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把网络与作文教学整合,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选择、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而获得习作成功体验.最后达到自能作文。  相似文献   

2.
【适用年级】四年级。【教学思路】本次教学以习作片段《刘老师的茶杯》导入,通过对习作范例的深入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功的习作往往都是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的。继而结合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的讲述,通过具体的情节再现,引导学生在观察、品读、感受、体验、模仿表达、反思评议等教学环节中感受细节、捕捉细节、再现细节,从而认识到"关注细节"的一般方法要领,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自觉地关注细节。【教学过程】一、品读片段,走近老师1.师: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师  相似文献   

3.
《春夜喜雨》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准备】1.唐朝李约诗《观祈雨》 ,宋朝苏轼诗《望湖楼醉书》。2 .杜甫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3.唐朝历史 :安史之乱。【探索内容】1.律诗艺术形式。2 .诗歌语言艺术及优美意境。3.与诗歌、诗人相关的情境及内容。【教学目的】1.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形式甄别、语言赏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操作过程】一、拉开心理距离 ,引发探索动力情境创设 :“经历过冬天的人 ,最懂得春天的温暖” ,而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际 ,自然万物等待渴望的是什么 ?当然是…  相似文献   

4.
【习作内容】课堂上师生共同做“触球”游戏,学生根据游戏内容或课堂上的表现等自由作文。【教学理念】1.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情境,采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积累沉淀写作素材,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2.开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智力测验游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课前准备】1.教室里课桌围成一个大圆,学生四周围坐。2.篮球一个。【教学过程】一、由名字导入,拉近心理距离师:同学们,你们和在座的老师一大早就来到这里和我见面,我非常感谢大家!(真…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学重点】掌握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片、学生平时习作。【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回顾整合(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1.快速浏览下面的小作文,评一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讨厌”的爸爸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他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  相似文献   

6.
【教材说明】《让我们学会合作》选自《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二单元课题三的第一课时,本课题教学时间为两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合作的好处。2.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3.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弄懂为什么要合作;学会怎样合作。  相似文献   

7.
真实的自我     
【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产生深层心理体验。2.通过体验,培养学生客观地对待他人评价的积极心态。3.通过活动、体验、感悟、讨论、学习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方式,整体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成熟。【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小组成员眼中的我》《自我分析表》每人一张;准备对每个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教学对象】三年级【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的独特感受出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表达氛围,激活学生储备的生活信息,促进个体言语的生成,让习作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生活天地。以此为指导思想来设计这次作文教学。【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及创新等能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习作内容】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同学们平时写完作文以后,往往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文千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  相似文献   

11.
学会合作是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教育的展望,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针对作文教学中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现象,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在习作前,学生碰撞中学习合作;习作中,学生配合中尝试合作;习作后,学生在评改中体现合作。培养学生在互动交往中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2.
【习作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采访一位模范班主任或者一位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小手风琴手、作文大王等),然后写一篇作文。【设计理念】本次作文要能够体现出《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习作”部分的两个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引导学生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本次设计力争有所创新,既设计出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写作习惯,预设符合个体发挥的习作的过程。【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有目的地采访去积累习作的素材,并能够整理素材,选取写…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学重点】掌握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片、学生平时习作。【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回顾整合(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1.快速浏览下面的小作文,评一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讨厌”的爸爸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他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以来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上好作文指导课,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作文,教师上下求索,备尝艰辛。在一次作文课比赛中,洪老师执教的习作指导《父母的爱》,教学思路与教学效果都使人眼前一亮。【片段一】整合单元,真切入情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和  相似文献   

15.
【教学理念】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科学的、现代的教育环境。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是愉快地合作、深入地探究、富有个性地获取知识的过程。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应忽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掌握诗歌说理形象化的特点及对比、照应的写作手法。2.能力目标:通过网络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在评价习作时,要珍视学生习作中闪烁着的个性光彩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要努力弘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有效地促进习作评价的改革。一、互相欣赏,给学生少些批评1.欣赏与摘录相结合,在欣赏与摘录中品评。每个人都期待被认同、被肯定,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作文展示栏"上,引导其他同学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寻找作文中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小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兴趣是乐学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可从诱导模仿、体验和注重激励等方面着力,发展学生练笔的兴趣。 一、在模仿中让学生积极参与 模仿是习作的基础,对初学习作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教学中可借助仿写的方式,促进学生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模拟命题】请以用心准备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命题趋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新课标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写人物类的作文,如《我的××》,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前后三次教学,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方法一】教学思路如下:1.教师直接告诉这是一篇写人物类的习作。我们首先要把习作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成《我的老师》、《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学生作文难,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师生双方的责任:一是教师期望过高,又限期得太死;二是学生的知识面窄、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不强,本身积累的材料少、选择能力差等原因.但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阶段.如何抓住这一时机,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学会习作、写好习作.我认为应该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平台,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使课堂如同磁石一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并借助于自然、人文、网络等信息,提供写作资源,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习作中再现生活,快快乐乐地学会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