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不良品德行为的问题。这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青少年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以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品德不良的青少年是指那些经常违反社会的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 ,甚至危害社会治安的的青少年。尽管品德不良和违法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 ,前者是后者的“前奏”和“信号”。目前 ,青少年品德不良和违法犯罪已成为国际性问题 ,不仅人数多而且涉及面广 ,从年龄特点上看 ,青少年品德不良有一个发展趋势 ,国内外一些统计数据表明 ,13~15岁是初犯品德不良或初犯劣迹行为的高峰年龄 ,这个年龄阶段主要处于中学阶段。及早发现品行不良的学生 ,重视对青少年不良品德的矫正工作 ,不仅关系到这些孩子…  相似文献   

4.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全方位抓住这个时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形成控制、预防、挽救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合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5.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还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学生或多或少受到熏染,再加上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的网络游戏、网络暴力色情的日益泛滥,使极少数学生表现出不符合或违反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他们有的逃学旷课,有的说谎偷窃,有的打架斗殴,有的沉迷虚幻的网络世界……这些行为严重干扰学校或班集体发挥正常而有效的作用,阻碍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就必须担负起矫正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义务,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四有”人才。那么如何矫正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呢?  相似文献   

7.
品德不良学生心理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有不良品德倾向的学生,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看到青少年学生思想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在有利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就学生不良品德的教育问题,分析了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并提供了矫正不良品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芹华 《考试周刊》2013,(75):170-170
<正>所谓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它属于道德范畴内的某种过错或过失行为。青少年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美丑、真假的能力,且缺乏自制能力,可他们极自然地依照自己所认准的道德标准行事,这是何等危险的举动。正确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对其引导,帮其矫正的工作就不可回避,本文从这两方面切入,旨在帮助此类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与同仁商榷。一、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学生不良品德往往是外在环境的不良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产物。外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一些不良场所、文化市场及一些不轨行为的影响,如凶杀电影、淫乱的录像、黄色小说,KTV包箱,等等,对学生心灵的腐蚀;还有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猖狂犯罪活动,社会上的某些腐败现象,以及一部分人的唯利是图、吃喝玩乐的影响,致使少数学生形成不良品德。 2.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环境的影响①有的家风不正,如家庭成员赌博、生活腐化等,往往把子女引入歧途。②有的家庭缺乏正确管教子女的原则和方法;有的是父母双方对子女教育的要求不、一致,有严有松,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共同矫正、预防、挽救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品德不良形成的心理和社会原因的分析,针对青少年品德不良的心理特点,探索出矫正青少年品德不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过错行为,是儿童品德不良的前奏。但不是所有的过错行为,都与品德不良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无意的,有的是被老师、家长逼出来的。对不同性质的过错行为,应有不同的方法处理。否则,一味地加以训斥、责备和打骂,不仅不能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的过错行为既给家庭、学校带来麻烦,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品德不良。但其严重性与稳定性尚未发展到品德不良的程度。作为班级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过错行为,积极探索与研究过错行为的形成原因,面对现实,分析现状,努力寻求解决过错行为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探析与矫正□西北师大附中贾金元一、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原因1家庭的影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权威性的影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少生优生,必然使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存在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隐患,学校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其后果不言而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初中生品德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造成初中生品德不良行为的心理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又从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心理动机和抓住有利时机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两个角度提出矫正策略.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一点...  相似文献   

16.
优良品德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德才兼备"是我们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说明品德和才智同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失败、有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所谓"问题学生"是教育中小学教育的难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问题学生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特征、形成原因及矫正措施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品德不良行为与干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了青少年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讨论了对品德不良学生的干预策略,特别强调了必须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的积极配合,采取协同一致的教育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职高学生的问题行为分过失性问题行为和品德不良性问题行为,而对抗性行为是属于品德不良性问题行为的一种,它是指由于学生对老师的误解而产生的敌对情绪。它给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对抗性行为的危害性,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品德,又叫德行,通常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准则和规范,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从我国的教育和培养目标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自己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不良品德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对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其矫正的探讨十分有必要。本文通过阐述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进而得出对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学生的问题行为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培养新一代合格公民的高度出发 ,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既“长善”又“救失” ,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学生的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影响身心健康、学习效果、品德发展 ,给学校、家庭、社会常规施教带来困难 ,妨碍顺利实现教育目标的行为。它是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常见的行为。问题行为的特点有三 :1、行为客观效果给学校、家庭、社会正常施教带来困难和麻烦 ;2、行为主观效果不利于心理健康 ,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不利于品德发展 ;3、有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