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战役性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就某一重大事件或重大社会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大规模的连续报道。战役性报道易于在一个阶段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发挥舆论引导的规模效应,给观众较深刻的印象,使舆论引导在更广的范围内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因此笔者认为,精心组织战役性报道,着重提高以下"三个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陈庆国 《青年记者》2007,(14):130-130
今年初,中央下发了第9个关于“三农”问题一号文件。文件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了“五个用”、“三提高”的要求。应该说,围绕上述方针、目标、任务和要求,各级电视新闻媒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新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给农民工“留退路”,不要急于收回承包地,农民工失去了工作还可以回乡种田,进退有路,无后顾之忧。《邯郸日报》2004年9月刊发的《梨乡呈现农民“讨田耕种”新风魏县2000农户返乡种责任田》消息,传递出的政策信息,为外出务工的农民释了疑、解了惑。该文说,2004年年初,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尤其是减免农业税、  相似文献   

4.
5.
菏泽是一个900万人口的大市,其中农业人口占70%多。多年来,《菏泽日报》以贴近“三农”、服务“三农”为宗旨,在菏泽广大农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6.
是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使“三农”问题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焦点问题。县(市)、广播电视台如何强化对三农问题的深层次宣传,以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速奔小康的步伐,是当前急需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三农"报道是党报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几年中央颁发的一号文件都紧紧围绕"三农"工作这个大主题,确立了  相似文献   

8.
“三农”报道受益于政策形势,得到媒体的重视;而关于地市党报如何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升、农村面貌改善鼓与呼的探讨和论述也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毕竞是综合性日报,而不是农业类专业报纸,因此其受众并不仅仅是农村的读者,还有很大部分是城市的居民。城市受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三农”新闻,这一点往往为一些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所忽视。事实上,“三农”新闻如果适当地从城市受众的视角出发,不但有助于地市媒体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而且对进一步服务好“三农”工作也有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偶然翻开我的刊稿登记本,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稿件。粗略地估计,我写的稿件有三分之二是农业题材,其中,新闻稿件90%是农业报道。农村、农业、农民才是我写新闻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通讯员写稿,要走出农村、农业、农民题材没啥可写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4,(5):12-12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贵州日报今年以来明显加强了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头版长期设立了“全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扶贫开发百乡行”、“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三个专栏。春节后又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设专栏“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专栏。这样,贵州日报每天头版有关“三农”的报道量平均都在70%以上。此外,在“省内新闻”版、“经济新闻”版还有相当比重的“三农”报道。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三农"报道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吉安电视台作为市一级电视台,离基层最近。记者经常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对农业、农村、农民比较熟悉,对做好"三农"报道具有天然的优势。吉安电视台在人力、物力有限,播出栏目也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三农"报道,努力做活"三农"报道。坚持服务理念2011年,江西遭受了罕见的春夏连旱和旱涝急转。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的背景下,关于三农问题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形成了高潮迭起的三农报道热现象。在网上搜索三农信息,可以得到上百万条。然而,细细考量三农报道的热现象,就会发现它只热了一头。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并没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的七个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好坏,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快慢和改革开放的成败。作为主流媒体的电台,在农村有着最为广泛的受众,做好"三农"报道意义尤为重要。然而,纵观各级各地电台,"三农"方面的报道却显得十分缺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需要。各级各地电台应该高度重视,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予以改进和加强。转变观念是前提在向市场化、产业化转移过程中,由于受成本、利益驱动,相当数量媒体所办节目中出现了"重城市、热都市","轻农村、冷农民"的现象。"三农"节目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实用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不仅媒体对"三农"报道不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是经济、社会、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的转型,原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农产品市场放开,农民流动量增大,农村各类矛盾日益显现。及时反映“三农”问题,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是我们新闻宣传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我们报道“三农”的新闻时总是局限于种、管、收的“四季歌”,不敢触及深层次的矛盾,报道内容陈旧,报道方式僵化,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三农"题材是党报的一个重要报道领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走向深入,该题材报道的对象和报道内容,以及受众的阅读价值取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三农"报道,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是摆在采编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把“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来抓。在这举国兴农的形势面前,农业报道应该自觉地增强社会服务意识,这是农业发展和新闻事业发展对农业新闻报道提出的要求。吃透政策精神进行正确引导农村新闻报道要充分体现为社会、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就要求从事农业和农村报道的记者必须具备相当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目前,我国的农业整体水平发展还相对滞后。在此种条件下,要求农业战线记者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农民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一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作为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关心。多年来,我们绥化电视台对“三农”问题倾注了极大热情,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在宣传基调上形成了以服务农民为主线,着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声势。  相似文献   

20.
毋庸置疑,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无论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精神文化需求,亦或是获取资讯的渠道,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悄然而深刻的变化。然而,在多少年后,我们试图将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要内容的“三农”问题,融入以城市文明为主的社会文化体系之时,“文化脱节”便自然而生,“三农”工作报道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