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伴随计算机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高校作为一个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网络信息技术给他们提供了诸多的学习途径,特别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类正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在从整体上影响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信息技术的教育水平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21世纪的大学生应具备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熟练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下,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进行着一场技术革命,我们的社会已经由工业时代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信息技术对教学课堂来说,也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缺少信息技术参与的教学是不符合现今社会下教学要求的教学.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也指出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增强师生之间的课程互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课程提供多种多样的元素与强有力的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点问题.而初中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得到优化,也是我国的教师队伍一直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课走进初中课堂并没有太多的年头,但随着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日渐重要.为此,我市在2007年开始进行了无锡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毕业考查.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社会信息环境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纵观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因此,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是走向社会的入门技能,必须要学好.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人们行为、思维、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式,成为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文章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内涵,阐述了传统学习活动效益低的问题,并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效益提升的思路,最后构建了相应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社会下,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进行着一场技术革命,我们的社会已经由工业时代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信息技术对教学课堂来说,也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缺少信息技术参与的教学是不符合现今社会下教学要求的教学.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也指出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增强师生之间的课程互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课程提供多种多样的元素与强有力的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已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网络的飞速化发展,正在静悄悄的改变我们的一切.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既促进了信息技术知识的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也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已经被逐渐接受并适用,信息技术已经渐渐发展成为一项在社会技能体系中占比重较大的生活和生产技能.不管是企业日常管理、财务管理、教学活动,其时代性特征均以信息技术的适用为标志.学生处在人生选择的重要岔路口,或是升入高一级学府,或是就此迈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其必须具备一系列的生存技能和实践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愈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生活和生产当中,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但是这个最热门的专业目前几乎是竞争最激烈的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存在不理想的现状.提高就业率的根本手段是为社会的岗位提供迫切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对就业形势作出正确的了解与判断.本文通过了解信息技术专业就业形势,根据社会岗位人才的要求论述了培养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培养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应用促进公平: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有助于残障人群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比较,本文厘清并阐述了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应用中的几个核心问题:作用、应用领域以及"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残障学习者的特殊教育需要,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克服或弱化认知、情感以及身体和感官障碍带来的困难,更加自主地学习、交流与生活.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领域可以分为辅助技术应用和远程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实施,应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教职员工培训与再培训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快速渗透于社会的各个行业,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不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措施,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联系,以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信息技术必然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式学习的能力,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多方面研究,笔者就所获的心得与大家做一下探讨. 信息技术课程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15.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决定课程的四个关键因素:知识、社会要求、社会条件和学生特点,都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步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进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行各业都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来加快自身的发展.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目前很多学校已经主动采用信息技术的产物即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优良人才.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技术不断普及,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学校体育项目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此带来极大的便利,多门学科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体育把知识教育、身体锻炼以及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式.在高校的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社会正在向信息化方向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世界,也深深地改变着数学世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思想变得容易表达了,数学方法变得容易实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从教学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和从远程教育角度分析了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发展中的应用,并探讨了今后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形成了新的信息交互模式.小学音乐教育当中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全新意义的变革.本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通过部分信息技术有效利用,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