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渝东南文化旅游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土家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区域内与土家族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以土家族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简单介绍,分析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重庆因其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没有得到发展与重视,所以至今在人们心目中重庆仍然是一个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年轻城市。但是,重庆作为一座拥有2400多年历史的城市,也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元素。尤其是在信仰(寺庙)文化发展方面,重庆拥有丰富的信仰(寺庙)文化资源。但信仰文化资源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以致大量资源逐渐或已经消逝在时间的大海之中。这里拟以渝东南地区的各级地名为根据,从地名中窥探渝东南信仰文化的基本概况,以渝东南地区多样的信仰文化丰富重庆市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3.
龚敏 《考试周刊》2011,(70):216-217
如何将外在于课程的土家族的课程资源,转化成内在于课程的土家族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然而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资金和人力不足。解决资金不足和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政策保障,具体思路就是"三跨":跨省,跨民族,跨学科。"三跨"解决了土家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的最大问题,从而为对土家族文化进行教育学筛选和加工扫清了障碍,给渝东南土家族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土家族地方课程的开发对地方文化资源起着系统化的作用,有利于形成渝东南土家族特有的人文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民族体育旅游文化是构成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区域绿色经济产业的纽带。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四川和重庆区域体育旅游文化特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川、渝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论在观念、体制和市场化程度运作上都显得比较落后。建议:应根据川、渝地域特点,突出民族旅游特色和品位,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立川、渝民族旅游产业链条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重庆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渝东南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聚集的区域,同时又是国家级贫困区县.本文在分析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思路,并提出了适合于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三种模式,旨在通过发展渝东南地区的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扶贫,为渝东南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开发存在雄厚基础。应该明确彭水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各方面的责任归属,加强区域、区际协作,整合渝东南各县旅游资源,以传统民族文化为依托,以旅游业为载体。走绿色文化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对重庆渝西地区的农村体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渝西农村地区体育事业在开展过程中受到了农民缺乏主观体育运动参与意识等问题影响,发展较为缓慢.根据城乡统筹与渝西农村地区的情况提出充分发挥城市带头作用、调动农民体育参与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打造村落竞赛模式等对策,为渝西农村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具有时代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独特,土家族、苗族的民族化具有优势,但目前旅游开发的力度并不大,旅游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不当,吸引力不强。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旅游业的SWOT的分析,其旅游功能定位应为“生态、民族民俗风情化旅游区”,必须加强对渝东南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东南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共性与差异性、保守性与批判性、时代性与流变性并存是其特征。加强对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增强该地区各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文化的研究,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民族文化生存力式微、民族记忆逐渐消失、民族文化供养不足以及民族文化保护措施缺失等,使渝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要传承和保护好渝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就要分类清理与深度发掘民族文化,加大民族文化资金投入力度,培养优秀民族文化人才,选择好民族文化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浓厚,要维持这种特色优势,同时改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低的科技水平,当地教育的发展应该借鉴"威斯康星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发展教育,使得该地区"脱贫"并得以持续性地"致富"。"生存论"、"民族共生教育"等理论可以为"威斯康星理念"在渝东南地区的运用提供理论支撑。该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义务教育阶段要把当地民族文化更多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延续现有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优势与民族特色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进而转化为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调查表明,渝东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的现状是:教师资源不足,场地器材资源短缺,信息资源闭塞,但自然资源和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丰富。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农村学校只有加大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才能实现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对此,提出了开发利用渝东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资源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渝东南与鄂西北民歌有许多相似处,这与其山川地理及人文有紧密的关联。巴楚之南与巴楚之北各处四省交界处,其间千山万水阻隔,距离遥远,但民歌中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方位、神秘葬俗所包含的巫术与宗教意蕴相同或相近,风水龙脉观念与人们头脑中的吉凶祸福观念紧密相关。二地同受巴楚文化浸润和渗透,民众思想、感情、思维、生活、风俗习惯等相融,有许多因子在其中遗传和更新,陕豫川鄂、湘鄂渝黔或陕豫川湘鄂渝黔七省联合开发、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避免人为的、地区割裂所带来的文化缺失、旅游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调查表明,渝东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的现状是:教师资源不足,场地器材资源短缺,信患资源闭塞,但自然资源和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丰富.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农村学校只有加大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才能实现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对此,提出了开发利用渝东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资源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城乡统筹战略在渝东南的贯彻实施,必须具有切合渝东南少数民族区域文化传统、自然、人文生态与历史地理沿革特点的产业发展观念和实际规划。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尽主导责任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庆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重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红色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活动.重庆作为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拥有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产品是“红岩联线“.按照目前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和资源现状,重庆市在红色旅游发展中按照以“川陕渝红色旅游区“这一定位,突出特色和重点,增强红色旅游产品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此,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秀山花灯作为民俗类项目当选。海洋花灯作为秀山花灯的重要花灯流派之一,倍受当地民众拥戴与喜爱。近两年多来,随着渝东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海洋花灯的商业开发已势在必行。在商业开发规划中如何保护好海洋花灯的原生态文化环境,是海洋花灯在民间长期传承的基础。秀山花灯的海洋花灯商业开发需慎行。  相似文献   

17.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加强调控、统筹谋划,着力培养和构筑文化产业链;合理开发、加强保护,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化;尊重原创,增加创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重庆文化产业品牌;加速改革,整合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发展企业集群;依托高校、内联外引,集聚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门性人才;改善设备、提高水平,积极运用高科技发展文化产业是大力发展重庆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