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当代大学生自强自立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价值:即实践价值、生存价值、发展价值和社会价值。学校校长在对大学生自强自立精神进行培育时,应遵循教育引导、目标激励、价值澄清、实践体验等原则,通过整合各种教育形式,扩展社会实践平台,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增强社会舆论与价值导向作用等方式,多途径与多维度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传统化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略论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必须弘扬民族精神.要把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当作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开拓创新,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生是复兴民族的希望,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既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元文化冲击和社会不良现象的频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使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明确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提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民族国家间的界限和利益差异等依然存在、中国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必须与国际理解教育、与培育法治精神、科学精神相结合,把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的全过程,为民族精神及其培育途径注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表现,长期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鼓舞着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章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教育,阐述高校开展延安精神的历史意义,提出了新时期要在高校中开展弘扬延安精神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好作风,塑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勇于成才的良好品质,努力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8.
胥望 《考试周刊》2008,(15):12-13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民族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民族精神的培育涉及到方方面面.高校应当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与途径,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杨柳 《华章》2010,(20)
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是来自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双重要求,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公共精神现状堪忧,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试图从高校教育,大学生内生机制,社会培育三个方面探讨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大学生认识社会、道德养成、成长成才和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了五条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途径: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公益实践;营造环境氛围;建立激励表彰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志愿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精神不仅可以有效补充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中的内在缺陷,而且还可推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通过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基本内涵的界定,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内容要素、基本规律、运行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究,可以有效认识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本质与规律,进而构筑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之路。  相似文献   

12.
于红 《现代教育》2003,(14):6-7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我们全民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任务之后,2003年春天,我们全国人民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党中央又号召我们全国上下弘扬民族精神,众志成城,共度难关。那么,什么叫民族精神?什么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以及新时期我们应弘扬和培育哪些民族精神?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坚定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精神动力是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必要动力,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精神动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精神动力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培育.马克思主义精神需要理论对大学生精神动力培育途径具有指导意义,应该在精神需要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大学生精神动力培育的途径,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跨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成才展示了更广阔的前景,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要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够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腾飞重任的栋梁之才,除了学习和掌握必需的科学化知识外,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成功人才的必备条件。这既是当代大学生的努力方向,也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95后青年作为社会最前沿、最活跃群体,对新生事物和社会生活具有最强烈好奇心和接受力,具有敏感科技体验。同时他们作为当下大学生群体主要力量,具有鲜明、独特时代特性和心理特征。在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要求和倡导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社会背景下,中华民族能否在世界性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他们的科学知识水平,更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科学精神,能否在科学精神引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17.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价值意蕴包括:助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特点是主流上较为积极,同时存在部分大学生责任担当缺失的现象。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有几个现实困境,包括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高校思政教育针对性欠缺、家庭成长教育的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的消极影响等。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的路径是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担当培育氛围、健全高校担当精神培育主渠道、实施科学的家庭担当养成教育以及加强大学生自我担当教育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谈谈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和全面的总结 ,提出不仅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而且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全过程” ,这对于高校培育和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撑 ,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在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 ,也就是在改造自然 ,变革社会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古往今来 ,世界上没有那个民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华轶 《成才之路》2010,(32):1-1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必须重视学生的心态和谐。针对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依赖心理,培育其自强自立的精神以及正视其内在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