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处理角色游戏中的师幼关系指向于突显幼儿的主体性,关键是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变按教师意愿确定主题为幼儿自主确定主题;二是变教师指定角色为幼儿按自己意愿选择角色;三是变“要我玩”为“我要玩”;四是变使用成品材料为师幼共同制作材料用于游戏;五是变教师评价为主为师幼共同评价。  相似文献   

2.
潘红 《时代教育》2012,(12):152
创造性游戏,是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自己分配角色和构思内容,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兴趣——游戏——引导——激励——评价",这样的一个过程必定让孩子在游戏中受益匪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林莉  肖楠 《学前教育》2022,(1):54-57
<正>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因此,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在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幼儿决定。但在支持幼儿角色游戏时教师常常产生困惑。比如,创设了一个角色游戏区,孩子玩一段时间后就被别的游戏吸引了,游戏区被冷落,怎么办?辛苦搜集来的各种材料孩子不感兴趣或不会使用,怎么办?计划扮演某个角色的孩子,换上角色服装后只是简单摆弄一下道具后就开始四处转悠,游戏专注时间短怎么办?需要人际互动的购物、看病等游戏总是没有客户上门,只能惨淡经营,怎么办?孩子反复玩一个角色游戏,对其他游戏不感兴趣,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组织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往往出现如下偏差:  游戏“主体”的偏差──在角色游戏中无疑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可是, 从角色游戏的实际运作来看,这一点往往出现错位。在不少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主体” 成了表演的工具,“主导”变成了“主宰”,教师想好主题、定好情节,幼儿只是按规定去 表演,整个过程教师包得多,干扰多,幼儿难有发挥的余地。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幼儿的 积极性、主动性被压抑了。  游戏“重点”的偏差──角色游戏的重点应是让幼儿进入“角…  相似文献   

5.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游戏.即根据自己的生活。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测定规则,发挥创造性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但过去对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包办代替,由教师编导角色游戏,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分派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只是按教师的要求被动地摆弄玩具,模仿成人的生活和活动,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另一种是放任自流,教师无计划、无组织、无指导.幼儿拿着玩具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失去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根据幼儿园的教育任务,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角色游戏,我在指导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自己在放手开展角色游戏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姜美芬 《山东教育》2002,(36):35-36
角色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小朋友,为尊重小朋友的意愿,突出小朋友的主体地位,我们极力推崇让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游戏,做喜欢做的事,扮喜欢扮的角色,想喜欢想的游戏情节。然而,角色游戏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我们觉得自由自主上还可挖深挖透。“自助餐”式的角色游戏就使幼儿对于自己的活动更具支配和控制的权利。所谓“自助餐”式的角色游戏,即指幼儿自己扮演游戏角色、选择游戏材料、确定游戏地点、构建游戏空间、创设游戏环境的自主性活动。为此我们在这方面作了尝试:一、突出环境的开放性游戏环境的开放能使幼儿在游戏中…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自主游戏时每日幼儿最喜欢也最乐意参与的游戏之一,而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游戏活动更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好机会。幼儿教师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如:教师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要依照幼儿的意愿进行。教师到底如何组织角色游戏?一直是幼教界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经过学习和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以孩子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指导和影响。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及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独立确定。幼儿喜欢玩什么就让他们玩什么。角色游戏的内容、动作、对话,都应让幼儿自己去设计,发现有不妥时,教师可采用提问、反问、惊讶的口吻,采用提议的口吻及提供玩具和有关材料等方式,去间接地指导和影响幼儿,使游戏活动正确进行。例如:游戏开始了,许多小朋友一下子都拥到“娃娃家”,互不相让,影响了游戏的正常进行,怎么办呢?我就用提议的口吻问:“你们这儿有几家人家啊”“谁和谁是一家?”……较灵活的孩子就马上会意识到:“我们赶快分成两家或三  相似文献   

9.
《福建教育》2014,(9):46-49
近期,在教室外的走廊空出一块大的场地,教师开设了自发游戏医——“好玩区”。在这个区,幼儿可以玩自己想玩的游戏;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在这个区,教师没有提供精心设计和准备的玩具,也没有规定区域主题和活动规则,一切由幼儿自主、。一次谈话活动后,教师让幼儿在这个区自由游戏,幼儿顿时傻了。不知道要玩什么、怎么玩。、和当初新设立的活动区轰轰烈烈的“抢位大战”相反,来“好玩区”玩的都是在“热门区”没位置的幼儿。就这样,“好玩区”默默地开放了,第一次来了8名幼儿,他们很自觉地分成4组,坐在椅子上聊天,不知道是真聊还是假聊,看着他们好像挺无聊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彼此相倚性互动指导民间文学主题游戏,可以在教师的把关下,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幼儿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使他们的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在昆明市育红幼儿园大班就角色游戏中的玩具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开头,为了引起孩子对游戏的兴趣,我们做了百余件玩具,而且尽量做到颜色鲜艳,品种繁多,甚至在“副食品商店”游戏中的“商店”里放置了食用的奶糖、饼干、山楂片等,可谓煞费苦心。有了这些玩具,角色游戏开展起来了。但不久我们便发现,有些游戏孩子玩一二次就不想玩了。个别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去“副食品商店”“买”东西吃,影响了游戏活动的继续进行。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学习了有关组织幼儿游戏的理论知识,认识到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是组织好角色游戏的关键,教师在领导游戏时应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明确规  相似文献   

12.
4~5岁的儿童最喜欢玩角色游戏,但是每次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我都会觉得很累。主要原因是每次游戏开始和结束时幼儿总将一大堆积木推来推去,一些调皮幼儿甚至还睡在积木上面。孩子们搭一个“家”的时间比真正游戏的时间还要长,“娃娃”也没时间照看,“家”里总是乱糟糟的。每次游戏结束收拾时,孩子们又总喊没玩够,于是常常边玩边收,收得很慢。所以我不得不从这“家”窜到那“家”,帮幼儿搭、收,十分累人。如何既让幼儿玩得尽兴,又让他们遵守时间和整理上的要求呢?为此我尝试了一些解决办法。第一种方法是:先提要求。在游…  相似文献   

13.
王区区 《考试周刊》2013,(47):190-191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存在大量学习活动,因此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是让幼儿在"玩中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多种角色,即游戏内容的确定与策划者,游戏规则的制定与维护者,游戏材料的投放与提供者,游戏过程的引导与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所谓混龄游戏就是由幼儿自主选择玩伴、自主选择游戏和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共同玩同一个游戏的活动形式,这种游戏形式打破了常规的同一级的幼儿在一起由教师统一组织玩同一个游戏的模式,让游戏真正回归到幼儿手中,让他们自主游戏,不再使幼儿在教师的监督下,限制在一个游戏里无聊地、机械地在玩自己不喜欢的游戏。这种新型的游戏模式让学前教育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以前的由教师说"来玩这个游戏",发展到幼儿说"我要去玩那个游戏",真正意义上让幼儿做了游戏的主人,让学前幼儿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角色游戏中,有娃娃家、银行、饭店、医院、游乐场等主题。其中“医院”这种游戏的特点是无论从材料的投放还是玩法上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仿真性。这里的仿真性主要体现在幼儿能积极主动地运用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游戏材料、扮演角色和社会交往,以及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建立游戏规则。我就通过以下游戏材料谈谈教师可如何与幼儿共同开展大班“医院”仿真游戏。  相似文献   

16.
<正>一、活动背景1.活动由来。往年“六一”节活动都由教师策划,今年我们将自主权交给幼儿,组织他们讨论“六一”节想玩什么游戏。在幼儿诸多想法中,豪豪提出的“穿睡衣玩枕头大战”的想法引发了大家的好奇:什么是枕头大战?枕头大战怎么玩?玩过类似游戏的妍妍、帆帆马上分享经验,他们还从班级寝室拿来枕头和豪豪一起演示。于是,全班幼儿都想玩“枕头大战”游戏。看着幼儿渴求的眼神,教师同意了“六一”节那天玩枕头大战游戏,教室立刻沸腾了起来。等大家平复激动的心情后,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条件下,幼儿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玩什么游戏、怎么玩以及和谁玩,游戏中“快乐”的感觉对幼儿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然而,有些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了“导演”的角色,使游戏更多地被戴上了“教育”的帽子,也使幼儿饱尝了“要我玩”的被动滋味,致使幼儿游戏失去了快乐的原汁原味。因此,幼儿劂应科学合理地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快乐游戏。  相似文献   

18.
目前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主要在室内开展,教师提供并布置场地,准备各种游戏材料。教师开展游戏很累,孩子们玩得也不尽兴,他们的创造力、主动性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幼儿的长远发展,幼儿教师应多开展户外角色游戏。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教育就是让幼儿在“玩”中得到发展。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直观的,获得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结构游戏正是由于符合幼儿的动手操作需要,所以成为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之一。虽然,在幼儿园的各类游戏中,结构游戏占有一定的地位,幼儿几乎天天玩积木、插塑等,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会玩、玩好,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的结构游戏呢?  相似文献   

20.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者自主的活动。杜威的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儿童中心论。也就是说应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它是没有外在的目的、没有任何强制强迫的行为,让幼儿玩得舒畅,真正体验活动的乐趣。但目前幼儿园组织玩角色游戏时却经常呈现出三种现象:计划游戏情节、挑起事端、发展事端。以致孩子的主动性被老师的计划性所替代。教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也出现种种不合理的干预。1.事先分配角色或强制谦让角色幼儿有明显的游戏自主的心理需要,有选择角色的自主权。在角色游戏中是不提倡谦让的。如教师把目标定好后,根据幼儿能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