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夫之在经学与史学上均有精深造诣。他援经论史,以史证经,把经学与史学的密切关系表现得十分透彻。其中王夫之《春秋》学见解直接成为他史学研究的思想根源,所以,研究王夫之史学离不开他对《春秋》学的理解。而《春秋》学对王夫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春秋》书法上,即《春秋》"尽而不汙"和"惩恶劝善",使王夫之史学研究形成了直笔和致用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朱熹著述《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和《周易本义》的指导思想,认为这些训诂著作表现了朱熹独到的诗学思想、史学思想、易学思想,以及理学思想,作为宋代训诂学的代表作,奠定了朱熹在汉语训诂学史上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认为《太玄》与《易》“道同而法异”,故《太玄集注》多援《易》以释《玄》;并以为《太玄》合于圣人之心经典之义,故《集注》广引经典以释《玄》;《集注》以卦气学说和首名义训,重新厘定玄首拟卦之序.要之,司马光把《太玄》置于易学发展史的大背景下进行整体观照,以透显《太玄》熔铸百家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研究《通鉴》的学者很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解放前后,又有不少学者致力于《通鉴》的研究,取得不少重要成就,但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偏向。例如偏重于《通鉴》一书本身的思想内容及史料价值方面的研究,而从中国史学发展史的角度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就很不够。笔者在探索司马光史学思想中写成此义,旨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历史编纂学方面粗略地探讨《通鉴》的编修过程。  相似文献   

5.
北宋史学家孙甫的《唐史记》一书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对《春秋》义例的效仿;其次是从史实出发展开评论。后者使该书迥异于其他的史评著作。孙甫的史学思想受到孙何等人的影响。而孙甫关于史体优劣问题的论断也影响了司马光,他对唐代史实的考辨成果,也多被《资治通鉴》所吸收。  相似文献   

6.
我国史学历来较重视如实写史,一些正直的史学家以作信史为己任,司马迁就享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①的美誉。司马光以其《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垂名青史,而在过去一个时期里,由于某些政治原因,司马光在史学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被埋没或削弱了,更由于《通鉴》本身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易使后人忽视作者在学术上的良苦用心,往往将其学术观点等同于政治观点。实际上,作为一位严谨的史学家,司马光比前代史家更重视史学的求实求真,并总结、开创了一整套求实的史学方法,这是应当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资治通鉴》是北宋修成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下迄五代世宗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由司马光主编,刘恕、范祖禹和刘邠等是主要编写者。司马光(公元一○一九年——一○八六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洓水乡人,世称洓水先生。仁宗时中进士,哲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一○八六年病卒,享年六十八岁。追封“温国公”,谧“文正”。司马光从小酷爱史学,“自幼至老,嗜之不厌”。除撰《资治通鉴》外,还有《稽古录》、《洓水纪闻》等。他在研究史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的史籍浩如大海,却没有一部简明而完整的通史著作为学人提供方便。他说:“从春秋之后,迄今千余年,《史记》至《五代  相似文献   

8.
明万历年间,山东道士周玄贞集录的宋元以来《高上玉皇本行经》的各种注解,编成《皇经集注》。万历十三年冬罗洪先审阅《皇经集注》后,作《皇经集注初纂前序》。由于《皇经集注》是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持的《万历续道藏》编纂工作的组成部分,而罗洪先是《皇经集注》审阅者,可见明代阳明心学与道教不仅存在着思想上的交融,而且阳明学者与嘉靖万历年间的道教团体之间存在着人员之间的交往。因此,该文是研究阳明学者与道教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谭史斋论稿》和《谭史斋论稿续编》精选了葛志毅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考辨以及学术思想、史学文化的论析评说,意在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时下西方文化神圣的阴影。葛教授说他在备课、讲课和读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后,就想到要自己通过研究寻找答案,有问题,有研究,自然就有了文章。邵俊峰指出,通读葛教授的两部论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为思想而写作的人,并且由专精进入了通博的境界。王善军认为葛教授的论著史论与史料紧密结合,准确地把握了原典的精神实质。王书明认为,思想是好书的灵魂,葛教授的论著是有哲学思想并能激发读者思想的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后人多研究其史学贡献与政治思想。博学多才的司马光还在文学方面创下了丰厚业绩。本文以司马光的诗学思想入手,以期了解司马光在北宋文学方面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论易学对王夫之史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王夫之的史学思想,不能离开他的易学见解,王夫之深究于易而出入于史,援史人易,以易说史,易学成为他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而史学又是易学观用之于历史研究的具体体现。他抓住《周易》之变通的思想特点来研究《周易》.并将这种变通的观念引进历史研究之中.论证人类社会历史的盛衰变动、治乱更替,解说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时,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研究,扬弃了《周易》的循环的变化观.提出了中国历史治乱更替的三个阶段论,建立了以变化和进化为中心的历史哲学体系。但是,由于王夫之坚持"《易》兼常变,礼惟贞常",因此他的历史变易观又受到很大局限,他承认历史的变动性,但不敢否认封建制度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史学界号称“两司马”的汉司马迁和宋司马光,是高悬史学太空的两颗巨星。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开纪传体先河的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编年体时间最长且体例最完备的通史。这两部金字塔式的史学巨制双峰并峙,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千古不朽的史学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陈天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华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宣传家。他的思想主要包括反帝爱国思想、反封建民主革命思想、史学思想、哲学思想及教育思想等。而反帝爱国思想是其思想的主体部分。研究他的生平及其思想对于进一步研究辛亥革命乃至中国近代史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季平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十多年,对学报的复刊和发展卓有贡献。他既是优秀编辑,又是宋史研究的学者。季平是从特定条件下研读《资治通鉴》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发表学术论文17篇,出版专著《司马光新论》。他有感于对司马光的不公正评价而提出一系列不同看法,在宋史学界产生了颇大的影响。他的学术研究具有明显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孙中山(1886—1925)虽然不是历史学家,但其政治思想、社会思想的基础是其历史哲学思想,他的历史哲学思想与其史学宗旨、功能的主张,与20世纪初的新史学观点息息相关,并为近代史学提供了不少可贵的思想,帮助和推进了新史料的挖掘和发现。因而孙中山的历史哲学思想在近代历史哲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孙中山认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在逻辑上没有本质区别。自然科学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历史学中,基于此,孙中山形成了他的进化史观。孙中山的历史观是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的。他以科学的发展论证进化的客观现实。孙中山认为进化思想源…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与司马光是我国古代主张“鉴史以资治”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是我国古代极负盛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王船山深怀亡国之痛,穷经究史,晚年撰写了《读通鉴论》、《宋论》两部史论和一部当代史《永历实录》。他的史论著作,堪称我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珍品。王船山与司马光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学家,深受《春秋》“大义”的熏陶。《春秋》笔法给中国古代史学留下了许多弊端,流毒深远,效尤者历代不绝,王船山与司马光也深受其  相似文献   

17.
《温公续诗话》在记事、论辞上都承继了《六一诗话》。史学家身份和儒臣的思想背景以及北宋前期的政治变化,使得司马光的诗学思想具有特殊之处。结合司马光的史家背景和政论思想,能够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温公续诗话》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与史学家。对于司马光的史学成就,没有人怀疑与否定。但是,一说到政治思想方面,历来论定他是“守旧派”、“顽固派”。其原因,大都由于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从具体分析司马光一生的政治思想出发,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司马光究竟是否守旧与顽固。假如读者能从中看出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原因,笔者将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9.
严复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中的四大代表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代表人物.他虽然不是一位历史学家,但是他的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史学影响较大.过去人们对他的思想的研究,主要偏重在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方面,对于他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史学思想的研究很少,故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对他的史学思想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马基雅维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作为一位政治家,人们对他的研究颇多;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国内对其史学思想的研究显得比较贫乏。笔者在阅读马氏著作《君主论》和《佛罗伦萨史》的过程中发现,他的史学思想是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以政治统治为目的的逻辑展开,这种思想不仅代表了近代史学的开端,还因为马基雅维里独特的现实主义眼光,使其一开始便具有了比较成熟的近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