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并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的。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常发生于与个人打交道的相关职业中,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倦意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身上表觋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对教师职业倦怠提出调查研究方案以及研究预测。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burnout)概念由美国学者弗鲁顿伯格(H.J.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近年来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已延伸到教学领域。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4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教师心理资本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差异,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性别的教师在爱心、耐心和乐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以及乐观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希望以及教学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耐心、教学效能感和乐观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月收入的教师在希望、爱心和教学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否有班主任经历的不同教师在希望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教师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以及非人性化维度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与认知枯竭维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对教师职业倦怠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4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教师心理资本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差异,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性别的教师在爱心、耐心和乐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以及乐观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希望以及教学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耐心、教学效能感和乐观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月收入的教师在希望、爱心和教学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否有班主任经历的不同教师在希望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教师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以及非人性化维度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与认知枯竭维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对教师职业倦怠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  相似文献   

7.
王瑜 《教书育人》2009,(7):71-72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及其表现 虽然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并没有完全统一,但大部分学者的共识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是不能成功地应付各种负面压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全国5 67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特点与差异表现。结果发现:(1)中国中小学教师的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水平较高,非人性化水平较低,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特点;(2)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男性、已婚、教龄1020年、中级职称、班主任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相对较高;(3)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也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中学教师、农村教师、北京及东部和西部地区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道德正处于调整、重构过程中的社会价值观而凸现出新,老问题。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作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和谐教育也在随之进行。作为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之一的教师职业倦怠.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演变,这无疑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型的教师”职业病”.也成了构建和谐教育的一块绊脚石。为此,只有通过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途径和形式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心,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今天的和谐教育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10.
国外大量研究显示:教师行业确实是一种高压力职业,大约1/4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师是一项“非常或极度有压力感的职业”,在教师离职的原因中最普遍的是疲劳、精神紧张、沮丧、损耗、适应学生困难等。我国在当前的学校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工作要求高、工作压力大是普遍现象,面对高考备考的现实需要,很多高中学校已经没有了寒暑假、没有了节假日,更没有了周末,正如英国教师也曾发出的感慨:“周末休息已经是很遥远的过去了!”  相似文献   

11.
刘素隔 《考试周刊》2011,(20):16-17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会对学生、教师本人和教育事业,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作者选取了中小学教师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生职业倦怠的客观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节方法,以对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对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也构成一定阻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管理者关注的话题。教师职业倦怠是如何产生的?教师怎样才能消除职业倦怠?本期“三人行”栏目将围绕“教师职业倦怠”这一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13.
近期国内很多调查研究资料表明,有相当比例的中小学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患精神疾病的比例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群。过大过重的心理压力,对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一  相似文献   

14.
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要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教师教育培训在教师教育中,要注重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确立对教育事业的信仰,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  相似文献   

15.
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要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教师教育培训。在教师教育中,要注重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坚定的教育信念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最好"解  相似文献   

16.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唐芳贵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7):97-100,109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之一。文章从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发展过程、成因等方面综述了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进展情况;介绍了职业倦怠研究的理论成果;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寻缓解倦怠对策,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调查显示,职业倦怠是目前教师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改变教师的精神风貌与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问题迫在眉睫。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表明,教师不仅要教育别人,更要自我教育。一、职业倦怠的状况。网上流传的一封《教师死后给阎王爷的信》道出了当下教师的真实窘境,让人感慨万千。2011年7月,农四师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在农四  相似文献   

19.
王有余 《教师》2013,(1):24-24
如今,应试教育的重压,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以及家长望子成龙的焦虑,都使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上过高的期望、挑剔的目光、强大的精神压力、繁重的工作负担势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师们能通过自我调适重新找回幸福感吗?  相似文献   

20.
倦怠是一种消极情绪,是由主体对客体的厌倦、冷淡所导致的疲倦、困乏的身心反应。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压力,从而产生的一种惰性心理和畏惧心理。职业倦怠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阻碍了教师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