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梦龙先生早就提出:“阅读能力虽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但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坚实基础,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牛鼻子’,语文教育的‘减负’就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钱梦龙先生早就提出:"阅读能力虽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但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坚实基础,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病,就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读书太少,读书的效果差,导致学生语文水平低下。笔者在参加了扬州市举办的"初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暨‘国学经典诵读’研讨会"后,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佳丽 《成才之路》2023,(17):129-132
语文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情感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等,意义重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完善知识框架,积累情感体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以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分析“快乐读书吧”与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探究借助“快乐读书吧”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策略,旨在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培养孩子的语文阅读兴趣,不仅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文化素养与阅读兴趣。现代教育对小学生的基础要求,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勤于动笔,培养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从培养阅读习惯、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爱阅读、营造读书氛围等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6.
施圣贤 《双语学习》2007,(7M):53-53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的素养是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只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而且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创造。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更多地依赖语文教学,它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正>“少读书、不读书就是当下‘语文病’的主要症状,同时又是语文教学效果始终低下的病根。在中小学阶段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温儒敏教授在《温儒敏谈读书》一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们提出“1+X”阅读课程就是为治疗学生不读书之症开出的处方,旨在通过课内课外的打通,把更多的好书带给学生,把更多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8.
黄华 《考试周刊》2009,(27):64-64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认清阅读能力的结构,对于认识阅读教学的目的、途径、方法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由此看来,语文实际上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也就是说,文字、文章、文学、文化都是语文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国家总督学柳斌强调:“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课外读书活动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无论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还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都离不开大量课外阅读,而阅读是需要动力的。开展读书活动就可提供动力。我校坚持开展读书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抓住语言进行品味欣赏,就是抓住了阅读教学的重点,这不仅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品味多彩的语言,要抓住这个“纲”不放。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乐读书吧”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内容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习惯。这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快乐读书吧”选择了丰富多样的优秀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诗歌、小说等,覆盖了不同题材和文体的作品,有助于学生扩大阅读领域,增加阅读量,提升文化素养。“快乐读书吧”中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练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理解和分析文本。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快乐读书吧”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并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深学生对文学的喜爱,并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本文从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入手展开分析,探索有效的应用路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阅读能力是关系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针对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文章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理念,就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的科学策略进行了论证研究,并就教师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析.以期能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雪姣 《江苏教育》2023,(20):11-13+27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不仅“要读书”,还要“会读书”。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主动的阅读,自觉建构个性化阅读经验。在实践基础上,我们提出整本书阅读的一些策略,归纳为“三境”,以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提升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具备了的,需要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学实践证明,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加强高中学生的阅读,无疑是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严建志 《教师》2013,(34):66-66
阅读是小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和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能力的提高,阅读是平台,学生没有阅读就没有积累,更谈不上口语交际和习作。多读书可以发展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金阁 《成才之路》2009,(14):33-33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唐昌琴 《贵州教育》2009,(20):37-38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呼唤博学多识的人。而“博学”离不开广泛地阅读,学会阅读已是当代的教育主题。 培养阅读能力,教会学生自主阅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中心,在积累上下功夫,在运用中培养能力。语文教学的实质,是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学会语文的“学习”,学会认识事物,为将来参加社会实践服务。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吸养分,激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学会读书,学会语文  相似文献   

20.
阅读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语文能力、文化素养等一切的培养便无从谈起。如何涵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好读书”的有深厚底蕴的“文化人”,而不是有知识没文化、浅薄功利的“应考工具”,应是语文教育着力探索的内容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