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进步的基本单元是“最大的理论”,为此,他们提出了“科学范式”等概念思想。本文认为,科学范式也是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过程中的■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社会科学范式是指隐含在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活动中的一组基本观念,这组观念包括本体论社会历史观观念、认识论方法论观念、最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主题以及基本政策纲领等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按一定结构组成有序的整体。范式与具体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认为,将范式的思想扩展至社会科学领域,它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常常见到许多教育哲学的文献在对观念分析学派教育哲学做评论时,总要提到“至少在传统意义上来说,分析哲学不是教育哲学的一个‘学派’”或“事实上他们并没有、也并不企图提出系统的教育理论以构成一个派别”。对这类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观念分析学派完全可以成为一派独立的教育哲学理论,只是它带来的方法论的革新太过激烈,因而使后人常忽略了其基本的教育观念与主张,最突出的便是彼得斯的“教育即启发”的观念长期得不到重视。本文拟分析观念分析学派的基本特征,并介绍这一派最著名的人物彼得斯的“…  相似文献   

3.
自由教育与美好生活-施特劳斯学派自由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梳理了以列奥·施特劳斯以及艾兰·布鲁姆为代表的施特劳斯学派的自由教育观。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学派的自由教育观念,本文首先评述了他们之反思的哲学起点(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对相对主义的抨击)和现实起点(现代民主制度下自由教育的危机),继而就“美好生活”和“伟大著作”这两大主题提炼出该学派的自由教育主张及其背后的政治教育意蕴。本文认为,施特劳斯学派的教育主张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教育观,他们对经典名著的推崇,对于德性与教养教育的标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批判-实用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批判教育理论”,实际上是松散地联系在一起的一组理论。在英语国家,“冷战”期间,当马克思主义者的标签会带来不利时,美国马克思主义者试图用这一术语,来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研究界定阵线广泛的策略;在一段时期内,这种含义占了主导地位。但在德国,批判理论这一术语更倾向于用在法兰克福学派及其继承者们身上。该学派是受马克思影响的一种独特理论,他们自视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方案,但又不同意由列宁解释的马克思主义的许多中心观点。阿多尔诺的学生哈贝马斯,是当前这一思想学派主要的继承人,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初,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stagflation)”——低经济增长率与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并发。对此经济问题的解释,国内史学作主要综合了传统政治经济学观点和借机“复辟”的“供应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等西方经济学派的声音:一方面因为现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6.
重农学派曾一度引领欧洲经济思想潮流,对重农学派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重农学派的批判集中体现在“描述”与“揭露”两个环节,前者客观地呈现了该学派的基本思想,后者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揭露”了其学说体系的内在矛盾与不足。从马克思构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看,其对重农学派批判的理论效应主要有三:一是通过对重农学派“最低限度的工资”理论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二是重农学派关于原预付与年预付的观点为马克思分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三是通过对魁奈“经济表”相关思想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7.
“心智背景解释学派”是当代西方心智史学(intellectual history)中的主要学派之一。所谓“心智史学”,简单说来,就是研究人类心智活动和心智能力发展演变历史的一个史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思想家们明确而系统地表述出来的各种思想体系,也包括普通大众没有明确地系统地表述出来的精神活动和潜意识活动。心智史学中的“心智背景解释学派”主要是力图根据“心智背景”(intellectual context)来解释各种思想体系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原因的一个学派。他们所说的心智背景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思想家们所采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考试归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归因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近年来在心理学界日益流行。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与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认识、预测、控制周围的环境和行为。在成就背景中,“寻求理解”的动因使得学生对成功或失败作出归因。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习活动,他们的行为结果是在测  相似文献   

9.
从表面看来,两汉经今古文学之争是对“经”的解释权之争,实际上这场争斗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解释学观念的交锋。在解释学视域下对经今古文学之争进行观照,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古代解释学思想发展和变化的整体脉络。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在解释学思想上的对立主要表现为对“五经”是作“经学”的解读还是作“史学”的解读。这种对立体现了在经典解释实践中的“彻底的非连续性和深刻的变化”,亦即所谓“认识论断裂”。“认识论断裂”是普遍存在的解释学现象,它是解释活动中不可分割的有机成分。经古文学派的出现就证明了这种理解和解释活动中经常发生的断裂。随着经今文学派在汉初取得了统治地位,今文学家垄断了对“五经”的解释权。由于历代的解说陈陈相因,“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经今文学确实到了面临崩溃的地步。这时,经古文学派应运而生。它并不是对经今文学派的继承和发展,而是取代了“旧逻辑的位置”,体现了在经典解释上的“彻底的非连续性和深刻的变化”。这种解释学意义上的断裂恰恰是经学历史——这是一个解释学历史——的重要成分,每一个“断裂”都构成了对“五经”所进行的解释活动中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美国生产工人实际工资呈下降趋势。主流经济学采用传统的供求关系分析框架对此现象加以解释 ,他们提出两个观点 :一种观点是将工资下降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增长归因于经济对技能要求的变化 ,形成了一种“技能错配” ;另一种观点将工资下降和收入分配增长的不平等归因于全球化。但这两种观点对解释美国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激进经济学派提出的制度因素能够更合理地解释美国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本文认为 ,制度因素是造成美国生产工人实际工资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教育社会学创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到本世纪50年代才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解释学派(interpretive approachh)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研究课堂及学校中的“微观”社会过程,他们利用互动论、人种学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及现象学(phenomenology)的理论观点,详细分析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对学校情境的理解及其所使用的语言。(二)以《知识与控制》(1971年)出版为标志的“新”教育社会学的出现,着重探讨作为社会构建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道”、“自然”,“无为”这一老子思想体系出发,认定“小国寡民”是老子无为观念的具体展现,即为“小国之有,寡民之欲”。并从这一理解与《老子》全书思想的一致性,以及这一理解因“道”的规律(反)而合于老子的大国观这两方面,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地探讨与论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刊载的湖湘文化研究文章中,有些作者用“湖湘文化”,有些论文则是“湖湘学”,甚至还有一篇之内二者前后互见,似乎“湖湘学”与“湖湘文化”系同物异名。显然,这是把一个学派同一种地域文化混淆起来,造成不必要的困惑。在此,略作辩正,以利于学术讨论的纵深进展。湖湘学,是宋代至清代理学中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批判承继的一个重要学派。这一学派,以其主要倡导者、发展者(如周敦颐,胡安国,朱熹,王夫之等)先后曾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讲学(或求学)作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以民族斗争中的基本态度(主张抗敌御侮)以及治学的基本方法(崇向实学,严谨勤奋)相近作为承前启后的主旨;当然,在古代哲学“气”与“理”的阐发上,他们是有异有同、对立统一的。因此,湖湘学主要是指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经历了由“主导”而至“主要(基本)”活动,由“主次分明”而至“平等协同”的本土化过程.置身“加强作业和游戏中的教学因素”的历史情境,深入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提出并调适主导活动的原则,解释儿童发展、回应挑战的理论语境,是解读这一本土化过程的前提与关键.这一理念的历史发展与本土化都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把“以游戏为主导活动”作为解释原则的理论地位,本着从自身文化特点出发并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变通和创造.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述了大观念的基本内涵,提取出“观念”“思想”“观点”这3个关键词,结合课程标准的分析得到以大观念为中心的数学单元教学的3个着力点,分别阐述了以研究方法、基本思想、数学文化为主题的3种单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多世纪以来,“劳动创造了人”是众所周知的解释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基本观点。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指导下,已有科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应用多方面的证据提出,劳动在人类起源中,是起过一定选择作用的,但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就不符合客观事实。本期“自然选择创造了人类”一文介绍了与“劳动论”不同的“自然选择论”观点,并引用了许多与人类进化相关的证据资料,有助于读者进一步认识和探索生物学基本规律及其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树立“乐学”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树立“乐学”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 “乐学”与“勤学”。儿童的“勤奋”主要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愉快的成功体验是产生力量的源泉。(2) “乐学”与“质量”。“乐学”的实施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知兴趣,有助于消除心理疲劳,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体验到学有所得的愉悦感,进而使他们“爱学”。(3) “乐学”与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社会发展与变革之后,美国人保持和发展了他们的一些基本社会观念,这些观念正是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其它各项制度赖以维持的根本。“地方控制教育”就是这一类根深蒂固的观念与制度之一。“地方控制”在美国是与“教育自治”、“外行领导”等观念有密切联系的一种教育行政模式,主要指教育行政管理权普遍下。放到学区这一管理层次,且地方教育决策权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一种经久不衰的主流范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实主义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主要流派之一。在西方思想史中,“现实主义”(realism ,在哲学中译为“唯实论”或“实在论”)这一术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近代以前。作为中世纪哲学中一个占支配地位的学派的唯实论,强调人类的一般观念或抽象概念是一种客观存在,与强调一般观念仅仅是一种符号的唯名论相对;后来在笛卡尔的哲学中,唯实论是指作为人类感知对象的物质乃实际存在,与断言概念的外在对象乃由观念构成的唯心论相对。在现代国际政治理论中,“使用现实主义一词就意味着肯定真实之所在、现实之所在,”这就是承认冲突乃是国家间关系中固…  相似文献   

20.
“穷而后工”是欧阳修提出的关于文学创作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文论观点。文章通过对这一观点内涵的界定,分析了“穷而后工”思想的源头和理论内涵,阐述了这一思想中关于“穷”与“工”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一观点对于后世文学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均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