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内容和现象不足的情况下,开发一套新的实验简易装置,使实验现象更直观.  相似文献   

2.
从增加演示实验效果的角度对现行教材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实验进行改进,应用数字化实验技术可以清晰展示温度变化过程,将烧杯改为大试管,减小药品用量并保证现象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3.
4.
统编初中化学课本在第三章中介绍了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概念。指出:“象氢气还原氧化铜以及炭还原氧化铜这类反应不但没有热量放出,而且还吸收热。”并总结出“吸收热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许多教师在阐述吸热反应时,都以上述两个反应为依据。那么,这两个反应是吸热反应吗?笔者就此问题在本文进行探讨。 实验:将干燥的碳粉和氧化铜粉沫按体积比3∶1在瓷研钵中混合,用研棒充分地研磨(直到干燥的粉沫磨到边上能结成片,不从研  相似文献   

5.
统编初中化学课本在第三章中介绍了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概念。但有的《教学参考书》指出,“像氢气还原氧化铜以及碳还原氧化铜这类反应不但没有热量放出,而且还吸收热。”并总结出“吸收热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许多教师在阐述吸热反应时,都以上述两个反应为依据。那么,这两个反应是吸热反应吗?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实验:将干燥的C粉和CuO粉末按体积比3:1在瓷研钵中混合,用研棒充分地研磨(直  相似文献   

6.
新旧人教版教材均沿用了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这一实验,向学生介绍吸热反应,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文章介绍了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吸热反应实验改进方法,使用十水碳酸钠与硝酸铵晶体作为替代致冷剂进行实验,液化苯酚作为显影剂,在避免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方法对环境和实验者造成危害的同时,保持了原有实验的趣味性与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化学反应热效应规律性的说明,从热理力学第一定律、焓变、化学键的变化,来阐述一个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结果——放热还是吸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吸热或者放热反应的概念有一个比较确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对吸热反应实验进行改进,通过使用十水碳酸钠与硝酸铵晶体作为替代制冷剂,液化苯酚作为显影剂,在避免传统实验方法对环境和实验者造成危害的同时,可使实验具有魔术般的趣味性与视觉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第19页[实验1-3]、[实验1-4]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分别表现为:[实验1-3]:①作为课上演示放热反应的实验,学生在教室的座位上很难观察到普通温度计的刻度,更谈不上观察到反应时的温度上升情况。②使用纯净的稀盐酸与铝片反应,反应速度较慢,加之产生的热量容易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产生的热量容易损失,造成试管内的温度上升较慢,影响教学效率。[实验1-4]:①药品用量较大,给教学造成了较大的浪费。②反应所产生的大量氨气污染室内空气,影响师生健康。…  相似文献   

11.
12.
1实验目的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吸热反应是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1节的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5~8滴水的泡沫塑料(或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10g氯化铵晶体粉末,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到小烧杯底部的水已经结冰,并将泡沫塑料(或玻璃片)粘在一起,证明该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化学必修2中的吸热反应实验,以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为反应原料,药品用量多、价格高且有污染.改进实验从药品用量、仪器、产物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柠檬酸(H3C6H5O7·H2O)固体与Na2CO3·10H2O固体混合、柠檬酸饱和溶液与NaHCO3固体混合,都有吸热效应,适合学生进行小组或家庭实验,亲身体验常温下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4.
关于吸热反应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实验 1 -4]是一个新的实验 ,有一定的难度 ,现谈谈对吸热反应实验的研究。1 实验事实1 .1 晶体之间的反应(1 )在小烧杯里加入 2 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 [Ba(OH) 2 ·8H2 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 5—8滴水的泡沫塑料(或玻璃 )片上 ,然后再加入约 1 0g氯化铵晶体粉末 ,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使Ba(OH) 2 ·8H2 O与NH4Cl充分反应。实验现象 :在玻璃棒搅拌过程中 ,原来无色的颗粒状晶体慢慢变为粘稠状 ,最后成为糊状物质。实验过程中闻到有强烈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15.
16.
一、问题的提出碳还原氧化用的变化,是中学化学重点知识“碳的还原性”的事实基础。近半个世纪的中学化学教科书,都编排了这一变化作为演示实验.在这个演示实验的同一节教材中,还首次提出了“吸热现象”、“放热现象”、“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因此,指明碳的热效应是必然的了.在五六十年代的教科书上,写明“碳使二氧化碳或氧化铜还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1)在八十年代以后的教科书上,回辟了碳还氧化铜的热效应问题,仅以碳燃烧等变化来说明以上几个概念。说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是错误的,回避其热效应也是…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上用NH_4Cl与Ba(OH)_2:8H_2O的反应说明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但Ba(OH)_2·8H_2O有毒,有强烈的腐蚀性,原料用料大,反应产生的氨气多,对环境有污染,并且实验现象也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室温高时不一定能看见水结冰的现象。笔者进行了一些改进,现分享给大家。一、改进思路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因此可以寻找一个原料安全、产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实验一直是“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章节中典型的吸热反应实验[1-2]。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教材中该实验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药品用量较大,造成较大的浪费(违背“节约”原则)。  相似文献   

19.
吸热反应实验是一类重要的实验。通过我们的研究。介绍四个简单的吸热反应实验。可以作为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可以作为学生的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设计了新的吸、放热反应演示实验。新设计的实验简易可行,结合蓝色碘-淀粉溶液遇热褪成无色溶液,遇冷又变成蓝色溶液的可逆热色性原则,通过漂亮明显的颜色变化可以使全体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且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