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诗中有两个所在地不同的夜郎:一个是《流夜郎赠辛判官》和《南流夜郎寄内》中的“夜郎”,亦即唐肃宗流放李白的地方;一个是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随风直到夜郎西”一诗中的夜郎。对于这两个夜郎,过去的一些注本,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而且说指汉代的夜郎国所在地,或说在现在的贵州、云南、四川地区,或说在今贵州省遵义或桐梓地区。《汉语大词典》上就是这样注的“:夜郎,汉时我国西南地区古国名。在今贵州省西北部及云南、四川二省部分地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的“夜郎”,多说是在今贵州遵义或桐…  相似文献   

2.
古地名简释     
夜郎:西南古国名。据《后汉书》对夜郎“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的记载,战国夜郎辖境,大致当今贵州西部、西北部,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地。从解放后贵州地下出土的文物看,汉时夜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在今贵州中西部的清镇、安顺、平坝一带。相传夜郎王多同曾问唐蒙:“汉孰与我大”?后世所传“夜郎自大”的典故,即本于此。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置样柯郡。此后历汉至唐置有郡县。时废时置,辖境亦时有变动。至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改名珍州。  相似文献   

3.
新东成西就     
成语:夜郎自大解说:汉代西南邻国中,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最大。夜郎国的国君问汉朝使臣道:“你们汉朝大呢?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呢?”寓意:比喻妄自尊大。要求:“歪解”此语妙语插花者:赵旸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至今,贵州史学界乃至全国史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异口同声地讨论一个话题,那就是“夜郎”。对夜郎国的中心问题各执一词,争论异常激烈,至今未成定论。文章对20余年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评述,并提出新的观点——夜郎中心黔南说。  相似文献   

5.
<正>地域文化,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经过历史沉淀和岁月积累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兼具“地域”与“文化”双重特性。贵州历史悠久,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活动。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夷地区的大国。秦汉以后,郡县制在今贵州逐步推行。宋代,贵州成为行政区名称见于史册。明代,贵州建省。  相似文献   

6.
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夜郎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面积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贫乏。但是由于在邻近地区数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自己国家的夜郎国国王便以为自己所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有一天,夜郎国国王带领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指着前方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其  相似文献   

7.
通过以地名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为基础,详细地考察稻作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过程。贵州的稻作文化来自湖南常德澧水下游的稻作遗址群,主要传播途径是沅江、澡水和舞阳河。“且兰”国是贵州稻作文化传播的第一站,其都邑位于黄平县旧州镇天官寨大坝子,苗族族属,从事湿地原始稻作,与湖南常德澧水下游的稻作遗址群一脉相承。文章首次破译了“且兰”的苗语含义,实证出贵州稻作文化传自湖南。“夜郎”国是贵州稻作文化传播的第二站,由湖南迁来的苗族与贵州西部的古越族共同创建,“夜郎”(yelang)为“yina”之音转,本义即“神圣稻国”。其都邑位置学界已有几种学说,但笔者现在又提出一个新学说——“夜郎都邑望谟说”。文章认为,“夜郎”国都邑位于望谟县城所在的望谟坝子,蔗香河是其门户,直通北盘江、南盘江与红水河汇合处。“夜郎”国控制着水路交通要道,是西南地区稻作文化的中转站。经其中转,稻作文化继续传往广西西部、云南东部和越南北部。越南的“东山文化”与“夜郎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夜郎自大     
《学语文(初中版)》2004,(12):F002-F002
西汉时,在今贵州省境内有个小国叫做夜郎,它是汉朝少数民族中较大的一个国家,但仍只相当于汉朝的一个州。可夜郎国王关起门来自大,以为他的国家非常大,一次,他问汉朝的使者:“我的国家和汉朝谁大?”“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又妄自尊大。  相似文献   

9.
"夜郎热"     
夜郎文化是与周边的滇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和南越文化有区别的一种文化形态.神秘的"夜郎国"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游客,争取"夜郎古国"的归属,正如当年云南、四川争夺香格里拉的所在一样,成为一块响当当沉甸甸的旅游文化牌,贵州赫章与湖南新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相似文献   

10.
西汉时期,夜郎已跨入文明门槛,进入了阶级社会。此时的夜郎国,已具备了一定社会基础和军事力量,环顾周边部落小国,国力可谓“强大”,雄踞云贵高原。西汉中期,国家空前强盛,汉武帝雄才大略,又锐意进取,谋求大一统政治局面。由于夜郎地处中国西南交通之要道,西汉政府为有效控制和统治西南地区,必然会占据夜郎,这也决定了夜郎必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了。大王说的一点都没错。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完全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  相似文献   

12.
《华商报》2 0 0 1年 1月 1 8日发表题为《夜郎古国“沉睡”沅陵》的文章 ,认为湖南沅陵县城南古城址西山墓区中的大型西汉墓为古夜郎国 ,值得商榷。实事是 ,楚之黔中郡城非秦代同郡之城 ,更非古夜郎国王城。上述沅陵西汉墓当为汉景帝之子、长沙国王刘发之后裔墓。  相似文献   

13.
春秋至西汉初年六百多年间,在今川西南、滇东北的昭通、曲靖至贵州西部一带,方国、部落林立,互争雄长,西僰、牂柯、夜郎为其代表,曾经名噪一时,称雄一方,既参加中原盟会,又与巴、楚、邛都、滇国交通。汉武帝开西南夷,正是以部族为基础,在僰人区域设置犍为郡,夜郎境域则为牂牁郡、滇为益州郡、邛都为越嶲郡。夜郎西部包括有今天云南昭通,贵州赫章、威宁等境域,此时的昭通境内还有与夜郎并称的"僰侯国",犍为南部的朱提(今昭通)地区则也称为"西僰"。  相似文献   

14.
清代贵州地区士大夫文人们热衷于讨论“李白至夜郎”的问题,其观点分为“确至”“未至”和“不忍疑其伪”三派。尽管在李白是否到过贵州这个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但在贵州,人们对李白的仰慕、尊崇完全一致,各种纪念李白的活动也从未间断。“地以人显”、借李白“润色山川”、“援引殊方已负盛名之古人为闾里荣”是“李白至夜郎”话题在清代贵州大盛的主要原因。贵州地区的李白接受既是传统文化在边省影响力、凝聚力的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具体例证。  相似文献   

15.
黔省西南地区自战国迄于西汉为古夜郎国境.夜郎之得名,《安顺府志》以为其境有夜山、郎山.夜山为南、北盘江之分水山;郎山即老郎山,在郎岱西北盘江畔.今人汪应梁、史继忠先生认为夜郎乃越语“於骆”之音译.系“於骆越”种族称谓.①换言之.夜郎人即“於骆越”.合考二说.各得本末,即以越语呼之为“於越”,以汉字异书之为“夜郎”,再拆而名夜郎人所居之山.则有夜山、郎  相似文献   

16.
一、布依族概况。布依族历史悠久,自古居住在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是贵州的世居民族之一,是旧石器时代水城人、穿洞人、猫猫洞人以及飞虎山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后裔。布依族是建立牂牁国的主体民族,经过夜郎时代,与濮人、越人融合形成单一的民族濮越(布依)人,夜郎国时"夷濮"和"夷僚"就是布依族的先民。在历史  相似文献   

17.
《华商报》2001年1月18日发表题为《夜郎古国“沉睡”沅陵》的文章,认为湖南沅陵县城南古城址西山墓区中的大型西汉墓为古夜郎国,值得商榷。实事是,楚之黔中郡城非秦代同郡之城,更非古夜郎国王城。上述沅陵西汉墓当为汉景帝之子,长沙国土刘发之后裔墓。  相似文献   

18.
夜郎人的族属问题是夜郎研究中争议较多、尚无共识的问题之一,其研究多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进入.以出土文物和文献为依据,从审美意识与民族性的角度可以介入这一研究.赫章可乐作为"贵州的殷墟",其出土器物呈现出简约秀美形态.仡佬族作为农耕的世居民族,其"竹"崇拜与百越、百濮系统民族所具有的"优美"审美范畴相一致,迥异于氐羌系统的彝族所崇拜的"火"和"虎"的民族性格.由此可以认为,赫章可乐地区的族属当是以仡佬族先民即濮人为世居民族,曾建立过可乐城,彝族先民侵入后在其基础上建立了夜郎国,成为夜郎国的统治民族.  相似文献   

19.
"谪仙"李白因受安史之乱与永王李璘事件所累而被贬谪夜郎(今贵州桐梓)。而关于其长流夜郎一事,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一方面结合李白流放背景、路线考辨及其诗文系年探寻其确至贬所夜郎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从古代及近现代学者的论述和著作中寻找"蛛丝马迹"来解决疑案。本文还对李白流放夜郎地具体的地点进行了考辨,由此得出充分物证证明李确至夜郎并服刑约半才遇赦放还,遂呈一己之见以供学界商讨。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介绍,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