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记】我们是树起新教育的旗帜,同旧的传统教育奋斗。我们是要在教育上革命,进而办一种革命的教育。——陶行知《对创办新安小学的三点希望》(孙铭勋:《古庙活菩萨》,上海儿童书局1934年版),吕星斗主编(中国革命博物馆编)春秋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相似文献   

2.
汪达之(1903~1980),祖籍安徽黟县,出生于安庆。早年求学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1930年,受陶行知委派,任江苏省淮安县新安学校校长。1935年,创建新安旅行团。后来,汪达之先后担任盐阜区行政公署文教处干部,苏皖边区政府督学,华中建设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师范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语录     
《生活教育》2011,(14):45+96
我以为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给学生一种那个改造环境的能力。——《陶行知全集》第8卷第27~28页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363页  相似文献   

4.
金礼福是陶行知先生的忠实崇拜者,他总是能够一字不差地引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说,人生应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而对金礼福来说,这一“大事”就是创造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骁 《上海教育》2003,(12B):44-45
金礼福是陶行知先生的忠实崇拜,他总是能够一字不差地引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说,人生应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而对金礼福来说,这一“大事”就是创造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相似文献   

7.
国内动态     
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全集》共六卷,已经在不到两年(1984年3月笔者见到第1卷,1986年1月笔者就见到全集)的时间里出齐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学术界的一大盛事,也是我国教育出版界的一大壮举。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改革事业,留下了大量著作。但过去只有  相似文献   

8.
汪达之同志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930年,汪达之同志受陶行知先生的重托,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忘我献身精神,到淮安新安小学接替了原来由陶行知兼任的校长职务。汪达之作为一名专职的校长,是没有工资的。当时,新安小学也不向学生收学费。汪达之同志和学校教师及住校生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垦荒种粮种菜,以勤工俭学的收入作为办学经费和住校  相似文献   

9.
胡国枢研究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久负盛名的陶行知研究专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长期致力于陶行知研究,笔耕不辍,成绩斐然。最近,我又读到他的陶研新著《中华本土教育家陶行知》。这是继《陶行知传》(与人合作)、《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陶行知新论》之后,胡国枢撰写的第4本高水平的陶研学术著作,也是“作者几十年置身陶学的综合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在陶行知的故乡——歙县举行“向陶行知学习,做合格的人民教师”主题报告会。会议邀请了四川教育学院刘裕权教授到会做了主题报告,报告分为四个方面:一、学习陶行知,追求一个目标——“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二、学习陶行知,弘扬一种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做一个能奉献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教育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结合浅探张宝臣1917年,陶行知抱着改造旧中国,要使每个中国人都受教育的宏伟意愿,为民族解放与社会改革而奋斗的雄心壮志,从美国回到了祖国。他在一首诗中表达了他的愿望,“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  相似文献   

12.
他为人谦和,平日里教书育人,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乡村教师。但是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后,人们才知道平凡背后有更多的不平凡。从教20年来,杨瑞清始终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目前的任务》是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社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的整理稿,全文不到2000字,当时发表在1939年1月10日出版的《战时教育》第3卷第10期上,现在收录在1991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全集》第4卷。《陶行  相似文献   

14.
刘巧利 《生活教育》2014,(15):31-35
正今年6月份见到安徽省84岁的老作家孙肖平,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朱小蔓会长引荐的,朱会长希望能够对孙老做个专访,因为孙老的新著《新安师魂——汪达之和他的弟子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4年1月版)是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相关的。两次专程拜访孙老,就四个问题进行了访谈,整理出来,与各位交流,以期共鸣。  相似文献   

15.
自立歌     
《生活教育》2014,(4):1-1
正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笺注】此为1934年6月1日《生活教育第一卷第八期》的封面题诗草稿。陶行知手书《自立歌》,出自于1925年底在南开中学的演讲,题目是《学做一个人》,原为"……靠祖先,都不算好汉。"经修改并书。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发表在1934年6月1日《生活教育》杂志第1卷第8期上,现收录在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陶行知全集》第三卷。一、写作背景1932年5月,国民党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程》(以下简称《暂行规程》)规定:  相似文献   

17.
《同舟共进》2011年第1期刊发了周正章先生写的《陶行知当年的“深思”与“多虑”》一文,说明他在川版《陶行知全集》是否收入陶行知两篇带有政治色彩的文章——《读列宁传》和《关于社会改造的提案》——所发挥的作用,笔者对此已经著文《〈陶行知全集〉编辑中的小插曲》予以说明,请参见《生活教育》2011年第12期(上),不再赘述.此外,周先生在文末还就两篇文章做了简明的评价:“陶行知当年的思考,并不因岁月的磨损而稍减分毫.”周先生在行文中对陶行知赞誉多多,但是醉翁之意似乎不在酒.因为文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18.
胡晓风 《生活教育》2011,(12):37-41
《同舟共进》2011年第1期刊发了周正章先生《陶行知当年的“深思”与“多虑”》一文,谈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持编辑、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全集》(下文简称川版全集)10卷本时,编委内部就是否收录陶行知《关于社会改造的提案》和《读列宁传》两篇文献有截然不同的意见。周先生表示是他的“意见被采纳,这两篇颇有争议的文章收入了《陶行知全集》”。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35年1月1日的《生活教育》第1卷第22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拉夫教育》。该文现已收入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陶行知全集》第3卷。时隔半个多世纪,再读先生当年发表的这篇文章,深感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办好教育,仍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20.
记者:胡老,您是陶行知的学生,又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副会长,《陶行知全集》1~11卷的主编,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请你谈谈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是怎样提出、如何发展的呢? 胡:陶行知1913年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中就闪现着“创造”的光点。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明确无误的是1919年,他提出“创造精神”,“创造的教育家”(见《第一流教育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陶行知全集》第1卷25页,以下简称全集×卷×页),把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