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和谐社会”四个字屡见报端,在今年的两会上,构建“和谐社会”更是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并引发了一次关于和谐社会的大讨论。但笔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它包括人、社会各部门、自然界三个主要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协调好这三个方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与“三个文明”的提出,是我们党在面临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作出的科学论断。必须在理论上廓清“三个代表”与“三个文明”的辩证关系,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推进“三个文明”的发展,通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提升“三个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质量。“三个文明”的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何以可能”?是必须直面和正视的理论问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即“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渴望达到的“生活世界”;“和谐运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理论追求的共同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构建“以人为本”的网络和谐社会的必然性,探讨了构建“以人为本”的网络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最后,指出构建“以人为本”的网络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编寄语     
赵麟斌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1):F0002-F0002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谐社会”正在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关键词。胡锦涛总书记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对“和谐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使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对“和谐”这两个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为详尽的认识。通过这个阐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应在法律意识形态层面上获得理解。必须意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通过法律意识形态进行主体建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则要关注此种建构的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依靠人民群众与为了人民群众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本文通过对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和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分析,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全面准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必须纠正长期以来对列宁关于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论断的误解,必须把握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三个基本要点。在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反对“斗争哲学”和“融合哲学”两种片面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付明艳 《文教资料》2007,42(2):136-1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区教育必须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价值取向,并具有“教育主体的整体性、教育目标的现实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资源的充裕性”四个特征。推动社区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祥 《新高考》2006,(2):7-10
【背景材料】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十一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是新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完成的两大战略任务。“三农”问题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影响最大的因素,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到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再到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人的主体地位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当前,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西和谐社会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各自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在中国,从孔子提出“大同社会”理想,到孙中山提出“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思想,再到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西方,从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蓝图,到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再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谐社会观,也基本经历了三个时期。相比较而言,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中国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理想;近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在西方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现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古今中外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应该由一个个“和谐单位”构成。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和谐校园建设对于构建整个和谐社会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 依法治校是和谐校目建设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谐校园建设也必须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很有可能因偏离轨道而误入歧途。“依法治校”并不单指某项具体工作,而是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在南京召开的“第十二届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高等教育界奏响了和谐理念的最强音。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理念、实践、创新”的主题,与会代表们就“大学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学教育理念与和谐社会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高等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和谐社会要求,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大学和谐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与行政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谐社会是行政文明的发展目标,行政文明是和谐社会的组织保障;我国行政必须走出“传统化”的行政方阵,落实“法治化”的阳光工程,实施“信息化”的管理战略,构建“体系化”的责任制度,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文明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着力培养学生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努力培养学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素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教育必须  相似文献   

18.
反腐新视点:福利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权部门与垄断行业存在的严重的“福利腐败”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福利腐败”显然有失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追求方向南辕北辙。但首先必须准确界定“福利腐败”的内涵与外延,福利并不等于腐败。对于“福利腐败”的治理要实行“两个结合”。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认为统筹兼顾是一门领导艺术,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手段,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必须统筹兼顾城乡发展,重点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方面来看,“以人为本”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