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提问的效率,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对课堂提问的得失进行了思考:为什么有的时候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的提问无法组织起有价值的讨论?学生究竟喜欢怎样的提问?我意识到,提问要追求有效性,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学生就会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一、提问应具有挑战性如何设计出一个有价值的提问?备课时要慎重考虑。所提问题切忌大而空,而应当具体深入,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我在教学中发现,像“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你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2.
“吴敬梓为什么要把范进的老丈人写成一个屠户?”一般的语文老师遇到这样的提问,通常会这样回答:屠户者,市井小民也。要写一个势利的市井小人,把他写成屠户是最好的选择。而王君老师却不满足于回答到这样的层面。她抓住学生的这一问,整合了三部学生学过的剧本和看过的电影。编织了三个问题回赠给学生:魏敏芝为什么是一个农村小姑娘?史标曼为什么是一名钢琴师?诺兰德为什么是一名速递员?  相似文献   

3.
“太阳公公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太阳公公要睡觉吗?”“地球每天在转动,人怎么不会摔下去?”……幼儿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时,会经常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是孩子对父母的亲昵和信任,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孩子希望探求人生和世界的奥秘、希望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的愿望。对于孩子喋喋不休的提问,家长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家长总是一门心思干自己的事,听到孩子的提问就干脆回绝:“你话不要多。”“去去去,烦死了。”或者打发他去问别人,说:“我没有时间和你罗嗦。”有的家长因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就厌烦地说:“你问这么多干什么?”也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只是敷衍了  相似文献   

4.
在亲子活动中,很多时候需要成人与孩子进行交流,提问是交流的重要方式。怎样向孩子提问呢? 一、探索性提问问要问到点子上。要做到这一点,家长把要求孩子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发问点。例如:在亲子活动“会变的影子”中,家长可以设计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为什么影子会变?”让孩子顺着问题探索影子的秘密,获得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二、启发性提问家长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孩子的思考。为此,家长的提问必须要有启发性。这样的提问才能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雾的早晨,家长便可以这样提问:“咦,今天我们家前面的房子怎么不见了?”以此激发幼儿探索“雾”的积极性;“你知道雾是那里来的?”以此启发幼儿思考雾的成因;“太阳出来后,雾怎么会慢慢看不见了?”进一步引导幼儿追寻雾消失的原因,逐步激活幼儿的思维,激起幼儿智慧的火花。三、趣味式提问孩子的注意力易转移,易激发。因此,家长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以激发幼儿想知道更多有关知识的欲望。如:“鱼睡觉时,闭眼睛吗?为什么?”“人用鼻子呼吸,鱼用什么呼吸?”“鸡有耳朵吗?”“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行走、生活?”“企鹅为什么能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个个有关动物的问题深深地  相似文献   

5.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17):19-20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抽劣的教师?”“关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问题意识”强调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有独特的见解、去问、去探索。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呢?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要鼓励孩子提问幼儿总爱问“为什么”,面对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许多家长会因为心情不太好,或手头正忙,或回答不了,往往不予理睬或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对孩子的提问粗暴制止。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在任何时候,不管您多忙,心情多糟,对孩子的提问,都应予以回答,即使不能回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交流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将从认真备课与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注重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与“善待”学生的提问及回答等几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问作为一门教学艺术,与其它学问一样,同样具有自身的规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自如运用这一规律,就必须精心设计,悉心揣摩,用心把握课堂提问中的各种“度”,力求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一、要把握提问时间维度美国的一位教育研究者指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有时间意识,掌握两个时间维度,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一段时间,而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回答。“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一段时间后,才能评价学生的回答或提另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沉默不是金     
“沉默是金”大概是许多人的座右铭,但用到孩子身上,我却觉得沉默不是金。就拿我班的张程源来说吧,每次上课,他都认真听,可就是一提问他,或者让他起来背儿歌,他就一声不吭。要是再坚持,他就红眼圈,然后“下雨”。所以,平时真是不敢提问他。据家长说,他回家也从来不说在幼儿园学了什么东西。就他的表现来看,他不属于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平时也很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挺活泼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就是不回答问题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第一,他可能是害怕,怕回答错了,老师批评他。第二,是由于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特殊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的提问造成了幼儿寓言教学的诸多问题。不当的提问会误导孩子对寓意的理解,其根源就在于混淆了寓言与童话等叙事文体的艺术特质。寓言通常不需要读者喜欢某一形象并对其做伦理评价,只需明其道德教训。应慎重对待寓意的“唯一性”与“多元性”以及寓言明确的“训诫之语”。  相似文献   

11.
童趣和诗意     
刘保法 《新读写》2009,(6):42-43
常常看到一些孩子睁大眼睛,拉住爸爸妈妈的手,不断地提出各样的问题:“月亮为什么总是跟着人走?”“太阳为什么喜欢躲到海里去洗澡?”“蝴蝶花是不是蝴蝶变的?”“蚂蚁为什么要交头接耳?”许多爸爸妈妈感到不胜其烦,不太愿意回答,或是干脆训上几句完事,免得耽搁了眼前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课堂上,老师提问:“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它看见了什么?”好几个学生回答:“小猴子看见了玉米。”这种回答,应该说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呢?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读懂这一个句子:“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这一句话有四个分句。第一分句是结构完整的句子,第二、三、四分句都是承前省主语的句子。第一分句是回答老师问题的依据所在,其结构是:  相似文献   

13.
幼儿出于天真和好奇心,会向大人寻问性方面的问题。例如,孩子会问:“为什么妈妈的胳肢窝下有毛呢?”年轻的母亲或者呵叱孩子,或者脸红起来,也有的母亲用“不要问那样的事情”的回答来回避孩子的提问。其实,孩子提问的动机是单纯的、天真的。所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在家长和老师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是每一个上学的孩子都会遇到的事情。不过,孩子们在被提问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请看——  相似文献   

15.
“校长”一词在笔者看来,不是官衔和光环,而是重担和使命。我们能否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口号?我们能否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校长必须做出掷地有声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德育过程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品德的根本途径。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提出“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直面当前的德育问题,而这一命题和做法本身恰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德育过程为什么会外生于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将德育过程还给学生?本文从体验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和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此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启蒙》2009,(6):64-64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要是人不死呢?那些神真的存在吗?为什么孩子的自由总是比成人的少?怎样让幸福变大一点?羊和狼谁是对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每个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好奇和迷惑,但是要如何回答它们呢?这本书能回答。这本书用轻松易懂的小故事回答了这些青少年提出或思考的关于人生的重大问题,没有任何艰深的哲学词汇,只有生活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女儿的疑惑     
一天,女儿问我她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正巧被我母亲听到了,母亲立即制止说:“小孩子不要问!”女儿一脸的疑惑和不服:“为什么?为什么?”大有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 很显然,制止女儿提问是行不通的,既然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孩子又有所发现,为什么要禁止谈论呢?其实女儿的这种好奇与问“天为什么要下雨”又有什么两样呢?我认为,在孩子提出这类问题时,家长不  相似文献   

19.
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和男(女)孩不一样,我为什么不能像男孩子那样站着小便呢?我是否可以做一个男(女)孩子?……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常会感到尴尬和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处理。回避?斥责?打骂?恐吓?这些方法都不行,那又应如何面对与处理呢?一孩子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就像是对诸如“天为什么要下雨”“鱼为什么会游泳”之类的问题一样,仅仅是满足于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而已,并不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非要明白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不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孩子的成长是先天的因素更重要还是后天的影响更重要的问题,一位记者曾问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教育专家说:“根据我的研究,先天占53%,后天占47%。”记者继而问他是怎样得到这样准确的数字的。专家笑着答道:“你难道真相信我的回答吗?人的教育问题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是艺术而非科学,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寻求一个简单的答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