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题作文     
课堂回放 师:生命是一段旅程.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应该有一个在路上.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生命的春光.今天这堂课我们以学习话题作文为主,通过"旅行"这个话题,学习话题作文的写法;通过话题作文"旅行"的写作,领悟人生旅途的真谛. 一、创意旅行识"话题" 师:这是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的中考作...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Family”这一话题进行学习。课文主要谈论了关于“Family’s Fun”的主题内容,并且在这一话题下进行句型“We/I go to the——to——.”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高考作文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 (1)话题作文.只要题干中有"请以'××××'为话题"一语,你立即便可认定:这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4.
如今,"翻转课堂"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很多一线教师也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与反思 .学习的过程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 ,首先是知识的传递接收 ,其次是知识的吸收内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第1步"知识的传递接收" ,将其放在课堂上完成 ,而对于第2步"知识的吸收内化" ,将其留在课后完成 .而在翻转课堂上 ,这一模式完全颠倒了 ,学生是在课后利用微视频、教材学习新知识来实现学习的第 1 步"知识的传递接收" ,而在课堂上进行的才是第2步"知识的吸收内化" ,主要通过习题困惑的解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来完成这一步骤 ,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 .  相似文献   

5.
怎样学好数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始终认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独自对数学的发现,这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为此,今天就"发现式"的数学学习和同学们交流.  相似文献   

6.
物理一直以来就是中学阶段学生普遍反映难学的一门学科,尽管物理学科进行了多次改革,降低了难度,但就目前来说,这一现象仍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在初中阶段初学物理时,充满了好奇,学习过程中也感到不难,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以至于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作为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可低估.大多数的教师教学生学教材.我认为应当转变这种观念.新课程下,教材是范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不只是为的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这个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要以教材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总起来说就是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进步,国家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意味着德育、美育、体育与智育地位平等.教师要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一方面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需要将新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够进步.文章将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话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任红娟 《教师》2012,(36):68-68
数学教育,首先它是教,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核心是育,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1]本文就新时期中学数学教育理念这个话题进行探究,主要从加强学生的德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造能力这三方面展开,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拼音板块新意迭出、亮点纷呈,学习内容适当后置、情境图片更丰富、习题设置更有趣.这一课程架构的调整,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让"评价"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基于课标和学情,创新拼音学习的评价:检测时间缓一缓,检测场所变一变,检测形式换一换.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语篇主要围绕"谈论节日里所做的事情"这一话题,掌握句型Did somebody do something last…?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并能描述Somebody did something last…和Somebody didn’t dosomething last…。这一单元的内容体现了鲜明的东西方文化特点,是一个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学习,帮助  相似文献   

11.
开放与学习     
本期"高阶访谈"刊登本刊记者访谈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数字化学习开发和发展项目组主任格兰尼·科诺尔教授的文章,重点讲述了整个世界在苦苦追求了几十年的"开放的学习与学习的开放"这个话题,我觉得这个话题十分有意义.英国开放大学是世界所有开放大学的一面旗帜,这是不容任何人怀疑的.  相似文献   

12.
江:这次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今天想请您从当代学习理论发展的视角来关注"学习"这一话题.就学习方式来看,不同的方式是否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功能一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一系列关于汉语"W呢"问句现象的问题.认为,"W呢"问句是一个跨语言的表达手段,其实质就是"话题性",故可以称之为"话题问句".话题可以发问,这是话题核心功能在话语中的自然延续.话题问句也有语言问的差异.在非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英语、俄语等)里,话题问句是一个话语的手段,只能作承前的对比问,疑问点决定于对比信息中的相关述题.而在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汉语、日语等)里.话题问句不但同样可以作对比问.其中的"NP+话题标记?"还可以作自主问,问NP的所在.这个语法意义不是它组成成分(如汉语里"NP"和"呢")的简单相加,也不是通过会话推理得到,而是相对独立于语境的.这一构式背后是人类关于空间感知的认知基础.在话题概念结构化的语言里,话题的语法性质提供了这一认知基础在语言里实现语法化的语言内部条件,因而这一语法表达带有浓郁的类型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10到15年间,"学习"已然成为国际舆论和政策的中心话题.其主要背景在于,能力水平已被视作国家和公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我们需要对学习的概念加以综合性的和与时俱进的理解,对人类学习过程所涉及的条件和要素持有更为宽泛的视野.本论文概述学习理论的结构和要素,藉此试图满足上述需求,这一学习理论是在30多年来时学习课题的理论及实践发展工作--特别是成人及青年教育、工作场所学习领域--之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一下期及初二年级阶段,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分化的时期.刚学英语时内容简单、生动、有趣,使学生愿意学习.不久,新鲜感消失,不少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欠了帐,成绩下降,害怕考试.恶性循环的结果是为"考试"而"考试",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数成了学生头疼却又离不了的话题.实际上,只要处理得当,"考试"这一指挥棒仍然可以发挥其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观察是将观察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以下是我校的一次围绕"学习目标"课堂观察的英语教研活动。一、课前研究(一)说课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用一般将来时来谈论旅行计划。学生第一次系统接触一般将来时态,并用来谈论旅行话题,所以一般将来时态的学习和运用是单元重难点。本课是单元开启课,话题是Lily's family's travel plan to China。Lily全家将要游览中国的北京、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教师应该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以核心话题为主线进行互动式教学,从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我们在外研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Module 8 My past life"的听说课中,进行了尝试.确定核心话题,做好互动准备 教师在分析本课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核心话题,并进行教学构思.本课的核心话题是谈论过去的生活,该话题为学生所熟知,有利于开展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审读这一组以"考试"为题目的专栏文章,正值期末大考之际.推窗看到大街上小朋友匆匆赶考的步履,联想起他们春去冬来、风雨兼程的学习生涯,心里忍不住升起一丝苦涩:考试,实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它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角色.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被淘汰,但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美其名曰"对话教学".其实教师所提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没有系统的、价值不大的问题,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作用并不明显.在这样的形势下,"话题教学"应运而生.所谓"话题教学",并不是指问题教学,而是指以一个话题为生发点,以文本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开展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话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提问题"与"抛话题"两种不同教学方式的区别。说到"问题"和"话题",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无法清晰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问题可能是很好的话题,话题也可能就是一个问题。似乎它们之间并没有特别界限。但是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会发现,问题可能成为一个话题,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会成为一个话题。这就涉及到"提问题",我们会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成了一个以寻找答案为目的的提问者。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动者,学习完全变成了被提问的过程。不要说有什么创新的思维,就连应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