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文化观之嬗变 ,经历了倡言保教、放弃保教和成为东方文化派代表这三个阶段。他的这种文化观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振兴中华的情感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其中所包含的保守主义倾向是应当摒弃的  相似文献   

2.
刘国栋 《江苏高教》2014,(3):137-138
高校应充分认识民族主义思潮的两面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合理抒发民族情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社会政治思潮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由于国内、国际形势发生的急剧转折,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经过80年代的酝酿,在90年代终于在中国爆发出来。对90年代以来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主义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它的基本诉求和基本特征,指出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在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下,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共同作用下逐渐兴盛。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捍卫民族尊严、民族独立的继承和发扬,但同时不断得到完善,对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在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民族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要求我们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理论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引导其向健康理性的一面发展,为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复兴而服务。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对当代民族主义进行理性的研究,结合全球化趋势对当代民族主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思潮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流派纷呈、观点各异。近年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风雷激荡,健康理性的民族主义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激进、偏执、狂热的民族主义阻碍中国的发展,危及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稳定。为了进一步了解民族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方和我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历程,分析了民族主义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6.
机遇与挑战:民族主义思潮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逐渐成为中国民间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根据其思想内涵、产生根源、基本诉求和自身特点,客观评价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积极探索相应对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梁淼隆 《文教资料》2011,(23):132-134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初最早提出的。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先行者,其民族主义思想内容丰富,见解深刻。通过对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进行探讨,熟悉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对其思想进行客观的评价,无疑对我们了解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欺辱,引起了中国深重的民族与社会危机。面对这一空前的时代巨变,士绅阶层中的知识精英开始寻求救国之道,以促使传统社会的变革。作为乡村士绅的刘大鹏,在晚清民初动荡的时局中亦无法置身事外。时代的变迁使得刘大鹏的传统民族主义观念发生了近代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出晚清乡绅对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适应。  相似文献   

9.
近四五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民族主义运动影响深远。人们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见仁见智的同时亦表现出主观性与片面性,因此有必要展开总结和讨论,以使之丰富和科学。研究民族主义思想是为了把客观存在的民族主义思想引向合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一个由"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嬗变过程.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民族主义"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凸显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嬗变的成因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的社会习俗随之发生了嬗变。研究其成因及特点之所在,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我们当今社会新风尚的建设亦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2.
近代文化民族主义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有别于西方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但以往史学界对此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近代文化民族主义问题作一全面,系统地探讨,本文认为,文化民族主义是代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性思潮,它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文化侵略,抵拒国内思想西化思潮的泛滥,提高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与自信心,以及推动传统学术近代化诸方面,均起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亦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浓厚的民族文化自恋情结的存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也表现出其消极,保守的一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某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是对发展过程中思想障碍的克服。第一次解放思想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使发展观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了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地位。第二次解放思想解决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使发展观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第三次解放思想解决了发展价值的准确定位问题,使发展观从偏重物质生产走向"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实现发展观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的伦理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学说的运用和发展,也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其进行塑造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精华、西方伦理精华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完美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教师教育掀起了一个新的改革浪潮,社会发展的涌动以及社会思潮的推波助澜,为教师的成长营造了一个新的支持环境,同时也为教师的自我更新带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国社会思潮的总体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以某种思想、理论为基础,以动态的形式反映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思想、愿望、利益和要求的思想潮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的逐步变化,中国社会上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而且,这些群体还逐渐表达出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从而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竞相争鸣的局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探清其总体走势,是理论工作者们在新时期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以某种思想、理论为基础,以动态的形式反映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思想、愿望、利益和要求的思想潮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的逐步变化,中国社会上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而且,这些群体还逐渐表达出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从而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竞相争鸣的局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探清其总体走势,是理论工作者们在新时期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起源和演进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标准起源干课程设置和管理上明确化和规范化的需求。英国《1862年修正法》是法定课程标准的最早文本之一。历经“初期”、“中期”和“近期”3个时期150多年的演进,尤其是最近10多年的迅速发展,课程标准文本已趋干成为结构和功能都相当完整而开放的体系,并逐步从一般的课程设置与管理工具,转变成同时也具有引领和推动课程发展与变革的强势功能的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手段,成为课程体系和课程活动的“主轴”。  相似文献   

19.
人道主义思潮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主流,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显示了一定的影响力。从改良运动时期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人道主义思潮对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影响,历经自改良派、革命派到民主派的相继推动,呈现出了阶段性分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中国史学近代化是具有自己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有特定的内涵,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各个流派史家在史学近代化过程中,经历不同的途径,治史上有自己的特色。在曲折发展过程中,他们意识到应当重视中国古代史学思想遗产。近代史学与古代史学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思想,揭示中国史学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