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出现了一股“特稿潮流”。在纸质新闻媒介方面,表现为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或称新闻故事化)。很多报纸设有特稿部,有特稿专版或专栏,大量刊登类似新闻特稿的报道(称呼不尽相同,如特稿,大特写,本报专稿等)。一些新锐的经济类报纸也标榜以“讲故事”的特稿形式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3.
新闻化 生活化 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运东 《新闻前哨》2005,(12):44-44
成就报道如何突破传统模式?随州日报在“三贴近”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一条让成就报道“新闻化、生活化、故事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在苦苦中探索,在默默无闻中追求”,这句被你摆在床头案几上的座右铭成了你热爱新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行政主官,从干事、科长、到领导岗位,你通过夜以继日的点灯笔耕,已有100余篇新闻、文学等作品见诸于报端,连续3年被济宁电视合评为优秀撰稿人,多次被上级评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他,就是济南军区后勤部兖州干休所政委宋灵勤。当干部科长那阵,一直爱写写画画的你,一有空就往报道组跑,向报道干事汇报新闻线索,总是被否定,报道干事说你缺少的是“新闻眼”。你从此抓住这个字眼不放,平时注重练“内功”。凡是上级的文件及中央…  相似文献   

5.
西方新闻的故事化写作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故事化在新闻界兴盛已久,国内各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节目中也开始把故事介入到新闻中。我们把这类报道分为两类:一类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出现,节目主题再现一个个新闻人物或事件;另一类是新闻消息,最常见的是典型报道和时政类节目,把新闻人物或事件用生动活泼的故事讲出来,尽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新闻故事化已是国内媒体的写作趋势,而在把新闻作为产业进行激烈竞争的欧美国家,新闻故事化已经发展得炉火纯青。从新闻的发展史上看,1890年前后,新闻报道分为两类:一类是“故事模式”,一类是“信息模式”,一战以前的美国新闻业“信…  相似文献   

6.
“娱乐化”不忘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锋 《新闻实践》2006,(10):56-56
近两年以来,国内各地新闻以及省内各档新闻,都有一种“娱乐化”倾向。要不要“娱乐化”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什么是新闻“娱乐化”?有的把社会新闻的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民生新闻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奇闻逸事增多,叫做“娱乐化”;也有的把报道方式的“剧情化”叫做“娱乐化”。以我的理解,娱乐化应该是,“用多种娱乐方式,侧重选择一些非传统题材,为增加报道可看性的新闻报道倾向”。它把新闻从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要求,向以观赏性、娱乐性目的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同志:你在来信中间:“好新闻都是事迹过硬吗?”这里,我只就“好新闻”与“事迹过硬”的关系发一点议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要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很难想象一件平庸无聊、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的事能够”报道”成为好新闻。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可以断言:一条新闻之所以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报道的事实过硬,即它包含有足以使它成为好新闻的内在因素,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并不是像你说的,“凡有了过硬的事迹,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来”。因为一件过硬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8.
报网互动可以延长传统媒体产业链条、丰富报道的手段。网络新闻的采编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报纸网站的出路,并不在于简单转贴和被动等待母报的新闻,而在于走出一条“新闻信息整合-信息形态转换-差异化(个性化)新闻服务”的道路,网站可以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将母报的新闻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和再度传播,从而实现扩大母报在互联网上影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今年“两会”期间,名演员、全国人大代表赵本山的“限制娱乐新闻恶意炒作”的提案颇受瞩目,一度成为热门的娱乐话题之一。净化化娱乐报道,提升报道品位,还广大受众一片新闻净土,无疑是当前亟待正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纵观当今任何一个新闻单位,不管它有多么先进的传播技术,拥有多么庞大的采编队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有时,一个新闻的出现,当你发现时,它早就成了“旧闻”;有时,新闻的发生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这一渐进也许就是一月、一年或更长时间,你在报道时又不可避免地渐进成了“旧闻”。如果要“旧闻”成为新闻,就需要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11.
有一说一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9):0008-I0008
这是一个面向上班族和上网族这“两上族”的电视新闻晚报.所谓“打开新闻看电视”是对新闻的新型加工。《有一说一》的新闻软硬结合.既突出硬新闻的本质要求.同时以“软”来增加新闻与生活的关联度.亲和力,强调在硬性新闻写作中加入人情味.强化所报道事件的悬念.走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周婧 《声屏世界》2005,(5):10-11
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热的出现。新闻报道往往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是对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的解读。在报道新闻时从某个个人的视角出发.把对新闻解读的落脚点放在受众上.用故事化、细节化的描述,以小见大,从微观到宏观,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达到“一叶知秋”的传播效果.增强与受众心灵的贴近性。这种新闻报道呈现出一种“个性化”风格。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2006,(12):26-26
《新闻窗》2006年第4期发表唐永忠的文章《经济报道的形象化和生活化》。 文章指出,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并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角度着眼、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过多过滥的会议报道,令人生厌,可是新闻圈内人皆知,出入会议、采访会议,是新闻记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会议也是新闻的“富矿”。新闻史上许许多多的精品名篇,就出自会议。对创新会议报道的要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搞好会议报道的规律性、增加会议报道的创造性,跳出会议报道一般化、程式化的“窠臼”而赢得受众。  相似文献   

15.
唐永忠 《新闻窗》2006,(4):22-22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使经济新闻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表现,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来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李强 《新闻爱好者》2006,(10S):53-53
在电视媒体发达的今天,平面印刷媒体和新闻通讯社对图片新闻和视觉新闻越来越重视。其实,在中国新闻界最早提倡写“视觉新闻”的是新华社原社长、名记穆青先生。他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写道:“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的求深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广 《军事记者》2004,(12):17-17
深度报道,有人又叫“问题新闻”、“热点新闻”和“释析新闻”,是目前颇为盛行的一种兼有新闻和理论章双重特征的体。作为一种报道形式,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读的青睐,原因是这一形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改革开放后所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那么,深度报道之“深”有哪些方法呢?  相似文献   

18.
陈玲 《视听界》2010,(4):113-114
“新闻故事化”是指“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手法,目前这种手法已经从新闻生产的后期处理环节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如何对一篇新闻专题进行故事化的“包装”?本文从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新闻专题《都市评弹》栏目播出的几个实例来分析新闻专题的故事化“包装”。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故事化之忧——当故事化成为新的新闻报道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希光认为,新闻就是“找故事的艺术”。故事化使记者能突破传统模式化报道的窠臼,努力发掘新闻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情景,使报道更具可读性,但也使记者、编辑在选择报道题材、报道角度、报道方式时陷入“找故事、说故事”的新窠臼,悄然改变着传统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20.
高洁  张淼淼 《青年记者》2006,(24):39-40
新闻故事化的缘起与军事报道“三贴近”原则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媒体用生动鲜活的故事形式讲述新闻,“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同时也涉及到军事报道领域。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