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唐代手工业者的宗教信仰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信仰礼敬佛教、道教诸神及民间俗神外,最主要的是信仰、尊崇其行业祖师神。他们的的宗教生活既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一环,又是唐代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了解唐代下层民众的生活方式、信仰方式,因此对研究唐代社会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寨神"(苗语jio1denb)是苗族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信仰的内在逻辑结构,是由特定的生境和族群关于生命、生存与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模塑的;这种信仰对维持特定的民族社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松桃苗族自治县鸡爪村苗族寨神为例,试图用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揭示这种信仰的原神象征及其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3.
泰山神民间信仰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它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深刻社会背景的社会现象,广泛地渗透到底层社会的每个角落和广大民众的心灵里。作为一种准宗教信仰,泰山神民间信仰里面有宝贵的和谐思想的文化资源,对泰山神民间信仰加以合理定位和引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庙宇为人们的信仰是提供一个立足之地。南宁五通庙虽是个小庙,但是它浓缩了老南宁人的信仰,水神、佛、文武财神、送子神等信仰都能从庙里的神像了解到。这说明民间的信仰是多元融合的,信仰是有一定的现实功利的。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社会结构的改变、人们的信仰心理的改变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早期卫拉特人①的萨满教信仰,以及藏传佛教在卫拉特民间传播的时间、过程、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卫拉特蒙古人宗教信仰的转换经历了一段艰难而复杂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卫拉特蒙古化的藏传佛教这一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宗教信仰体系也复杂多样,既有以民间信仰形式存在的宗教信仰,又有以大传统形式为主的制度性宗教信仰.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宗教信仰,都对民族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宗教信仰自由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它对于处理好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寨神”(苗语:jio1denb)是苗族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信仰的内在逻辑结构,是由特定的生境和族群关于生命、生存与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模塑的;这种信仰对维持特定的民族社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松桃苗族自治县鸡爪村苗族寨神为例,试图用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揭示这种信仰的原神象征及其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8.
"社公"是壮族民间对"土地神"的一种称呼。在壮族地区对"社公"是非常崇拜的,并形成一种社会信仰。通过调研广西武宣县石迭村对社公的祭祀过程,探析出"社公"祭祀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春祈秋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团结邻里、宗族,构建和谐社区;祈祷神灵守护一方安宁。  相似文献   

9.
壮族民间麼教信仰是从壮族原始巫教中发展而来的一种原生型民族民间宗教信仰。麼教以壮族的始祖神布罗陀为信仰主神,在壮族人心中,布洛陀也是本民族的创世神、智慧神、道德神和宗教神。麼教自身有一套完善的宗教信仰体系,包括麼教经文典籍《经布洛陀》,麼教教义教规麼,教从教者,以及固定的教仪式。世代壮乡儿女崇拜布洛陀,信仰教,希望借此力量达到为人消灾减祸,赎魂驱鬼,求福解冤,匡正伦理等目的,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五代十国时期宁化建立的显应庙,原是宁化民间举行祭拜草仓神的重要活动场所,南宋时期纳入官方祀典.明代国家对民间信仰活动实行严格控制,官方希望通过以李纲为主神来重新确立显应庙神灵体系,但这种具有合法地位的外来神明未能与地方社会建立直接联系,最终未能实现"民间化"和"在地化".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徐州地区黄运交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自然山川神、灾害神、水神的崇拜,也有对关帝、文昌帝君等人格神的信仰。民间信仰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点,官方力量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22.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巽:伏。床:先秦时席地而坐,床是一种用于倚凭的家具,不是后代用于睡觉的床。史巫:祝史和巫觋(《楚语》女曰巫,男曰觋)都是古代从事迷信活动的有知识的人。纷若:纷乱的样子。“纷”训“变”《说文》“变,更也。”  相似文献   

13.
南宋末,陈文龙就被视为岳飞的代身。文章通过有关事例研究从元以来,陈文龙相继成为杨公太师(陈公太师)、水部尚书、福州府城隍三种神灵,前两者为民间私谥,第三者为敕封,影响达到莆仙、台湾、福州、冲绳、杭州与东南沿海等地。  相似文献   

14.
土族民间存在着很多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这些民间信仰是土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丰产信仰、生殖崇拜、家神崇拜最为广泛和典型。本文试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解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以探讨土族民间信仰产生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宁化客家牌子锣鼓繁衍于明代,是流传于闽西北客家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吹打乐。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的积淀,宁化牌子锣鼓逐渐形成了由南北曲以及民间小调为主的曲牌体系。牌子锣鼓的曲式结构为联曲、联奏形式,调式、调性色彩丰富多彩,还大量存在交替调式的现象。牌子锣鼓广泛应用于祭祀、庆典、灯彩、迎神庙会等场合,乐器有唢呐、小鼓、边鼓、拍板、锣、钹等组成,多为边走边奏的表演形式,深为老百姓喜爱。  相似文献   

16.
徽商的民俗信仰体系包括祖先崇拜、乡土神信仰、儒学崇拜、财神信仰、行业神信仰、自然崇拜等诸多层面。徽商的民间信仰对于徽商个体、群体乃至社会都有重要的功能,不仅可以调适心理、规范道德情操,而且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强化群体协作和社会整合。徽商在历史上的发展走向在某种程度上与其民俗信仰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中保存了大量的两宋诗文,其中一部分作家未被《全宋文》著录,可据以辑补佘登元《射虎流杯桥记》、胡彦嘉《上高宗皇帝遗表》、徐若讷《跋孝顺木图》、陆升之《梦归堂记》、林淘《置小学记》、刘汉英《巩公增修学廪记》六篇。  相似文献   

18.
上巳节是我国一个具有浓厚节俗色彩的传统节日,它从产生以来,就孕育了丰富的节俗内涵。入宋以后,上巳节俗不再如前代丰富,并打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感伤色彩。上巳衰微,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宋上巳词的分析研究,仍能探得上巳节在宋代的流变。  相似文献   

19.
三山国王信仰是粤东地区的主要民间信仰活动,从明代开始随着粤东客家人向台湾的播迁,三山国王信仰也传到了台湾地区,成为客家人开发、建设台湾的重要守护神。透过描述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分布与发展及历史不同时期在粤、台两地的互动来探讨民间信仰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