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入手,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以社会为背景,为社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王斌 《考试周刊》2007,(18):97-98
“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是指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内青少年施以各种形式的课后教育,开设多种课程类型,从而提高青少年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或过程。“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是整合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产物,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提高德育实效,并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每个家庭和社会的事。青少年的教育更是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青少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要被社会环境所熏陶和感染。通过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交换,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定要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德育工作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依靠社会的教育因素。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织,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城市小学德育工作应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2005年,吉林市船营区利用治理整顿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有利时机,把濒于关门的社会办学机构划归政府统一管理,在全区建立了11个社区“青少年成长驿站”,既规范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教育行为,又很好地解决了部分学生课后管理问题,创造出了当前形势下发展社区教育的可行之路。船营区充分认识到社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拓宽渠道,注重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各种青少年社区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社区“青少年成长驿站”具有研究性、探索性、创造性,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从单纯说教到注重道德体验,从过分注重教育形式到关注心灵的震撼和感应,从讲大道理到贴近生活实际,开创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戴永忠 《教育探索》2003,(10):36-37
“社区学生课后教育”是指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内学龄青少年施以各种形式的课后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或过程。“社区学生课后教育”是整合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产物,有助于减轻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提高德育实效,并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上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指引下,在依靠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观念的影响下,兴起了社区教育。当时的社区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德育社会化”为重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整体育人模式;二是发动社会力量在物质上、经费上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进入90年代以后,一些学校开始“回报社会”,向社会开放,通过文化共建、学生社会实践、教师智力输出等形式为社区提供服务。1992年4月,普陀区真如镇兴办了上海第一所社区教育学校;1993年第一所由…  相似文献   

7.
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社区教育的预防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究其根源,既有青少年自身因素,也存在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社区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建立健全实施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教育预防机制,实现社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中央20个部委实施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在人民大会堂开始启动。这一工程目标是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为了明天——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周”同时拉开帷幕,集中开展青少年学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并在全国青少年网上开展普法知识大赛等活动。  相似文献   

9.
社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天津市第95中学程以泰“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经济基础。同时教育对社会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社会。这里所说的社会,一是指大社会──国家,二是指学校周围的小社会──社区。在我国当前情况...  相似文献   

10.
让教育走入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以社区为依托,提高全民素质和发展社区”的新格局正在我国社区教育领域逐步建立,并从过去单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学校社区教育,拓展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发展社区”的社区教育。 近些年,我国的社区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一些社区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地区教育已经从自发走向自觉,从无序步入有序,从活动型转向制度型、实体型、网络型和规范型,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并且把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社区教育将以其“社区与教育结合”的独特教育方式,日益显示出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郑艳 《少先队活动》2022,(S2):30-31
<正>宁波市海曙区段塘街道洞桥(小漕)社区由原洞桥、小漕两个拆迁社区合并而来,既有无物业的老旧小区,也林立着一个个新建商品房楼盘。近年来,辖区新小区陆续交付、青少年人数激增。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典型、基层治理活跃的实景,为充分回应“双减”背景下青少年及家长需求,引导青少年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市、区少工委的精心指导下,洞桥(小漕)社区把社区作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和谐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将少工委搬到少先队员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12.
“边缘青少年”的内涵“边缘青少年”工作,是香港青少年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边缘青少年”,是指24岁以下(15~19岁居多)没有工作,虽然选修了一些课程,但是每周上课时间很短,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客观因素与自身的主观因素无法达到和谐而在行为上产生偏差的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的行为远离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3.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目前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多的,新闻传媒中的不健康因素,社区非正式群体的干扰,社区文化市场中的黑白并存、鱼目混珠,社会超前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对青少年不宜的“三室一厅”、网吧的诱惑,并非主流但确实存在的唯利是图、人情冷漠的不良风气的侵袭,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这些无一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应当正视这些现象并着力解决之,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粗浅看法,望同行不吝赐教。一、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社会化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 “回归主流”是特殊教育的理想目标,开展“社区化教育”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社区化教育已成为智障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些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让学生走进社区,让教育回归生活,实现了社区资源的整合,正确处理了“学生与社会,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把学校、家庭、社会统合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本期“视点”邀请部分专家、校长、教师,就培智学校的社区化教育专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介绍他们的认识、经验和做法,希望读从中受到启发,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科学实践,让智障儿童通过社区教育顺利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5.
钟樱 《中国教育学刊》2006,(6):33-35,57
创新学校评价体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一所社区配套小学,“把评价还给社会”是实践“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共发展模式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是社区内重要的人才资源,是优化社会大环境的耕耘者和社区教育的生力军。他们是“三结合”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辅导员作用是深化青少年教育的需要,是实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是青少年德育的基础工程。几年来,我们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点滴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和充实辅导员队伍1.依靠学校自聘辅导员学生家长中人才济济,是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中,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城市弱势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当代城市弱势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现状,并提出从社会、家庭、学校、社区、个体等多个层面来进行调适,以期促其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区青少年教育推进教育社会化进程西城区副区长胡红星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城内和区域或街道通过试点逐步建立社区或者社会教育委员会一类的社会组织,以组织协调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学校工作.优化...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赋予的职责,也是学校教育改革和社区发展的共同需要。学校教育资源的开放要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目标,以“惠及社会”为导向,以学校社区互动、实现“双赢”为出发点,本着“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方针,重在取得实效。几年来,我校坚持开放学校资源,使居民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实实在在获得了高尚的娱乐、健体和精神享受,从而不断推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何佩弦 《天中学刊》2001,16(Z1):96-96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被称为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也是我国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十分重视的问题。事实上,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情况十分复杂,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学校忽视全面教育,教育不当或不充分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的潜在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教育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是,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剧增的情况分析,学校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