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素质教育将成为高校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而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最为成功的经验是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中都实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借鉴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改革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需要我们进一步确立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明晰通识教育的目标;改革现行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管理制度和体制,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通识教育的国家,随着通识教育在美国高校的地位日益重要,其质量评估体系也日趋完善,值得借鉴和学习。美国的通识教育评估机构主要包括区域性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协会)和院校本身三种形式。在对高校进行通识教育评估时,美国采用了多种直接或间接的通识教育评估模式,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考察,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评估通识教育,提升通识教育质量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理论包括理想常经主义、进步实用主义和精粹本质主义三大流派。中国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中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化素质教育论、通才教育论三种通识教育的理论。两国通识教育理念的差异在于,美国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更加务虚、更加强调精英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身需求,而中国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时则更加务实、更加平民化、更加强调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发源地,经过三次通识教育运动,逐渐奠定和形成了美国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坚实基础和传统。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承担者,也是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社区学院推行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之一,其实施特点表现在如下方面: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中心,重视基础学科和实用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的法律保障及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其对我国的启示是: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理顺通识教育管理体制,创建多元化的通识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形成独特的高等教育模式,在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比较成熟,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体系也不断地更新改革,尤其以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高校为代表在通识教育建设方面特色鲜明,为世界各国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社会培养了人才。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是明确通识教育目标,设置多元全面课程,设立专门单位负责课程的规划以及考核。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主要启示是明确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配置,注重人文与科学的平衡,加强通识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这其中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传统自由教育的现代版本,传统自由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其社会基础是雅典公民与奴隶的二分,其哲学基础是理性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二分。近代以来,在工业革命和民主运动的推动下,精英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自由教育演变为平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从其产生开始,就与政治有密切关系,在美国,通识教育的任务是以“美国文化”凝聚国民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维护美国制度和文化。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应定位为大学公民教育,培养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优秀公民。一些人主张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中恢复自由教育传统,有悖于我国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7.
加强通识教育是本科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但对于什么是通识教育,中外学界却莫衷一是,需要深入探讨。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与演进对于我国发展通识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且,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开展通识教育值得借鉴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美国通识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的变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以来,美国通识教育理念经历了从服务于专业学习到服务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再到服务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此相应,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也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明显变革。美国通识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设置的变迁,对我国高校实行专业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积极开展通识教育。在实践类型上,多数高校采取的是“分布必修型”或类似类型,也有少数高校采用的是“核心课程型”。本文分析了美国高校、港台地区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并与我国一些内地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我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后提出完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形势下,多元文化之间冲突碰撞愈发激烈,通识教育成为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高校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创建了许多平台,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漠视,则导致了大学生职业素质不高。美国高校尤其是哈佛大学施行的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课改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成功之处、中国通识教育改革借鉴路径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为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做准备"已成为美国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共识。从美国通识教育评价内容来看,通常需要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出适合于学校学生发展的通识教育目标,从而制定出特色化的通识教育评价内容。由于"评估运动"引发了人们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思考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通过使用标准化测试来评价学生通识教育结果的方法具有悠久历史,标准化测试实现了对不同地区和学校学生的通识教育质量进行比较的可能,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说明高校教育质量问责的有力证据。另一方面,课程嵌入式的通识教育评价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源于评价结果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情况,而且可以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标准化测试与课堂嵌入式评价的配合使用,共同有效地保障了美国通识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状况,我们从中发现:中国高校通识教育更重视素质教育、课内教育,以及“公共必修”,人文通识课程以概论课为主;而美国高校通识教育更注重能力教育、课外教育,以及“分类必修”,人文通识课程以研读经典为主。中国大学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等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采用适应时代脉搏的新策略:教学目的指向学识、能力、人格;课程设置兼顾民族与世界、传统与当代四元素;课程开展注重“三结合”;教育手段灵活、多样、现代。唯有如此,才能科学高效地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校双专业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受到来自通识教育支持者的质疑和挑战:深度专业化与通识教育理念相悖;专业学习负担过重不利于通识教育的开展;过强的工具性目的与通识教育目标背道而驰;通识教育体系下专业的核心地位产生动摇。为此,美国高校的双专业教育一直在通识和专业之间寻求均衡发展,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尝试:规范双专业要求和申请程序;限制学生修读专业的数量;提倡兴趣导向的专业选择;探索个性化的跨学科项目等。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西方自由教育的通识教育在美国历经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美国高校逐渐形成以重视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注重经典著作的阅读与理解、致力于培养知识全面、视野开阔的人才为基本特征的通识教育体系,为解决困扰我国通识教育发展已久的制度困境、文化困境、认知困境以及课程困境提供丰富的经验借鉴,我们应当根据实际国情,从国家制度、社会观念、高校认知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实现通识教育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其目的与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似.因此,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是必要的.然而,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实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因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和教育背景的不同只能适度开展,并且应该注重针对性、渗透性和实践性,走创建通识教育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是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和最为显著的特色,以培养初级军官为使命、实行大学本科学历教育的4所美国军官学校同样也不例外。文章考察了通识教育理念在职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军官学校接纳、认同的历史轨迹,并从通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分比重、教学实施等方面分析了美国军官学校通识教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研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高校经过一百年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笔者选择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各分校通识教育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卉 《文教资料》2013,(1):133-135
近年来,以美国名校为代表的"公开课"现象正在对我国的高校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名校"公开课"现象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该现象对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启示,对高校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正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美国的通识教育在实质上异曲同工,但在实践阶段上差距颇大。本文对通识教育概念与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美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作了简要的对照。  相似文献   

20.
探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内涵,以及当前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通识教育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能力构成要素与制约因素;依据大学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模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