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此研究为针对上海在读大学生群体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经验性研究。通过对六所高校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运用恰当的应对方式能有效缓解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发现,因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高校层次的不同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差别,大学生所受压力的水平和采用的应对策略及对健康状况的作用有着较大差异。并讨论了国内外类似研究结果的异同,进而就高校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此研究为针对上海在读大学生群体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经验性研究.通过对六所高校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运用恰当的应对方式能有效缓解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发现,因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高校层次的不同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差别,大学生所受压力的水平和采用的应对策略及对健康状况的作用有着较大差异.并讨论了国内外类似研究结果的异同,进而就高校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州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压力源、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发现:压力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对生活适应与独立、学习动机及就业带来的压力;总的来说,生活适应与独立、学习动机及就业带来的压力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高压力下,使用积极应对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在中等情况下,持续使用消极应对,有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考研大学生经历着压力磨练,其压力应对素质、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对了解其心理应激过程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482名复习备考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了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1)考研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效能有显著的性别、专业差异,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的专业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2)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文章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选取的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在处理困难情境时都能采用较为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在性别、专业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这些方面,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探索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文章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选取的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在处理困难情境时都能采用较为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在性别、专业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这些方面,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探索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测量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贫困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现状,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相关不显著,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SCL-90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对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进行分析,发现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当前大学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几条建议与应对策略。以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在校大学生的挫折应对方式以及在不同背景下心理健康的差异特点,以期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高质量临床医学人才提供理论教育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随机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使用SPSS17.0录入数据并用百分比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受日常事件干扰的影响,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内心持续存在一定压力。有任职、高年级的学生受挫应对方式稍佳于无任职、低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上男生所受心理困扰程度低于女生,理科生心理承受能力优于文科生且没有那么敏感。结论:在有无任职、年级、性别、文理分科等不同背景下大学生的挫折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差异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职大学生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的方法进行调研发现,高职大学生对压力和情绪的理解存在误区,认知不足又进一步导致了解决相关问题时的策略性失误。在深入分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研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设情绪管理和压力调控专题十分必要,并应有序地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压力和情绪,使学生切实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去应对压力并对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提升情绪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勇于承担责任、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的信心和信念。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日常生活压力和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贫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正相关,贫困生的生活压力与社会支持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特点及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三个城市医科院校大学生为样本,探讨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特点,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对全国6000多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实施测查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考察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状况和发展变化的特点。结果发现,体艺类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要明显高于理科类和文科类大学生,城市来源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来源大学生,而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属于高自尊群体,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中存在着假性自尊和弱势群体。自尊是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核心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低自尊是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异常的重要根源。形成良好的自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杨文娇等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验。测验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网络成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大。结论:高网络成瘾倾向者与低网络成瘾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了解不同成长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及其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5945名本科生进行测试和评定。结果:不同年级、性别、民族、独生子女、专业、家庭来源地等背景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背景条件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需根据不同成长背景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与差异开展活动,才能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基于此,以121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健康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会影响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感知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分析云南省白族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特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族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心理问题检出率和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白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呈现多元化特征;白族大学生体育人口数百分比高于全国高校水平;不同锻炼动机的白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益显著;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干预,要采取多元化的手段,使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效益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symptomatology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articipants (n = 368) completed measures of soci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symptomatology. Bootstrapping estimates of indirect effec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bo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atology.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and treatment on college campus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衡书鹏 《商洛学院学报》2011,25(6):82-84,90
探讨贫困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452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贫困大学生在大五人格各因素上和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F<0.01);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外倾性、宜人性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且大部分指标相关显著,而责任心和开放性与心理健康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