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弢先生的《锁忆》中有这样一段话:鲁迅先生看出我的窘态,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妊唐。”我说。“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查历年来的高中语文课本,该段文字的标点都如上述引文所示;甚至在198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要求考生将该段文字的标点符号补全,题干上出现的标点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曹银根 《语文知识》2000,(12):40-43
唐弢先生的《琐忆》是篇忆往怀人的佳作。写作上,它琐而有序,琐而有纲,又能以小见大;内容上,通过“琐忆”,形象而风趣地再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因此,新教材高中第一册将它作为典范的记叙文而收录之。对于这篇文章的选材,各种教学参考书一致认为,是唐弢先生将自己与鲁迅的交往情况作题材的,换言之,文中所忆之事,都是  相似文献   

3.
散文中,能在形式上前后照应,回环往复并不难,难在形式与内容相互融合、丰润圆通。下面从两个方面说说《琐忆》何以具有丰润圆通之美。一、角度独特多变,语言明断暗应,立体回旋唐弢写《琐忆》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和“俯首甘为”两方面对立统一的人格,从而突出鲁迅先生本质上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作家。本文选材上的特色在于:通篇以片断谈话的材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风貌。这样,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置身其中之感,更便于表现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的性格特色。如作者和鲁迅先生初次见面时,先生那亲切的话语,“似乎十分高兴”的神态和“呵呵”…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中的《琐忆》,在1995年6月第2版时有两处标点作了改动。其一是将“‘真个姓唐,’我说”中的逗号改为句号;其二是将“‘呃,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里的后一逗号也改为句号。对于这两处改动,笔者不敢苟同。先说前一处的标点。在“真个姓唐”之后是用逗号好还是用句号  相似文献   

5.
《琐忆》是唐弢先生1961年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此文从80年代初直至今日,多年来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作为传统课文,所以影响不算小。《琐忆》一文开头,引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纲总摄全文七个材料,分“憎恨敌人”、“爱护青年”两个侧面进行阐发,读者从文中所感知的信息,似乎《琐忆》材料全都是作者与鲁迅直接交往时的“回忆”,而高中教材也都将文中材料说成是鲁迅与作者的“七次谈话”。然而,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6.
<正> 《琐忆》是唐弢先生1961年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此文从80年代初直至今日,多年来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作为传统课文,所以影响不算小。《琐忆》一文开头,引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纲总摄全文七个材料,分“憎恨敌人”、“爱护青年”两个侧面进行阐发,读者从文中所感知的信息,似乎《琐忆》材料全都是作者与鲁迅直接交往时的“回忆”,而高中教材也都将文中材料说成是鲁迅与作者的“七次谈话”。然而,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幅幅插图,形象鲜明,丰富多姿,具有极好的想象作用。以插图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成了学习语文的重要课题。学习课文时,可凭借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进而进行形象的补充,形成更为生动、丰满的形象,从而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如第二册《琐忆》中的插图,描写的是鲁迅初次晤见唐弢的情形。鲁迅穿着朴素,显得十分亲切;唐弢像是风尘仆仆地赶来似的,托着文稿,在聆听先生的教诲。先生夹着  相似文献   

8.
唐弢先生在《琐忆》一里说到一段坛掌故:“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偶尔写些同类性质的章。  相似文献   

9.
唐弢的《琐忆》是一篇以写生动琐事来回忆、赞颂鲁迅先生的散文。文中所选写的虽是琐事,可都很好地反映了鲁迅的精神,而且写得十分生动,读来十分感人,确是一篇“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旨趣并佳的美文。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二册唐弢先生的《琐忆》时,请一位同学读“鲁迅先生建议‘我’出一本‘官批集’。”这一段读完后我问同学们他读得如何?一生马上回答说:不连贯。意料之外,我迅速把他点起来,问他为什么这么评价。他说比如在读“还要让它‘流芳’百世吗?”这句时,他就有意在“它”后作了一  相似文献   

11.
唐弢先生的《琐忆》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而写的,其中有一段文字使人诵之不忘,细细品味,才体会出修辞的力量。这是一段文字与语境完美结合的文字,又是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典范。他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2.
唐弢同志的《琐忆》一文,是一九六一年为纪念鲁迅先生八十岁诞辰,应外文出版社之邀而写,刊载于同年九月号英文杂志《中国文学》上。作者唐弢,原名唐瑞毅,现代作家,著名评论家,鲁迅研究家。他在三十年代做为一个文学青年,很幸运地结识了鲁迅先生,曾亲身受到鲁迅先生的教诲,鲁迅精神的熏陶。由于他是怀着敬仰和热爱的感情写了这篇回忆文章,因而使我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  相似文献   

13.
王晓维 《语文知识》2005,(10):29-29
1.老舍《茶馆》:先后相继关了门。《茶馆》第二幕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先后”与“相继”语意重复,应去掉一个。2.唐弢《琐忆》:不期而遇地晤见。文中有这样一句:“我却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不期而遇”与“晤见”连用语意重复,应改为“我却与鲁迅先生不期而遇了”。3.汪曾祺《胡同文化》:羊尾巴、狗尾  相似文献   

14.
要在一篇四千字左右的短文里准确地反映一个伟大人物的全部人格,生动地写出他的思想立场、战斗风格、精神力量以至气度来,这确实是谈何容易。然而,唐弢同志却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琐忆》就是一帧十分成功的鲁迅先生的写照。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除了他作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战友,亲聆教诲、熟谙鲁迅的著述,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些原因之外,就是他精巧细密的艺术构思了。那么,《琐忆》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一是纲举目张,展现全貌。这是《琐忆》结构的主要特色。文章开头就提起了全文的纲:“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  相似文献   

15.
文无定法,大体须有。学写散文,应从最基本的练起。 (一)由写“往事琐忆”起步,掌握构思回忆性散文的基本要领。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吴伯箫的《菜园小记》、唐弢的《琐忆》,从中体会散文取材“散”、线索“明”、笔法“活”的特点,以及构思的一般规律。然后,努力追忆童年、少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撷  相似文献   

16.
唐弢同志的《琐忆》,追忆了关于鲁迅后期若干零碎的小故事。乍一看,确如题目所言,是有些“琐碎”的,但由于这些“零碎”的故事,都被作者巧妙地编织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主题的红线之上,所以给人的印象,却是十分严谨的。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赞扬先生“俯首”的伟大精神,第二部分歌颂他“横眉”的高贵品质,这就完整地塑造了鲁迅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鲁迅精神的实质。如果说“琐”,只是就选材的现象而言,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谦词。这种以零碎的材料,着力表现一个统一而集中的主题的写法,正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其实,《琐忆》的严谨,并不仅仅表现在有个统一  相似文献   

17.
《琐忆》看似随意着笔,如道家常,信手拈来,不经不意,而事实上唐弢先生构思这篇文章是匠心独运的。且不说议论抑笔的开头,昂扬抒情的结尾,接榫合缝的过渡,本文单就《琐忆》事理相套论证结构作些阐释。 事理相套论证结构是宋元话本、拟话本常用的结构形式。其表现形式为“入论——正话——结论”,即“ABA”式(A为议论,B为事件)。宋元话本这种结构形式是中国伦理政教型文化影响的结果。唐弢先生是否受此种文化的影响呢?这是另一问题,在此不涉及。客观上,《琐忆》事理相套论证的结构反映着伦理政教型文化因素的  相似文献   

18.
《琐忆》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唐弢写的一篇回忆鲁迅的散文。唐弢,1913年出生于浙江镇海县畈地唐(现属宁波市)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清贫,勉强读书到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为生计所迫,十六岁考入上海邮局当邮务佐。1930年参加进步读书会,并在地下党领导下搞工人运动的宣传工作,同时学习写作。1933年开始向《申报》副刊《自由谈》投稿,其中《新脸谱》一文被叭儿们误认为是鲁迅写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巴金和唐弢都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参加了鲁迅先生的丧仪和葬礼.事后,两人分别写了“鲁迅丧仪”的散文,巴金的一篇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以下简称巴文)唐弢的一篇是《鲁迅先生丧仪散记》(以下简称唐文).比较一下这两篇佳作的异同,对于提高散文鉴赏和习作水平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唐弢先生在《琐忆》一文里说到一段文坛掌故:“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偶尔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由于产量不多,《自由谈》以外又不常见,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