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斯拉夫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南斯拉夫人从不会掩饰自己的感情。虽然北约轰炸进入第六天,但南斯拉夫人仍然保持着他们高昂的斗志和诙谐幽默的性格。27日晚,一架美国现役最先进的F—117隐形战斗机被南人民军击落。南电视台第二天一早就播放了飞机残骸正在燃烧的图像。紧接着就有外国媒体报道说,“南斯拉夫是掌握着美国最先进飞机技术资料的第一个国家”。令人振奋的消息立即传遍了贝尔格莱德的大街小巷。当晚,在一直实行灯火管制的贝尔格莱德,路灯亮起来了。歌声、音乐也在贝尔格莱德响起来了。从28日起,贝尔格莱德市中…  相似文献   

2.
走进南联盟     
韩声雄 《新闻界》2000,(4):32-34
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一周年后,今年6月15日至22日,我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成员,应邀访问了这个国家。在此期间,我们从北到南,从城市到农村,进工厂,跑农场,与官员会晤,与居民交谈,所见所闻,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3.
来到贝尔格莱德后,北约的空袭就开始了。北约从4日开始轰炸贝市市中心的重要设施,几乎每天一个目标。爆炸声听起来的确让人心颤。对距我们大约四公里远的空军司令部的那次轰炸,几乎把人从床上震起来。经历了十几天的炮火,现在我们已能大概分清哪个是北约炸弹的声音,哪个是南军的防空导弹的声音了。南联盟大厦(南政府机构大楼,已被北约确定为轰炸目标)离使馆很近,大约只有一公里远。如果被炸,我们也许会受些影响,只希望北约的巡航导弹“精确制导”。不过前几天炸的地方我们都看到了,不得不让人惊叹现代化武器真是“指哪打哪儿”…  相似文献   

4.
在短短的几年内,中国的电视观众一次次地通过电视屏幕,切身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与悲壮,海湾风云、波黑战火直至如今南联盟的炮声,中国电视记者数次出现在战地前沿,以第一时间向亿万中国电视观众报道战事最新进展,当人们被那些真实却残酷的战争场面震撼时,却很少有人想到,在这些镜头的背后.新闻记者正在用生命捍卫真实。随着科索沃战事的不断升级,中央电视台愈发感到了向前方补充记者  相似文献   

5.
画面 播音员(导语)解说 南联盟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的一座大桥昨天被炸,当地市民悲愤不已。请看本台记者的现场报道。画面 记者站在断桥前解说 各位观众,现在我是在位于南联盟北部重要城市诺维萨德向你做现场报道。北约在今天清晨轰炸了连接诺维萨德两岸的这座大桥,这是北约第一次对南联盟境内的重要的交通设施进行轰炸。画面 采访一位先生解说 (配音)先生你好,你知道北约是在什么时候轰炸这座大桥的?“大约是今天凌晨5点左右吧。据我知道,北约共发射了两枚炸弹,其中一枚没有击中,另一枚炸毁了这座大桥。”画面 一组诺维…  相似文献   

6.
画面 播音员(导语)解说 停泊在亚德里亚海上的美英军舰,今天向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发射了8枚巡航导弹,南联盟内务部的大楼遭到严重破坏,国防部也遭到袭击,请看本台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画面 记者站在被炸的大楼前,身后是消防车解说 各位观众,现在我是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向你做现场报道。当地时间今天凌晨0点45分,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早上6点45分,北约用巡航导弹轰炸了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南联盟内务部大楼。那么现在是贝尔格莱德当地时间上午7点半,我们看到大楼还在冒着浓烟,但是大火呢,已经基本上被扑灭了…  相似文献   

7.
亲眼看:小女孩米莉卡的大眼睛中闪现出有点像大人那样的忧伤。 3月26日,我和新华社摄影记者黄文得知北约前一晚轰炸时有一枚导弹没有爆炸,落在科索沃境内一个小城附近。来到导弹溅落的村庄,新建的房屋被导弹洞穿,主妇正在耐心地收拾院子里零乱的杂物,主人十岁的儿子和五岁的女儿米莉卡抓住了我的心:他们是如何感受的。腼腆的兄妹自始至终没有说什么话,我仔细地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我注意到妹妹怯生生地躲在哥哥的身后,看着那枚毫无生息地躺在草地上的导弹。虽然村里的成年人拿导弹开着这样那样的玩笑,但小孩子们始终没有笑起来,他们内心对他们尚无法弄懂的事情充满疑惑。小女孩米莉卡的大眼睛中闪现出有点像  相似文献   

8.
美国从3月24日起,空袭南斯拉夫。当然他们是以北大西洋公约面目出现,是八国联军,但主要是美国的飞机和军舰上的巡航导弹在那里打,南斯拉夫是个主权国家,国内有民族矛盾,那是人  相似文献   

9.
南斯拉夫联盟从3月30日起对在其境内采访的新闻记者实行战时管理。根据南联盟有关部门的规定,所有在南联盟境内采访的记者必须在南军方重新登记,领取战时记者证。记者证上不仅包含记者姓名、照片、所属新闻机构、护照号码和国籍等内容,而且还有血型记录。南军方有关官员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记者的人身安全。由于北约连日来对南联盟实施了大规模空袭,目前南联盟全境都是战区,连首都贝尔格莱德也不例外。据南军方透露,到3月30日晚已有近500名来自外国和南联盟本国的记者领取了战时记者证,但记者证仅是采访南联盟战争状态的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贝尔格莱德记者王智敏、郭志家报道:4月12日中午,位于南斯拉夫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以南200多公里处的莱斯科瓦茨传来巨大的爆炸声,震惊了全国。北约飞机野蛮轰炸了一列南联盟的国际列车,造成至少10人死亡,16人受伤。记者在现场看到,4节列车车厢被炸开了花。周围因爆炸引起的大火虽被扑灭,但很远就能看到滚滚浓烟,四处都能闻到烧焦的糊味。当地居民对记者说,出事地点叫格尔戴利察峡谷,铁路上方是人工架起的约600米长的公路桥。公路桥不但多处被毁坏,而且还被炸开了一个直径约5米的大洞。列车遭到…  相似文献   

11.
马强 《航空档案》2004,(3):56-58
1999年3月25日北约突然空袭南联盟,打头阵的是B-52H远程轰炸机等武器装备。该型机是空中老马,已有大约40年的历史。在二战后的远程轰炸机世界中,能像B-52这么老还冲锋陷阵的轰炸机寥寥无几。在美国,B-52H是唯一的老式远程轰炸机。  相似文献   

12.
吕岩松的名字随着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随着北约对中国驻南使馆野蛮袭击而为许多人熟知。在人们心目中,吕岩松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在第一时间赶赴被炸现场,采写报道,拍摄照片;吕岩松更是一位英雄,在我驻南使馆被炸后,果断、冷静、迅速作出反应,第一...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24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借科索沃危机悍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空袭,空袭行动一开始,中国新华社迅速作出反应,立即派出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赶赴南斯拉夫战地采访,几乎天天向国内、国外发出战地新闻照片。中国新闻摄影记者在外国战地采访,这是中国记者的光荣,是中国新闻事业、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标志。想那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大家讲到“荷赛”,讲到中国新闻摄影如何走向世界的话题时总是望洋兴叹。那时每当世界上发生地区冲突、发生战争时,我们国内的报纸采用的照片大部分是通过新华社播…  相似文献   

14.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4月9日致信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指责北约以武力打击南联盟新闻机构,井指出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负责人怀特在这封公开信中说,这样的先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表明在未来的任何冲突中都可以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作为合理的打击目标。北约军事发言人威尔比4月8日称。所有南联盟国营电视和广播设施都是“合理的打击目标”。怀特指出,北约针对传播媒体的军事行动威胁着正在工作中的新闻记者和媒体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他代表全球数十万新闻工作者表示坚决反对北约将南联盟新闻机构作为军事…  相似文献   

15.
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一周年后 ,今年6月15日至22日 ,我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成员 ,应邀访问了这个国家。在此期间 ,我们从北到南 ,从城市到农村 ,进工厂 ,跑农场 ,与官员会晤 ,与居民交谈 ,所见所闻 ,感慨良多。触目惊心的罪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巴尔干半岛上一个非常美丽富饶的国家。可是 ,在科索沃战争期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 ,公然侵犯一个国家的主权 ,在这里犯下了滔天罪行。侵略者在轰炸开始时 ,把目标指向指挥中心、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在贝尔格莱德最繁华的米罗什公爵大…  相似文献   

16.
高伟 1966年5月生于北京,1984年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1988年毕业后在北京图书馆工作了6年,1994年起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部国际新闻组工作。他多方面了解电视专业技术,在工作中强调电视手段和电视新闻特点,注重同期声、镜头语育的运用,使文字解说与电视图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他参加了东南亚金融风暴、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等重大报道活动。担任后期编辑,编写新闻综述、分析和背景。在“邓小平同志逝世”、“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的报道中,都作出了贡  相似文献   

17.
1856年10月,英国殖民主义政府“为保护一个海盗的划艇”而发动了罪恶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陷入了更加灾难深重的苦海。事隔145年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为推行所谓“北约战略新概念”,置联合国宪章于不顾,悍然调动千余架飞机,对南联盟野蛮轰炸近80天,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伤亡和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武器装备的日益先进,战争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技术战争中的军事新闻宣传有什么新的变化呢?下面将以90年代两次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北约空袭南联盟为例,作一些分析。一、高技术战争中军事新闻宣传的重要性不是支小了而是交大了有人认为既然是高技术战争,打的是技术、是武器,至多加上经济,而新闻宣传无关紧要,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毛泽东指出:“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掌握的。”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毛泽东还指出,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系列报道《北约空袭南联盟》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此前,这组报道已在99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同时,中央电视台前线记者发回的电视短消息《朱颖父亲痛悼女儿女婿》也获得了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的一等奖。我们曾评介过《人民日报》记者吕岩松写的《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有两篇取自同一题材的作品同时获得一等奖,这是不多见的。这一方面说明了1999年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三大斗争”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两篇新闻作品各有特点,有异曲同…  相似文献   

20.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历来好标榜“新闻自由”。近年来,在它们西化、分化的香风毒气熏陶下,国内有些人竟也被熏得昏昏然,十分憧憬这种“自由”,有的甚至于鼓吹。然而,哪里有这种没有阶级、没有政治倾向的“新闻自由”呢?!如果不信,就让我们来看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肆无忌惮轰炸南联盟这个主权国家的过程中,它们的媒体是怎样报道的。只见先是西方主流媒体一边倒的舆论轰炸,继而是北约飞机的巡航导弹轰炸,再接着是西方舆论和导弹的轮番轰炸,编织着一幅舆论和武力的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图景!这是哪家的王法和“新闻自由”?!东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