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蓉 《江苏高教》1999,(1):22-24
在教育学领域,乃至社会科学领域,量化研究日渐风行,在一些研究者的意识中甚至达到了“科学必量化,不量化非科学”的极端地步。他们主张教育学唯有与自然科学看齐,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一味地把教育学科学化局限在数量化这一个方面。教育研究中是...  相似文献   

2.
教育之学——超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的发展首先在于从教学之学走向教育之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类框架下,教育学不应简单地依附于任何一方.在学科性质上,教育学应该超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分法,整合二者的学科优势,并积极主动地汲取自然科学前沿研究的有益养分.通过学科开放、科际整合与视野融合,最终将教育学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分类框架下,教育学不应简单地依附于任何一方,而应明确地取向于学科开放、科际整合、视野融合。在学科性质上,教育学应超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两分法,并积极主动地汲取自然科学前沿研究的有益养分,通过学科开放、科际整合与视野融合,最终将教育学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4.
“研究传统”的个性决定了学术研究在方法、过程、目的、表现形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分殊,如在德国,“科学”意味着用系统的方法来进行任何一种研究,与自然科学的联系并不那么密切,而在英美国家,科学通常指的是有系统的自然科学或者是一种以自然科学为典型的探索和解说的逻辑,是与任何价值假设或解说无关的;赫尔巴特在德国是“概念—规范”教育学的代表,而在美国却是“教育科学”的形象代言人,两国以不同的方式在教育学科学化的道路上超越着赫尔巴特。认识到研究传统的不可拒斥性,对我国教育学研究中的诸如“中西比较”的研究模式问题、简单类比的问题、向西方学习的标准与评价等问题应该有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讨论教育学研究原刨性问题,是源于它与自然科学、人社会科学之间被忽视了的实质性差别;给教育学科学定位.应重视它们之间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6.
领导教育学作为在实践当中建立起来的综合交叉性新学科,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定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域和研究方法.在梳理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从领导人才培养与领导力开发两方面定位领导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领导教育学理论基础,论证学科属性,从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层面阐述研究问题域;基于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当代发展论证领导教育学研究应建立跨学科的视野,综合运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统觉”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运用。他试图在“目的——过程——方法”这一思维模式下构建起具有三维结构性质的教育学理论;他的教育学是一种以“目的”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论”、“训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构成。赫尔巴特建构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基础,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较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在方法论意义上,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中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研究教育必须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其个人在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上走多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与自然科学产生于对物质世界的观察不同,社会科学产生于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问题的关注,从孔子和苏格拉底开创的教育学传统,一开始就注重对自然秩序的尊重和对人类自身有限性的承认。孔子的“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说.无非是在强调对秩序的珍重和对均衡状态的追求,强调有效率的教育过程并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必须顺从人类的自然本性。但这种对人类理性有限性的认识和对自然秩序保持敬意的直觉表达在现代教育学中并没有完全得到理性的继承和解说。教育学在一百年的发展中过度地夸张了人类理性的作用,试图依靠新的研究技术和采用自然科学的数学计量方法。为教与学提供可靠的指导。有些人认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取决于我们能否提出一整套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各种综合性范式,这些范式应该能为整理人类各种知识提供连贯的和确定的理论框架。从而把教育研究引向了唯科学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2016年5月17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4月25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走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作为理论基础,并以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理论基石,推进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这些都是事关中国教育学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探索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方向和路径,2023年5月20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课题组协办,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中...  相似文献   

10.
逻辑起点是研究教育学问题的根基。目前学界就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存在着什么是“教育学逻辑起点”的争论,也存在着“单一起点论”“双重起点论”“多重起点论”之争。从剖析逻辑起点“质的规定性”出发,通过反思得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一个,即“育人”,通过育人——“使人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