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模拟高住低训对女子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高原训练方法之一的低氧屋有其独特的运动训练功能。通过观察用低氧屋间歇性常压低氧居住对女子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间歇性低氧居住可以使女子长跑运动员的耐力提高获得像高原训练的效果,从一定程度来讲是低氧居住刺激RBC、Hob产生,血液携氧能力增加,最大摄氧量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2.
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对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对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系统观察了7名男子手球运动员(Hi-Lo组)三周模拟常压高住低练(2500 m)免疫机能的变化,并与7名低住低练运动员(Lo-Lo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Hi-Lo组:(1)粒细胞及其比例在第9天均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第21 d单核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2)sIgA在第21 d显著高于实验前(P<0.01)和第16 d(P<0.01),第21 d显著高于Lo-Lo组(P<0.05);(3)血清ISF第9 d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第16 d血清ISF值分别显著高于实验前(P<0.01~0.001)和第9 d(P<0.01~0.001),第21 dCPM血清ISF值分别显著低于实验前(P<0.05)、第9 d(P<0.01)、第16 d(P<0.001).表明:"高住低练"开始后第16 d,运动员血清血清免疫抑制物的含量显著减少;此后持续进行"高住低练",在第21 d时,其血清血清免疫抑制物的含量明显加强.除去训练因素,仅每晚的低氧暴露对对白细胞总数、粒细胞计数及其比例、单核细胞计数及其比例、淋巴细胞计数及其比例、血清IL-2、sIL-2R、ISF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住低练对世居高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世居高原的20名运动员(实验组、对照组各为男6名、女4名)进行了高住低练法的研究.其方法为:实验组(6男、4女)夜间睡在模拟4 000m低压舱(10:00pm-6:00am;8小时),白天在原居住的高度进行强度训练(共4周),对照组(6男、4女)睡练均在2 260m,并执行相同的训练计划.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对间歇性暴露于4 000m高原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未能达到刺激肾脏释放EPO和通气量增大的低氧效应;虽然实验组VO2max、3 000m比赛成绩自身前后比较有所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对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科学性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原训练的一般理论出发,对高原训练的特点、机理和对竞技能力的影响进行阐述.而后对足球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反对观点以及支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足球项目特点,对两种观点进行讨论,指出了科学化训练的要点及国际训练趋势,以求为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的发病率、创伤特点、创伤部位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创伤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日本政府、足协对女子足球运动员发展的规划、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俱乐部的竞赛机制等方面入手,对日本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在政府多年来的重视和投入基础上,日本建立了以学校为载体,广大中小学生为生源,拥有高水平教练员队伍的各种女子足球俱乐部,同时建立了健全的培养模式和完善的竞赛机制。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了日本女子足球职业联赛。带给我们的启示:提高足球普及程度;把学校作为足球运动发展的载体;金字塔式的运动员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基础理论分析法,对传统高原训练、HiLo训练、间歇性低氧训练及高海拔地区交替训练(低住高训)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通过比较发现HiLo训练和间歇性低氧训练是较为优越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选取16名二级足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经过为期6周(三个阶段)的悬吊训练之后,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八级腹桥成绩、伊利诺兹测试成绩、Nebraska测试成绩以及"T"型跑测试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八级腹桥经过6周(三个阶段)的悬吊训练的实验组核心区稳定性明显优于没经过悬吊训练的对照组核心区稳定性,实验组伊利诺兹测试成绩、Nebraska测试成绩以及"T"型跑测试成绩明显优于没有经过悬吊训练的对照组成绩,说明系统的悬吊训练能加强足球运动员的变向能力。  相似文献   

9.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供氧能力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于探究21天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于篮球运动员的供氧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12名专业男篮球运动员,随机被分为低氧(H)组和对照(C)组,每组各6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低氧组在模拟2500m的海拔低氧环境下进行间歇性的低氧训练,而对照组则在正常氧气含量下进行训练。除此之外,两组的训练方法完全一致,并且两组的测试指标一致。结果:实验统计数据表明低氧训练会显著增加运动员跑台测试的总距离(起始速度为0,每分钟1km线性地增加,直到被测运动员心率达到180下/min以上)10%,并且,低氧组的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升高了6.5%和7.8%(p<0.001)。结果显示,在模拟低氧条件下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是提高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水平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对影响足球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训练的要点及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少年男子足球比赛和高水平足球比赛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和调控运动负荷,保证大赛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我们根据本院国子足球代表队运动员的特点了一套有球大负荷训练的计算,选择五项指标来监测训练的效果,结果表明本院男子足球代表队的有球大负荷训练收到了预期效果,整体质量已经达到我国优秀青年足球队训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进入高原,低压低氧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机体通过增加肺通气和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来提高动脉氧含量,从而促使人体产生高原习服.但是提升的动脉氧含量并不能有效提高进入高原后下降的最大运动能力,肌肉代谢转向更低的氧需求可能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模拟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载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山东省游泳队重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通过模拟高住低练方式训练3周,观察运动员在机体血液载氧能力方面的变化.研究认为:模拟高住低练可使游泳运动员RBC、HGB、HCT升高,血液载氧能力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由于缺氧刺激使EPO合成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限定级数YO-YO IR2测试以及心率恢复速率评价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的间歇恢复能力。方法:运用测试法对2013年冬训期间的10名国家女足运动员进行YO-YO IR2测试、心率监控以及比赛监测,采集运动员测试跑动距离、心率特征以及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女足运动员YO-YO IR2测试结果以及心率恢复速率与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能力具有紧密相关性,提示YO-YO IR2测试以及心率监控可以作为评价女足运动员间歇性恢复能力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力竭性YO-YO IR2测试法相比,采用限定级数的YO-YO IR2测试后的心率恢复速率评价更易于女足运动员接受,在训练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低海拔及中度高原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低、中度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本系统观察15名广东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在中度高原(1891m)和低海拔(1000m)进行2—3周训练前后Hb、CK、BUN、血清睾酮(T)、皮质醇(C)和T/C比值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高原训练中,Hb先降低后显升高,CK活性则是显升高,然后逐渐恢复,BUN开始变化不明显,随后显下降,回到平原后再升高至恢复;血清T、T/C比值显升高,而C显下降,保持高睾酮低皮质醉水平;(2)低海拔训练对运动员的血液生化指标、激素及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中度高原训练效果明显;(3)中度高原—平原—低海拔交叉训练能使运动员适应过程加快,提高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及对比赛的观察,认为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方法的制定和练习目的实现,应考虑到实际比赛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的特点,并应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使球员有效发展和构建满足比赛所需的能量供应体系;针对如何提高球员的耐力水平,通过对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在球员耐力训练方面应分步进行,应特别重视有氧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18.
低氧耐力训练加丹参液对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氧耐力训练加丹参液二者的功效相助,可改善自由基代谢,减少自由基生成,维持膜内外离子浓度正常的动态平衡,从而使细胞的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保证运动时的能量供应,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摘要:以2015年中国男篮高原期间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过程中对中国男篮队员进行体能训练干预并进行追踪测试,并对高原前后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高原体能训练进行科学化探索。方法:使用韩国Bio Space公司Inbody3.0体成分测试仪分别在上高原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成分;使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GEN.S血细胞分析仪等仪器分别在上高原、高原中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机能。结果: HB、RBC和HCT在高原训练后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1);BUN与CK呈现先升高、再降低趋势;T与C则先降低、后升高;T/C则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身体成分中除了脂肪含量、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有显著降低外(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1)高原体能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篮球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这种能力在高原训练第11天的测试中发现有明显的提高,并于第21天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因此要改善篮球运动员机能水平,高原体能训练应至少持续21天。2)BUN和CK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BUN和CK可以作为今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控制的参考指标。3)T和C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C则呈升高趋势,说明此次高原训练负荷安排科学合理,运动员没有发生疲劳现象,机体合成代谢能力得到提高。4)高原体能训练可以降低篮球运动员的体脂含量,但对肌肉围度的影响则与高原训练的高度、形式及负荷有关。5)此次高原体能训练模式可以作为其他高水平篮球队进行高原体能训练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