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印其人     
佛印其人吉林初相卿凡读过魏学名文《核舟记》的人,就都能记得佛印这个有趣的人物:“佛印绝类弥勒,胆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其神,其情,其态,无不写得维妙维肖,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有关佛印其人及其法号的...  相似文献   

2.
正内心之“佛”,感世界之象,这个论题说来太玄,不好理解,那就请你先读下面这个故事吧。苏轼与佛印坐禅苏轼请求佛印教他坐禅定,自己先穿好大袍,面向佛印而坐。一会儿,苏轼开口问:“和  相似文献   

3.
趣味园     
1.猜杜诗。苏东坡与黄山谷、秦少游、佛印和尚同游一深山古寺,见壁上抄有一古人诗句“林花着雨胭脂”,而句末一字已被蜗牛涎液所侵蚀。侵蚀的是个什么字呢?东坡猜是“润”,山谷猜是“老”,少游猜是“嫩”,佛印猜是“落”。回来的路上,四人争论不休,你能猜出杜诗句中最末一个字吗? 2.猜哑联。有一次,佛印和尚与苏东坡在江上泛舟。东坡见岸上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便用手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顿有  相似文献   

4.
田丽霞 《班主任》2013,(5):65-67
苏东坡和佛印一起打坐,问佛印看到了什么,佛印说看到一尊佛。佛印转而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说看到一摊牛粪。苏东坡自觉占了便宜非常高兴,回到家便和苏小妹说起此事。小妹笑道:“佛印说看到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看到牛粪,那说明你心里只有牛粪。”好一个睿智尖刻的苏小妹。这个笑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境由心生。作为班主任也是如此,学生是“牛粪”还是“鲜花”,你是“刨粪者”还是“赏花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的内心。所以,班主任要有一颗锦绣之心!  相似文献   

5.
说“绝”     
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三册《劝学》课后练习第三题中要求解释“绝”在各句中的不同意义: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不如早与之绝。③佛印绝类弥勒。④夜久语声绝。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两人也喜欢彼此嘲讽。有一天,两人坐着打禅。一会儿工夫,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佛印看了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苏东坡窃喜。佛印反问道:“那你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故意气佛印,说:“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佛印居然只是微微一笑,没有提出反驳。回到家中,苏东坡得意地跟妹妹苏小妹说:“我今天取笑了佛印一番。”  相似文献   

7.
“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相传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常与好友佛印和尚诗联往来。仲秋一天下午,他们二人泛舟长江,对饮倾谈。苏偶见一条大黄狗在岸边啃骨头,随口吟出上联,请佛印对。佛印知是东坡在取笑他,思索片刻,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扔向江中,同时脱口对出下联。这是巧用“河上”即“和尚”、“诗”即“尸”谐音的一副妙联。吟罢,两人相视大笑。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两人也喜欢彼此嘲讽。有一天,两人坐着打禅。一会儿工夫,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佛印看了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苏东坡窃喜。佛印反问道:“那你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故意气佛印,说:“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佛印居然只是微微一笑,没有提出反驳。回到家中,苏东坡得意地跟妹妹苏小妹说:“我今天取笑了佛印一番。”  相似文献   

9.
近人黄侃述说:“只以其观念相同,可以相训,而非完全之训诂也。完全之训诂必义与声相应。而古书说解不能完全为声训者,或从其便,或不知得声之由来耳。若《说文》义训只居十分之一二,而声训则居十分之七八。……惟声训乃真正之训诂”。又说:“《说文》列字九干,以声训者十居七八,而义训不过二三,故文字之训诂必以声音为纲须,然则声训乃训诂之真源也。”(《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笔者以为黄氏之说是有问题的,一是不审声训产生根源;二是,依据《说文》声训之多作为根据,不察《说文》声训的谬误;三是,本末到置,把声训和义训讲混了。为确正声调不妥,愿借此文,陈述鄙见,以求教同人。  相似文献   

10.
狗屎与金佛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由于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作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庄子》中  相似文献   

11.
晋代书法以“尚韵”为特征,但缺乏大气磅礴和雄浑之感。究其因,是由于他们限于对作为客体的物的反映,而忽视对作为主体的人的表现,同时,文字性居其主导地位,艺术性居其次。晋书“韵”的发韧与生成:一是晋书之法的宽松灵活;二是笔致的轻灵娟秀,流畅自然。晋代书论正是按照这样的推演逻辑,完成其书法艺术的本体思考的。  相似文献   

12.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姜钰 《学语文》2006,(5):19-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警句。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把这句话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李泽厚还援引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李泽厚对于朱熹执意为“三人”说并不满意,认为朱熹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玄石戒酒     
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 “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竟月,同饮至,曰: “试尝之。”始而三爵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 忘其故,死矣。……臭 (xiù)性之所耽,不能绝也。  相似文献   

15.
一、阅读重点: 理解课文抓住特征,运用数字、比较、烘托,有层次、有重点地状物的方法。二、自学思考: 1、课文开头是:“明有奇巧人……”,你觉得这个开头有问题吗?为什么? 2、课文题为“核舟记”,可开头一节,写的却并不是“核舟”,而是写的“以径寸之木,为宫室……”,这算不算离题?为什么? 3、“核舟”上明明有苏、黄、佛印三人,可  相似文献   

16.
一字一词各有特性,各有短长。用其长,则见其长;用其短,则见其短。大本领诗人正如高明的能工巧匠,能避其所短,用其所长,让每个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这里有一则诗坛掌故,很能说明这一点。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王彦辅曰:“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印,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归园田居》中有“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句.课本将“依依”一词注释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18.
或曰觀其人,可以知其所居,或曰觀其居。可以知其為人,余則謂當並其为人与所居觀之。然後试就二者而加以参证。人之居處,每有甚怪者,或棲高山之巔,屏塵世於不顧,或宅都会之  相似文献   

19.
赵文强 《今日教育》2014,(11):72-72
朋友们,你还记得“苏轼与佛印打坐论像”后苏小妹对苏轼说的话吗——哥哥就你这种悟性还参禅。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明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相似文献   

20.
贵在平常心     
飞来峰下,苏东坡曾与和尚佛印谈过这么一段话: “此山何以名为‘飞来峰’?”东坡问。“飞来之峰,故名之。”“既飞来,何不飞去。”“既来之,则安之。”一既来之,则安之。这也许就是所谓平常心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