,可谓煞费苦心。和大报比,县(市)报人才、信息、重大题材报道等远远不及大报。这是县(市)报的“短”。但和大报比,县(市)报贴近基层、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学研究基金会首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12月16日至18日在河北省承德举行。会议宣告:中国新闻学研究基金会正式成立。在新闻学研究基金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由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副会长钱辛波宣读了会长胡绩伟的书面开幕词,并代表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致了祝词。胡绩伟在开幕词中说:“成立中国新闻学研究基金会是开展新闻学研究、培养高级新闻人才的需要,也是形势发展的急需。”他说,从今年3月起,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在企业界、新闻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使基金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初具规模。钱辛波在祝词中说,最近几年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新闻界人士越来越体会到,新闻事业不能靠自身孤立地发展。必须和企业界合作。他说,新闻学研究基金会  相似文献   

16.
“办企业报难,办好一张企业报更难。当企业报总编难,当一名称职的企业报总编更难。”我在《仪征化纤报》担任总编辑六个春秋,深深体会到这一点。特别是在各种关系没有理顺的情况下,要把企业报办出自己的特色来,谈何容易。工作到处受制约,每前进一步,都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小报和大报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纪事     
本刊讯据四川《新闻界》杂志记者报道:第六届全国好新闻定评会议,于5月21日在成都结束。经过四天的定评工作,从全国报纸、通讯社、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广播、电视复评入选的优秀作品中,评出了1984年获奖新闻作品二百零八篇(组、幅)。其中包括我区第一次获得等级奖的三篇作品。定评会由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会长胡绩伟主  相似文献   

18.
《乌钢报》是乌兰浩特钢铁总厂办的,它是一张地道的小报,但小报有大气。其一,重视评论。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一些企业报的同仁认为这话对大报才适用,而对企业报、小报来说,评论就可有可无。《乌钢报》几乎每期都有社论、本报评论员和署  相似文献   

19.
全国有800多家大型企业办了企业报。企业报的兴盛,对于丰富我们的新闻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企业报的特殊地位和性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的因素,使企业报往往在某种程度上产生有悖于新闻规律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 ①党政不分。企业报既是企业党委的机关报,又是企业的行业报,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一直是企业报办报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稍不注意,就会使报纸的方向不明。②关系不清。企业实行首长负责制,往往对报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报一头是企业的宣传机构,是企业的一部分;另一头是新闻媒体,是新闻界的一翼。如果企业只就经济谈经济只讲产品生产与经销。而在社会交往中打不开局面,就永远是囿于画地为牢的井底之蛙。如果企业能认识到自己办的企业报也是新闻界的一支力量,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的力量为企业发展服务,那将使企业在社会上占一席之地,开辟出新境界。为此《徐州矿工报》专门发了一篇文章,替自己企业筹划如何“学会与新闻界打交道”之策(见4月4日《徐州矿工报》)。此文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