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金春 《教师》2010,(13):73-74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提出了要把数学教学的标准从原来的“双基”改变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新课程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组织学生探索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数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基本思想”将是教学主线。  相似文献   

2.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四基":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什么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怎样开展数学活动?学生要经历怎样的数学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积累怎样的数学活动经验?最近,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对上述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与反思,现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在原来"双基"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  相似文献   

4.
周小明 《广西教育》2013,(6):58-58,6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但却较少关注这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就为数学教学真正落实过程性目标找到了有效的路径.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发展数学思维,感悟基本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在原来“双基”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目标。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未来的数学课程体系是"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的合理组合。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还应重视发掘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重要思想方法,把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机地结合。一、备课时,预设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随着新课程的广泛推广,自主学习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孙高传 《考试周刊》2008,(50):216-21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理念,数学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即基础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教学不再单纯是传授知识,而是要由以前的重视"双基"走向重视"四基".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授人以鱼,管一日三餐之用;授人以渔,促进终身受益.我们教师不但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数学内部的联系,逐步渗透和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应寻找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点,让数学思想照亮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概括、抽象的过程中,体验、领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方式,变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7.
徐磊军 《小学生》2013,(8):36-36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们必须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留有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使他们在"做"中构建数学知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了贯彻和落实上述理念,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提供信息一组织信息,提出问题一独立思考,探索问题一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一回顾反思,拓展延伸"的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苯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六个基本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多种方式,随时随地结合学情,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力这一话题,谈谈本人的几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