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是我的,我叫他怎么做他就应怎样做.觉得自己有权利支配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地限制、干涉.其实,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同样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训练、教育,不断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秘鲁把幼儿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对孩子的感性认识上,由此培养出了众多的艺术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在秘鲁,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总是先问孩子当时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成人一样,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完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后,父母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即使父母这时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是自己错了,从而认真吸取教训。孩子和父母的互相依赖关系就是由此建立起来的。秘鲁家长很善于通过对话使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然后主动去做。他们从来不逼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或者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而是把孩子当一个完整的人来尊重。秘鲁的父母认为,让孩…  相似文献   

3.
一、尊重孩子的创造性(一)首先需要有自由的家庭气氛。如果对孩子所做的事情有太多的限制,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允许孩子去想和表现,才能使孩子得到勇气。(二)孩子专心想什么问题的时候,不要去妨碍他。应该鼓励孩子“再进一步想想”、“再换一种方式想想”、“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做试试”等等。(三)想要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一开始难度不要太大,否则容易失败。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失败,而要让他尝到甜头,这很重要。(四)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一开始就告诉答案,父母要帮助和鼓励孩子自己做。如果孩子的答案是错的,也允许孩子对答案作出说…  相似文献   

4.
明天 《家庭教育》2013,(12):8-9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要急于跑到孩子的前面,以权威者的姿态,对他大讲道理,大发指令。有些人生道理,需要孩子自己去悟,人生的各种经历和感受,包括失败、教训、自责、悔·限等等,也需要孩子自己体会。父母要做的,只是稍作引导。  相似文献   

5.
杨立行 《家长》2012,(1):33-35
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父母使用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会让孩子陷入无奈的境地,导致他们更多的放抗。相反,如果父母在自己的要去中带有尊重,维护孩子的自主性,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对父母的反抗就会少一些。  相似文献   

6.
王瞿 《小读者》2012,(10):8-8
要想让孩子从小学会过一种自主、自立的生活,并不是简单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而是需要成人更加科学、艺术地发挥三种作用,即唤醒、反馈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7.
王文 《家长》2006,(Z2)
作为家长,怎样才算是尊重孩子呢?美国密苏里大学一位专门研究儿童早期教育的教授列举了33种尊重孩子、28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和行为,供家长朋友们参考。尊重孩子的表现与行为1.认真听取孩子想要告诉自己的事情。2.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玩儿。3.与孩子一同读书。4.和孩子一起画画儿。5.赏识孩子的才能。6.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孩子之间的争吵。7.喜欢听孩子最爱唱的歌。8.对孩子做的事情表现出兴趣。9.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10.鼓励孩子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11.允许孩子作出自己的选择。12.尽量为孩子安排一个能与父母或某一方相…  相似文献   

8.
<正>孩子年龄小,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认识体验和表达方式也有别于成人。作为老师,应对他们的独特表现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这些孩子,更不能对他们的表达不加思考就武断地下结论,以免扼杀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幸运的是,有这么一个叫田田的孩子,使我认识到如何去尊重并发现孩子的潜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常会通过拟人化的教学来寓教于乐,如给孩子表演或讲述各种关于小动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信任孩子     
孩子年龄小,是生长发育旺盛、变化显著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接受教育最有效的时期。这一时期,如果能积极的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将会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情绪,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一、相信孩子能做自己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不断发育,心理的不断发展,孩子的活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独立性渐渐出现,不再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此时,成人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发展。孩子是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成人要为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丰富的玩具、材料,让他们去探索、去练习。家长要用信任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些胆子比较小或是害怕因失败而受到责罚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的环境,这有助于增强其独立性。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明确表示,绝不会因为孩子主动探索出现错误而去责怪他们,反而会因为他们的创新举动给予表扬。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久而久之,独立性就会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12.
正如瑞吉欧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所言:“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游戏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的方式和爱慕的方式;他们以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和去理解,他们有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有一百种世界去发明,有一百个世界去梦想……”然而,成人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孩子,习惯于将自己所谓的合乎逻辑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他们从孩子的一百个世界中硬是取走了九十九个,催促孩子去认识已经发现的世界,逼迫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行事。当今,瑞吉欧教育系统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该系统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在成人充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母亲、一位平凡的母亲,我爱我的孩子。但我认为母爱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要溺爱孩子;不仅要教孩子做事,更要教孩子做人;适当地表扬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地去面对困难:记得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能融人群体中。同时我还是一位教师,我认为成功教师既要把学生教育好,还要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人。如果她在外面八面风光,桃李满天下,而自己的孩子却一塌糊涂,那算啥成功啊?!  相似文献   

14.
《教育导刊》2004,(22):62-63
一、尊重孩子的创造性 (一)首先需要有自由的家庭气氛。如果对孩子所做的事情有太多的限制,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允许孩子去想和表现,才能使孩子得到勇气。  相似文献   

15.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文教资料》2005,(23):110-111
儿童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发育成长起来的,但精心呵护不再被理解为娇纵、溺爱、样样事情包办代替,今天的精心呵护则是要求成人要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健康成长,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从小培养幼儿独立性。在美国,父母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长到18岁就要面对人生,不再依靠父母,自己独立生活、择业、交友等。所以父母在孩子年幼时期就将独立性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最初,他们从培养孩子自己睡觉、自己吃饭、自己脱穿衣服等方面入手;与此同时还很注意尊重孩子独立人格,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提供选择的机会与条…  相似文献   

16.
<正>我把我们班的孩子称之为"天使"。天使是纯洁无邪、快乐健康的化身。班主任就是守护天使。班主任必须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像个孩子一样,把每一件与学生有关的事当成大事,与孩子们一起去做。一起去感受,一起承担失败,一起享受快乐,一起健康成长。体会到这份真挚的爱会让自己在做任何事时都会不得不去考虑孩子的需求,这份细腻,似乎自然而然地表现而非强  相似文献   

17.
当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教育孩子的艰辛和不易。刚开始,我很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对孩子严格要求,平常总是板着面孔,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维护父亲的尊严。可慢慢地,我发觉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常常出错的小家伙,在遭到训斥时表面上不敢顶撞,心里却不服气,不跟我说知心话,甚至有意躲我。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只有认同孩子、尊重孩子,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从此,我不再仅仅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好父亲,还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有时孩子任性不讲理,我有意不当众批评她,而是将话题转移,和…  相似文献   

18.
闪光点     
沈婕 《学前教育》2004,(12):7-7
在引导孩子活动时对孩子说“请你教教我”让我对“尊重儿童”有了新的认识。尊重的根本是平等,我们应该把幼儿和自己放在同一个位置,从同一个起点上和幼儿一起去学习和发现,不断地检讨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们和成人一样,渴望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应该时时检讨自己,是否把学习的兴趣还给了孩子,是否真正和孩子成了朋友,是否真正地尊重了孩子。  相似文献   

19.
何强 《教育》2012,(10):61-61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国外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林漫亚 《山东教育》2004,(12):63-63
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