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情报参考》2006,(7):62-63
日本自明治维新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100多年的时间为“赶超型现代化”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日本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出一直明显过重的鲜明特征。在这个时期,日本教育发展同样实现了“赶超型现代化”,成为日本经济成功崛起的根本动力。同时,“赶超型现代化”的教育发展中存在学生厌学、逃学、弃学、人格扭曲、甚至自杀等许多“教育公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成为教育弊端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日本职教发展的特点与改革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是日本实施“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五十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深受美国影响建立起来的学制“在教育领域已经看到制度性疲劳,有必要进行为打破固定化教育模式的教育改革。”日本自明治时期以来赶超欧美先进国家作为基本目标的所谓赶超型现代化时代已告结束,出现重新审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科技人材培养的总政策是适应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从数量发展到质量提高,相应改革教育制度与内容,培养具有创造力与适应力的人材,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以确保科技人材的培养。 第一,把科技人员培养计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环,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之中。 由于日本经济体制是一种带有一定程度计划性的市场经济,因而从1955年12月鸠山内阁制定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6—1960年度)起,科学技术的振兴问题,就在计划内进行。于1957年12月由岸内阁重新制定了《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1962年度)。此计划特点之一,在于它是战后以来首次将教育政策和计划编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如计划的“振兴科学技术”部分提出,“为促使引进先进技术和发展本国技术,在整顿研究开发体制的同时,要以加强高中、初中.小学的科学技术教育及充实研究为基本”。  相似文献   

4.
日本科技创新"立国论"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重点的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日本科学技术省提出了科技创新“立国论”,主旨在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工业兴国向科技创新兴国的战略性转移。制定了两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强调科学技术与教育、学术研究的关系;突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两大特点;日本实施教育资源重点配置政策是为了追求效率的最大化。但是,处理效率与机会均等的关系仍是日本政府制定资源配置政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在农业经济时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不需要高深知识,高等教育的地位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的“学府黉宫”或“象牙塔”中;在工业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逐步走进经济社会,为工业生产提供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活动,但始终停留在经济社会边缘上,到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地位有可能成为经济以至整个社会的中心。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成为生产力内在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积累与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知识的高等教育,也就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进经济以至整个社会的中心。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于“科技立国”战略,日本加强了生物工程学的研究。1984年4月24日作为日本科学技术政策最高决策机构的科学技术会议确定了《关于研究开发生命科学中先导性、基础性技术的基本计划》,决定今后十年将以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为发展生物工程学的重点,并提出加强研究体制,培养和保证研究人才,增加科研经费,进行国际合作等措施,以促进研究开发。因而1984年被日本称为“生物工程学实用化元年”。日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代中叶,日本经济进入了发展现代化产业的新时期。同时宣告了一个新的“技术革新时代”已经到来,日本及时确定了以振兴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教育为“重要国策”。又规定了中小学要把开发创造性的教育作为基本任务之一,进行了第三次学校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8.
日本以“科学技术立国”战略在工业经济时代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日本确立了“科技创新立国”的新战略 ,强调基础科研和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高等教育是日本实施这一战略的基础 ,近几年来采取的相应措施主要有 :加强高等学校的研究职能 ,重视学术研究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与企业的联合 ;重点改革与发展研究生教育 ,实现高等教育的“高度化”;提倡高等学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重视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神州学人》2007,(2):42-43
科技部日前发布了《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是贯彻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开局阶段。“十一五”科技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该《规划》共分“形势与需求”、“思路和目标”、“重点任务”、“体制保障”四部分,全文34000余字。本刊将分期摘登有关内容,每期标题由编者另拟。  相似文献   

10.
美,德,日理工大学培养模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竞争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趋势以及满足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改革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就是培养适应科技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此,各国都在制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对策,探索面向21世纪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法。本文拟比较分析面向21世纪美、德、日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加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他山之石。(一)美国理工大学通才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报告中说:“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富国强兵”、“振兴产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指导下,竭力发展资本主义,谋求早日挤进世界列强的行列。为此,日本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在学习军事、政治、经济的同时,也学习教育。1872年(明治5年)颁布的、由岩仓具视模仿法国教育制度起草的法国式“新学制”,以及1879年(明治12年)田中不二磨借鉴美国教育立法而制定的美国式《教育令》,都是力图适应国情变化而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然而,最后看清时代发展趋势,并导引日本第一次教育改革取得胜利的,应该算是明治时期著名的文部大臣森有礼。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振兴和繁荣科学技术事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战后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大学设置基准”等法令,确立了国立、公立和私立各类高等学校体制。学校类別有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目前,日本高等学校迅速发展,据调查统计:现有高等学校已达一千零一十六校,在校生已达二百二十九万人。不仅在校学生人数增加,随着学校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日本学者认为:“教育在于人”、“名师出高徒”,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因此,日本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重应用轻基础 ,科研投入“民高官低”的日本 ,进入90年代后尝到了后劲不足的苦头 ,它一方面没有像美国那样及时抓住知识经济崛起的机遇 ,另一方面也不具备美国那样开拓知识经济的能力。自1995年起日本开始大力调整科研政策和体制 ,决定告别“模仿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 ,意欲建立起符合经济大国地位的科技大国。在《科技基本法》的基础上 ,日本政府又于1996年公布了“科技基本计划” ,进一步提出增加科研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和加强独创性的基础研究等新措施。同时政府还决定将科技厅与文部省合并 ,成立“教育科学技术省…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国债依存型”财政体制,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中财政状况最糟糕的国家之一,其财政体制的不适应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吸取日本财政危机的教训,我国政府必须制定合理的债务政策,防止债务危机和财政危机在我国出现。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后工业经济”,接着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信息经济”,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定义了这种新型的经济。这些名词实际上是在逐步确立一种观念,即“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套、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简而言之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所谓“知识…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末,日本提出了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问题,此后,为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相继做了大量工作。198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明确了日本教育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方针。1987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了推进教育改革的大纲,制定了“建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制”。1988年12月,日本发表了该年度的教育白皮书:《我国文教政策要点——终身学习的新发展》。短短十年间,这一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认真研究日本教育发展动向,对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经济经过恢复和发展之后,进入六十年代,池田内阁执政时,为了振兴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经济,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十年内把“国民经济规模实际价值增加一倍”。根据这个计划,需要新增高级科学技术人员17万人,工业高中毕业程度的技术人员44万,经过职业训练的技术工人160万,专业训练技工180万人。为让日本政府采取对策,解决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日本又出现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教育改革成为桥本内阁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在政府和执政党财政结构改革会议上桥本首相强调“为维持面向21世纪有活力的社会,进行经济和社会整个结构的改革必不可少.”“不设任何圣域,制定以所有经费为对象的财政再建方案.”1997年6月3日提出的最终报告书充满强烈的危机意识,开门见山地指出:“由于少子女和高龄化进展、冷战结构崩溃、赶超型经济结束、大竞争时代到来、生产性年龄人口减少等,我国财政的周围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而我国财政在主要先进国家中正陷于最坏的危机之中.处在这样的困境,为了有信心有前途地展望确立面向21世纪更有效能信赖的行政、实现安心而又富裕的福利社会和健全而有活力的经济,在推进经济结构改革的同时,改革财政结构和再建财政乃是刻不容缓的一大紧急课题.”大力主张经济界与教育界应该积极地进行对话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日本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研究生教育越加显示出其重要性。因此,研究生院在日本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为使研究生院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超前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日本近年来正在积极谋求研究生院的充实与改革。1987年10月日本大学审议会受文部大臣委托,就大学等教育研究的高度化、个性化及灵活化等具体政策进行了调查审议,于1988年12月19日向文部大臣国岛源太郎递交了题为“关于研究生院制度弹性化  相似文献   

20.
一战后三十多年来,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并进入“稳定增长”时期,科学技术也取得相应的进步,为了适应和推动这一发展的需要,以及国民对小学教育更高的要求,文部省曾于1947、1951、1958、1968年对小学教学大纲作了四次修改。 1977年7月23日文部省公布的新大纲是在小学教育早已取得普及和国民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又经过前四次的修改和充实而制定,并于1980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