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心理学研究在我国学术界日益成为一门“显学”,有关论著数以千百计。这对于学科发展来说固然是一件大好事。但对于从事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则是一个考验,因为这表明了研究的难度,要在文艺心理学园地里有所收获似乎非常困难了。许多人都知难而退,转而从事其他  相似文献   

2.
李强 《教师》2011,(23):93-9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教师(包括学校)会不自觉地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落后三种类别。对于不同类群的学生,常规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方法却掩盖着不容忽视的弊端,即淡化和削弱了对中等生的教育。所谓“带”,实则是跟着走,出现教师“抓两头”精心,“带中间”随意的现象。而教育法规一再警示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育的主要对象可以说就是这一大批中等生。若绝大多数中等生仅靠“两头”去带,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其自尊心,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中,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同一知识点或同一题型,当练习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效率不再提高,而是保持当前这一水平,甚至还会有所下降,心理学上将这种劳动的单调性和重复性造成的低效率现象叫做“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了数学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认知结构不完善,知识不系统。(2)复习方法不当,没有根据复习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3)过度练习导致生理、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4.
“管理心理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20世纪50年代正式诞生于西方国家,在我国的兴起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一出现,立即受到人们的热情欢迎,从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顺应这一时势,管理心理学的学术著作和教科书被大量出版发行。统观众多的管理心理学书籍,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它们不仅对于管理心理学知识在我国的宣传和普及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理论价值。所有这些管理心理学著作,都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而辛勤工作的结果。而且,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坚持“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一认识论原则,还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这方面的努力。笔者最  相似文献   

5.
软度对于学习舞蹈的中专学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要求,这一点对于最初学习舞蹈表演的学生来说是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是一个即漫长又难熬的过程。即使软度解决很好的学生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肌肉韧带纤维失去弹性,关节逐渐僵化的现象。为适应舞蹈专业的需要,延长表演艺术的生命,她们就要自觉地、不遗余力地、坚持不懈地练习,保持、发展软度。  相似文献   

6.
郝兰 《新疆教育》2013,(3):145-145
软度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要求,这一点对于最初学习舞蹈表演的学生来说是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是一件即漫长又难熬的过程。即使软度解决很好的学生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肌肉韧带纤维失去弹性,关节逐渐僵化的现象,为适应舞蹈专业的需要,延长表演艺术的生命,她们就要自觉地、不遗余力地、坚持不懈地练习,保持、发展软度  相似文献   

7.
丁克     
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一定数量结婚后不要孩子的家庭,人们通常管这种家庭才‘丁克’徐庭。丁克是英文“DINK”的译者,意为“双职工而无子女的家庭”。“丁克”现象在欧美、日本等国是很常见的,据统计,美国有一半家庭无子女。“丁克”家庭在我国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缓解了人口的增长。丁克  相似文献   

8.
为何学生作文大面积雷同?说到底,是纯粹为应试而进行的僵化的作文模式化训练而产生的“目的颤抖”症。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穿线的时候,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手抖动就得越厉害,线越不容易穿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目的颤抖”。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太强,就会产生“目的颤抖”症。  相似文献   

9.
李星 《教育革新》2010,(3):23-2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在于避免幼儿园与小学脱节,克服和解决剐入学儿童的不适应现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育部门在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适应。  相似文献   

10.
周哲 《甘肃教育》2011,(11):22-2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继续上升。笔者以为,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1.
喻加 《西北职教》2004,(2):37-37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来说.往往会有一种“经常碰壁”的挫折感,这是由于他们长期受特定的校园化熏陶.思维方式、说话习惯都形成了一定的定势.带有浓厚的学生气。再加上其社会经验缺乏.走上社会后,很容易与社会环境产生冲突.有一种不适应感。如果不尽快地去掉这种学生气,就会影响个人今后的发展那么.哪一种情形属于学生气呢?  相似文献   

12.
“王道”信仰是传统政治文化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古代中国对于“王道”之行必定带来理想治世的信仰已经到了近乎迷信的程度,而这种信仰的特点是坚持人治与道治的统一.坚持对人治和道治矛盾的协调。这种信仰是在对一定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又走上了与这种信仰的内容相一致的历史发展轨迹。人们应当继续深入研究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自从科学心理学诞生百余年以来,它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学研究尤其是中国的心理学研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已经对心理学的研究和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相当负面的影响,甚至导致心理学研究充满着深刻的危机即所谓“病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中的“病理现象”犹如寄生在心理学“百花园”中的病虫害,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必将危及心理学研究的学术声誉乃至颠覆心理学及其众多相关学科。为此,笔者在分析心理学研究中的“病理现象”的一般表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对策,以期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此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析当今“非主流”现象的服饰文化特征及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时下的“非主流”现象,目前未形成权威性的文献记录。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发布的相关“非主流”现象的资料,却是繁花入眼。对于“非主流”现象的讨论,出现在任何角落里(新闻媒体、杂志报刊、互联网络等),褒贬各异,争论不休。对于这种“非主流”现象的生命力是不是有拐点,或者会不会产生变化,目前在其未定型的情况下,还有待进一步地观察与研究。但目前国内服饰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本着客观的、深入的原则分析研究“非主流”现象而产生的服饰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有时候,许多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个月过去了,我的水平仍然没有显著的提高?其实,这是复习中的“高原现象”在做怪。越到了复习的后阶段,这种停步不前的状况会更明显。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6.
高校趋同化发展缘由的组织社会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我国大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倍受人们关注的趋同现象。正如有的学者所总结的:“我国大学具有一样的发展目标、一样的价值取向、一样的管理体制、一样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一样的科研导向。”①这种在大学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间平均化或一致化的动态行为过程,以及在形式上表现为越来越相似的现象,被称为大学趋同化发展。对于我国大学的趋同现象,现有的研究分别从我国文化传统、政府与大学关系,以及大学管理者素质等视角来解释,不同程度地揭示了我国大学趋同的缘由,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一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过于笼统,大多只是…  相似文献   

17.
“四人帮”同中外历史上的一切反动派一样,惧怕科学,扼杀科学。我国的心理学科,也受到“四人帮”的严重摧残。文化大革命前夕,阶级异己分子姚文元化名葛铭人,在报上发表《这是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吗?》一文,对我们关于儿童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一个实验研究断章取义,攻击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诬蔑心理学的研究是所谓“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并宣称心理学这门学科是“资产阶级心理学”。对于“四人帮”摧残心理科学的严重罪行,必须彻底清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而目前的美术教育机制却远不能适应这种转变。这种不适应也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首先,师范美术教育思想定位模糊。从培养目标角度看,师范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学院的教学应有较大差异,应将着重点放在培养教育人才而非美术创作、研究人才上。但事实是,从招生开始,到学业的全过程,其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专业课时安排、教学方向等方面,全都突出了“专业性”而忽略了“师范性”,使得这两类学生在性质上看上去殊无二致,只可能程度不同而已。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与某种创作模式紧密相关的“基础训练”上,把诸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艺术  相似文献   

19.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在“高原现象”之后,曲线又继续上升。当今,教师发展也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表现为教师的专业德性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相对停顿、甚至稍有退步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高中的分科课程<化学>,不管是从教材的内容,还是大纲提出的培养目标,对于刚从初中跨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都是更上了一个"台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众多方面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如何做好高中化学与初中自然科学教学的衔接,让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使学生在知识水平、能力层次、心理状态等方面顺利而迅速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作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六项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并在此提出,以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